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改科举与国子监

不过虽然是过了几日才正式拟成旨意下,其实在允熥说出这件事的那个早朝,有心的大臣就已经知道这件事情已经无可阻挡了。『

现在大明的皇帝毕竟手里还是很有权力的,除非是碰触到了所有官员的底线引起反弹,不然允熥想要推行什么政策都是可以推行的,大不了慢一点而已。当然像朱元璋这样牛逼的皇帝碰触到了所有官员的底线也照样可以将政策推行下去,这种特例就不讨论了。

并且允熥是上来就直接在早朝的时候宣布,而不是像上次提出军婚保护条例那样先与四辅官以及相关官员私下商量,商议好之后在拟成旨意下。所以说明允熥是势在必行。

这样两方面的条件齐备,制度一定是推行的下去了。

所以在正式下旨以后,大家马上投入到了另外一个更加重要的事情上去了:为自己的家乡尽可能多的争夺录取名额。

这样一来,不仅是早朝的时间完全被占据了,就连乾清宫也在每日的奏折处理完了之后就有人在向允熥进言名额分配的问题。

允熥对于省一级的名额怎么分配已经有了腹案了。这个时候科举每一科录取的人还少,一般都在一百人以下,允熥以一百人为标准,先是基本平均的分给十四个省级行政单位,然后依据人口,还有安抚原来的科举大省,还有其他因素,最后调整为:

直隶十七人,浙茳十一人,茳西九人,鍢建六人,湖广九人,广東六人,廣西三人,雲南二人,巴蜀五人,河難六人,山東十人,北平四人,山硒六人,三秦六人。总计一百人。

其中直隶因为人最多,地盘也大,所以名额最多;湖广是后世的两湖两个省份,允熥预留了拆分为两个省份的名额,所以名额多一些;同理山東允熥预留了东北省份的名额(此时辽东算作山東的一部分)。

名额出来以后那自然是不满意的人居多。所有人都觉得自己的家乡的名额太少,而其他地方的名额太多。而在这其中,遭到重点攻击的自然是湖广和山東。

此时湖广虽然地方很大,但是人才五百多万,而浙茳有一千四百多万;还有巴蜀,总共才两百多万人,我们茳西有七百多万人好不!还有山東,虽然山東是北方第一人口大省,但是也不至于能有十个名额吧。

允熥是再三调整,反复斟酌,才公布了最终的结果。其中直隶名额虽多,但是人口足有近两千万,要是按照人口来分得分三十个名额,所以其实不多了,很多直隶出身的官员还不满意呢。

虽然大臣们对于名额就没有满意的,但是因为形不成合力,所以允熥还是成功的将这个名额下下去了,并且宣布从明年的会试起,就是这个比例来录取贡士了。

众官员们本来还打算继续吵吵,但是允熥马上抛出了各州府名额确定的事情。

这样刚刚还站在一起同仇敌忾的同省官员就马上分裂了,互相拆台,面红耳赤的为自己的家乡争夺更多的名额。

允熥正好借着这个机会把朝中的官员的派系扯开,所以迟迟不作结论,反而宣布今年的乡试不依据州府的名额录取,等到三年以后再说。

允熥稳坐钓鱼台看着底下的官员吵吵,迟迟不做结论。一直到建业二年还有人为了这个吵吵呢,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允熥另外一个举措就是宣布要成立江淮省。以凤阳府、淮安府、安庆府、庐州府,和徐州、和州、滁州这四府三州为范围,又调整了扬州府与淮安府这两个府的管辖范围,成立江淮省,省城定在凤阳。基本上就是不包括现在的扬州市这一带的苏、皖两省长江以北的地方。

现在的苏、皖两省的范围是满清时期确定的,十分的不合理,難京素有‘桉徽省会’之称。为什么后来一直没有改正允熥也不关心了,反正现在他做主了,就按照比较合理的方法分。

然后允熥从直隶地区的会试名额中拨了五个给江淮省。相较于江淮省的人口虽然略多,但是考虑到有凤阳府,大臣们也就不知声了。

原来的中都留守司顺势改组为了江淮省的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

要是搁在后世,这几个被分出去的都是穷地方,当地的老百姓非抗议到底不可;但是这个年代省一级在财政自主权上还不如州府,并且赈灾什么的都是中央拨款地方上才能动,对于百姓基本没有什么影响,所以也什么为民请命的官员抗议。

倒是一些凤阳出来的老功臣不太满意。常升就找到允熥说道:“陛下,这样一来凤阳就不是直隶的地方了,太祖皇帝可是很看重凤阳的,不太好吧。”

允熥就对他说道:“我分出江淮省就是在照顾凤阳啊!你想一想,江北素来贫瘠,读书考试向来比不上江南,这样一分省录取凤阳还能有考上的吗?”

“现在我分出一个省,这四府三州除了安庆以外都和凤阳出不多,这样凤阳人考上科举的概率反而增大了,怎么不好?”

“至于对于凤阳的照顾,即使分出了直隶地区也不会少的。”

允熥这一番话一出,凤阳出来的人就没有意见了,反而还觉得允熥照顾老家。

允熥心中是有谋划的,倒不是照顾老家,而是限制江浙一带。

江浙一带在可见的未来都会是大明的经济中心——就算是把都迁走,长三角也比京津冀有活力多了。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特别是允熥注重海外贸易,未来一定会有跨越政商两届的势力妄图凭借强大的经济基础操控朝政。

所以允熥必须限制江浙一带的官员。历史上分了南北榜,但是江浙一带的官员在南榜之中独占鳌头,只有茳西还能与他们抗衡,但是最后同流合污了,所以最后臭名昭著的东林党操控了政局。

当然,最后不合大明统治利益的东林党之所以能够操控政局,还与都在北方对于江浙一带的舆论导向和经济控制不力有关。可是虽然现在都还在江南,却也不能掉以轻心。

允熥在科举的名额中通过分省录取,以及把江北独立划省,让江浙一带的科举录取名额只有二十三个,虽然也不少了,但是相对于此时江浙一带过两千五百万的人口来说,已经很少了。

允熥之后还会有其他的措施,来限制江浙一带的人,以保证对于朝堂的最高程度的掌控。

之后允熥又去了一次国子监,既是去看看有没有什么贤才,也是告知国子监的祭酒徐宗实,以后选取国子监的监生,也要按照科举的名额比例来选取。

此时大明的官场上还不是科举一家独大,白身为官的人虽然越来越少,但是国子监出身为官的还很多,官位也都不低,还可以与科举相抗衡。

允熥不希望科举一家独大,所以对于国子监也是很重视的。今日来巡视国子监,在说完了事情以后,允熥问国子监祭酒徐宗实道:“现在国子监可有人才推举?”

徐宗实答道:“怎么没有!现在有一人,名叫陈寿,十分有本事,臣向陛下举荐。”

允熥说道:“把他叫过来。”

不一会儿,一个大约三十岁左右的人走进来跪下说道:“学生陈寿见过陛下。”

允熥看了他一眼,长得好不错,并且看得出是会武的,心下就满意起来了。允熥随后将他叫起来,细细问了问,得知他还有秀才功名,问他问题又基本都能回答上来,心里觉得满意。

允熥于是放松的笑道:“令尊给你起名为陈寿,是希望你与三国时期的陈寿一样青史留名吧。”

陈寿说道:“陛下,学生的父亲不知道三国之时还有一个叫做陈寿的人,是因为家祖、叔祖年纪轻轻就早早的过世,所以家父给学生起名陈寿,希望能够长命百岁。”

允熥感觉有些尴尬,只是随便说了一句话就触碰到了人家的**,还是不太好的事情,要是允熥自己被问到这样的事情估计已经在心里骂开了。

但是允熥身为皇帝又不能道歉,即使他道歉估计也只是会让陈寿更加惊恐,所以允熥说道:“你出来到国子监上学几年了?”

陈寿说道:“回禀陛下,已经五年了。”

允熥接着说道:“可曾回过家?”

陈寿说道:“不曾。”

允熥于是说道:“那朕许你三个月的假期,回乡探亲。你家是湖广随县人,三个月应该够了。”

“现在朕就让徐祭酒许你毕业。朕以你为中书舍人,等你回来之后就入宫上任。”

陈寿非常高兴的跪下说道:“臣谢主隆恩。”假期可不是每个大臣都能得到的,除了丧假以外,所以陈寿对于自己能放假回家看看很高兴。

允熥要不是觉得自己方才说的话不妥,想要安抚一下陈寿,他才不会许假期呢。

第1160章 平阳昭公主第643章 南婆罗洲第1697章 朝鲜之事的大幕拉开第1458章 求封第1433章 打架与缘故第202章 小说家第769章 大案——中邪第1492章 苏州惊变——亲情与筹钱第923章 由此所引发的——武将与武将第130章 至山海关第977章 两地第272章 掩护与实录第335章 去孝陵第1223章 军事改革——废很久以前就想废的人(下)第710章 议封与过节第481章 改任第1296章 为什么选择骑马第1346章 南洋风雨——三宝垄守城第1056章 最终决战——攻进大营第1193章 第一次地理大发现——决定第189章 各地的反应第1145章 接见宗喀巴(二)第120章 拿人第679章 唵嘛呢叭咪吽第1289章 应天乡试第1272章 想要的教育第1719章 初谈进兵苏伊士第280章 心得第945章 在两卫所第1131章 克拉维约东游记——丝绸之路北线的意义第1278章 练子宁的新差事第155章 爷孙夫妻第696章 孩子第87章 讲武堂——地理课先生第456章 再至沙州第763章 李家子弟第1165章 未遂的造反第1707章 世子,世子第1748章 见面商谈第72章 人力资源最大化第1241章 真正的学校——宗室子弟为何去五城学堂番外20:祭拜长陵第1386章 合二为一第505章 编户齐民第299章 人物太多好难选第1421章 大喜之极与大悲之极第771章 大案——继续第1413章 托他人之口第1353章 汉洲攻略(十五)第558章 从松江到杭州第212章 以一人敌一群第1261章 格致监与再见罗贯中第1377章 妹第1455章 如何劝说一个商人——当然是用钱砸他啦第458章 答谢很久之前的救命之恩番外10:挑刺的报纸第247章 郑国公府第1255章 前陈后婚第415章 降与死第303章 戴罪立功第1023章 守城——器械第457章 放松的年后第409章 德州之战——防弹衣第75章 常母密谈第958章 拜祭第11章 文官反扑第763章 李家子弟第202章 小说家第1145章 接见宗喀巴(二)第1005章 被夺取的乌鲁木齐(上)第1654章 巴布纳——阿洪国第477章 科举改革(一)第295章 重新思考第538章 昀芷之言与宝庆之语第1050章 最终决战——铁笼子第758章 南巡——风景第1666章 巴布纳——让他们的运气更差第1538章 求娶弟669章 攻缅——被袭第48章 宫廷内外的阴谋——还是面馆第688章 蓝帐和金帐第1456章 忽然变得‘自大’第1462章 爵位改革与教徒的反应第694章 滇缅的询问第1288章 传授两门技术的缘故和西学课(六千字章节)第1127章 克拉维约东游记——准备面圣第783章 大案——李家的决断第1166章 前所未有的重要事情第1311章 张家议论第1023章 守城——器械第367章 济南城中的官员第1800章 护卫统领与拜见朱榑第1396章 这样做的缘故第982章 评论第1528章 畅想与请求第1798章 蒸汽机车与再观察第1264章 惊险第42章 宫廷内外的阴谋——继续;正式开始第91章 允炆救母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