第332章 国子监与从北而来

允熥又安抚了陈寿几句,然后让他下来了。

允熥又问道:“现在在国子监读书的勋贵子弟还多吗?都有谁?”不过虽然他是在问徐宗实,不过允熥其实平时通过其他途径也差不多都知道了,现在不过是随便问一问。

徐宗实说道:“陛下,还不少,魏国公的次子徐泰、薛都督的次子薛熙扬等人都在国子监读书。”

勋贵家庭也不是都想让子孙当武将的,大将难免阵前亡嘛!而当了文官就算是升的慢一些那最起码没有生命危险,所以很多家庭都从不世袭爵位的子弟中选几个送到讲武堂读书。就算是当不了高官,当个不大不小的闲散官员也不必世袭一个武职差。

允熥又问了几句其他的事情,按照正常情况下就可以宣布回宫了,不过今日允熥却并未回宫,而是在等待着徐宗实说话。

徐宗实对允熥说道:“陛下,臣今年已经年过七十,病体缠绕,每月倒有半个月请假在家养病,为国家也尽不了多大的力了,所以请陛下允许老臣回乡养老。”

允熥就是在等他请辞的话。徐宗实从洪武二十五年当国子监的祭酒已来,已经在这个位置上待了七年了,虽然国子监的祭酒不比科举考试的坐师,监生能不能当官与国子监祭酒的关系不是很大,但是也是一个重要职位。

允熥倒是不觉得徐宗实会反对他,但是毕竟他的思想与允熥不合拍,所以允熥早有撤换的想法。

不过徐宗实的年纪大了,又是出名的儒臣,允熥也不好继位之初就拿下,并且他还另有谋划,所以暂时就这么去着了。

不过徐宗实自己大概心中也有数,并且他年纪也大了,所以在今年年初的时候就已经提出过一次辞呈了,但是允熥当时拒绝了。

今日徐宗实再次提出辞呈,允熥就没有拒绝了。允熥先是又挽留了两次车,徐宗实当然是表达了自己坚决要退休的愿望,然后允熥说道:“既然徐老先生如此坚持,那朕就准了老先生的辞呈。”

徐宗实说道:“臣谢陛下恩典。”

允熥说道:“但是老先生一走,这国子监祭酒就出缺了,老先生可有推荐的人选?”

徐宗实不傻,马上说道:“一切唯有陛下独断,岂有臣置喙的道理?”

允熥随即说道:“那朕就说了。国子监助教陈南宾,朕觉得不错,徐宗实以为如何?”

徐宗实心下雪亮:陈南宾确实也是儒臣,也不是允熥的嫡系,但是在想法上却与允熥比较合拍,所以允熥继位以后现这么一个人之后就提拔他,并且在今年把陈南宾任命为了国子监助教,大概就是在等着这一天了。

不过徐宗实作为从洪武四年就出来为官,一直安安稳稳的存活到了建业年间,不该说的话肯定是不会说的,听到允熥的话以后说道:“陈南宾助教确实非常不错,陛下真是慧眼如炬。”

允熥笑了笑,又说了几句话,然后又敲定了徐宗实退休以后的待遇,算是对待徐宗实也已经很礼遇了,然后返回了皇宫。

==========================================================

山東滨州的官道上,几辆有上百名大汉护卫的马车正在不急不缓的行驶着。几个中年汉子领头骑着马在队伍的最前方,如果现在有明眼人站在路边,一看就能看出他们穿的是王府侍卫的服饰。

这一行人就是要赶往京城的燕王朱棣一伙人。现在已经是四月中旬了,下个月五月初五就是朱元璋的忌日,朱棣要去京城祭拜朱元璋。

其实一般的王爷不用非得去京城祭拜,在自己的封地也是一样的,当年马皇后去世的时候各地的藩王就是参加了丧礼,但是一年之后的忌日没有再赶来京城。

但是朱棣现在比较特殊。他现在是大明所有宗室辈分最高的那一批人中年纪最大的,在晋恭王朱棡去世以后兼任了宗人府的宗正,所以按照规矩来京城祭拜。

朱棣今日没有骑马,而是与妻子徐妃一起坐在一辆马车之中商量着什么事情。

朱棣说道:“你其实没有必要和我一起去京城的,现在高燧又生了重病,高炽虽然留在了北平照顾他,又有张氏(高炽之妻)在北平,但是总是不如你在北平让人放心。”

徐妃笑道:“张氏现在帮着我打理家务已经几年了,事事都很妥帖,没什么不放心的。”

“高燧虽然一开始病的不轻,但是找了好几位名医不都是说没什么大碍嘛!并且在咱们出的时候已经好转许多了,只不过身子还虚需要将养而已。”

“况且我娘家三妹妹也要出嫁了,我正好回去帮衬帮衬。”

“嗯?”朱棣疑惑地说道:“你的娘家三妹不是定给了二十二弟朱楹吗?虽然父皇过世民间只禁婚嫁一个月,但是我们当儿子的都是要服斩崔,服丧二十七个月,现在才过去了一年不到,怎么就要出嫁了?”

徐妃说道:“我也不知道,是辉祖来信的信中说的。辉祖的信中说陛下让他们准备出嫁的东西。”

朱棣说道:“允熥又想搞什么幺蛾子?”

徐妃说道:“那就不知道了。辉祖在信中说他也是摸不到头脑。”

然后徐妃接着说道:“并且我家四妹妹今年也十五了,该给她找一个好人家了。我虽然和四妹不熟,但是好歹是自家妹妹,我身为女子有什么也好说话。”

“你家四妹子?”朱棣想了一下说道:“是在老岳父过世的同一年出生的吧?今年也十五了,怎么还没有定下人家吗?”

徐妃说道:“先帝还在的时候,我们家哪里敢随便定下人家来?万一先帝还有什么其他的安排怎么办?”

“等到大丧,更不能急忙定下人家了。现在正好是一年过去了,正好开始看看各家有没有什么合适的子弟。”

朱棣倒是不会对自己的小姨子有什么想法,但是他想了想说道:“要不把她嫁到咱们北平的人家,怎么样?”

徐妃明白朱棣是想借助她的四妹妹笼络自家的武将。但是徐妃想了一下之后说道:“咱们北平的武将,身份都低了点儿吧?怎么也得是一个爵爷家的子弟才好出嫁的。”

朱棣一想也是,自己的亲信武将级别最高的不过是一个指挥使,世袭的前程也不过是指挥佥事,让魏国公家的女儿下嫁身份太低了不够格。

朱棣于是放开了这个话题,说起了别的事情。徐妃也知道他们在这里多说也无用,所以也放开了这个话题,说起了别的。

第1136章 上阵第1248章 让他们发财第1750章 奥斯曼人要来了第326章 现行的制度第1364章 不同的想法第132章 挖人第794章 大案——广東的抓捕第1560章 印度之战——酝酿第245章 建议与谋划第1508章 苏州惊变——结束第970章 数理化基础第1791章 再次设立市舶司与另外两件事番外12:政府、政党与辩论第538章 昀芷之言与宝庆之语第319章 内宫贪腐案(三)第790章 大案——最后的审问第1118章 撒马尔罕城后续——真正的选择第187章 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第1166章 前所未有的重要事情第1117章 撒马尔罕城之战——破城第65章 充分准备第949章 儿子与非亲生母亲第270章 飞快的革新第648章 粮食第165章 送行第1389章 教徒与意外的点评第606章 棘手的公主第1101章 战乌鲁木齐——终了第1156章 计划不如变化第470章 对联第744章 不同的面馆第70章 宝钞战争——应天府误事第142章 战——新动向第520章 初到永明第363章 哀嚎第1066章 决战——开始第1292章 萧涌和昀蕴的心思第511章 再吩咐与见驾第174章 文华殿东暖阁第601章 竞买第244章 向父亲求助第327章 在讲武堂听到两事第571章 朝鲜劳动力番外18:一分两半的拂菻第616章 齐步走第1473章 对峙第539章 再接见与游览第96章 爷孙相处——第二次第727章 帖木儿的反应——猜测与返回第1419章 加封与解释第1251章 反应第273章 正名第1804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作为晚辈第633章 出门第804章 改名海南第620章 课程与世荫第1794章 姐弟感情与插曲第1169章 经济与科学第239章 海外华国第994章 朱松不知道第538章 昀芷之言与宝庆之语第1522章 回赐第170章 砸玻璃第466章 逛上元灯会第955章 来到乾清宫第1671章 局势到底有多差第680章 三清第416章 定性与寻人第148章 卡廷第742章 准备与再去讲武堂第725章 探望和两蒙古人第1530章 腌菜指挥使第19章 重阳节——一逛京城第722章 不约而同——城外的袭击第1509章 菜市场与捉拿第45章 武德卫第355章 齐王府之乱第1283章 克拉维约东游记(五)第880章 是急是缓第1012章 母女第447章 马和王景弘第1688章 商议与后患第927章 选择这么一间屋子接见他们两个的缘故第1422章 朱赞仪的遗嘱与十年前的诏书第573章 巧合敌袭第443章 北巡——返程黄金命名与封赏第536章 接见官员第386章 朱寿与出嫁第184章 醒来第966章 大家过年快乐第623章 郡主和王妃第541章 继续召见第1782章 格致院视察——万有引力定律第292章 过年了第183章 准备第617章 荣誉感第877章 胡朝的末路——誓言第878章 胡朝的末日——束手就擒第734章 武郑敏瑶举兰福番外20:祭拜长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