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2章 戏曲与歌

写字写得手都酸了的允熥让王喜将宫里御用监的太监叫过来,吩咐他制造铅笔和鹅毛笔。

汉字与拼音文字相比有一个巨大优势,那就是正常造出来的词语可以‘望文生义’,让人能大概明白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而拼音文字除非是合成词,不然不可能达到这一点。

所以御用监的太监马上明白了允熥让造的鹅毛笔是什么东西,但铅笔仍然不明白。允熥只能解释了一番才让他明白。

另外允熥还吩咐他制造另外一种东西。御用监的太监听到后很是惊奇,但最后还是答道:“是,陛下。”

允熥将他打发下去后,将‘唯物主义历史课本’草稿也放下。编写一本书可不是容易的事情,特别是他还不能假手他人,只能让宗室之中文采好一点的帮着校对,即使只有几万字也不那么好做。所以也不急在一时。

允熥之后前往自己平日里处理政事的殿阁中批答奏折。允熥现在处理奏折的方式已经很接近于前世的朱高炽了,大多数奏折都是辅官票拟,自己划圈,太监盖印,比朱瞻基稍微强一点儿。朱瞻基时期大多数奏折都是内阁票拟,太监划圈加盖印,这也是历史上明代中后期大多数奏折的主要流程。

所以他以相对较快的速度将今日的奏折在晚饭之前全部处理完毕,又吩咐了王喜几句,起身前往后宫东六宫中钟粹宫李莎儿的院落。

他到达那个院落后,李莎儿当然马上出来迎接。允熥把她扶起来笑道:“对朕不必这么多礼。”

李莎儿笑道:“陛下厚爱臣妾铭感五内,但礼不可废。”

“呦,还会说成语了?这句话可不像是你能说出来的,是谁教的?”允熥笑道。

“是臣妾的侍女教的。”李莎儿脸一红,说道。

允熥笑了笑,没有再说什么,二人一起走进了殿内。

宫城之中,除了太子长大以后居住在文华殿可以有独立的厨房以外,其它任何人没有独立的厨房,只能从御膳房得到膳食。

当然在实际执行中,各宫都有为熬药准备的东西,也可以用来做点儿汤之类的,但其它的都做不了。

所以不论允熥在哪吃饭他的饭都是御膳房做,晚上临去哪个宫殿派人到御膳房说一声就行了。

不一会儿允熥和李莎儿的饭食送了过来,他们二人一边说着一些趣事一边吃饭。

饭吃完了,李莎儿十分犹豫的问道:“陛下,今晚还和前几天一样么?”

“怎么?你不喜欢?”允熥问道。

李莎儿点点头,说道:“陛下,臣妾想多和陛下说说话。”

“莎儿,”允熥伸手搂住她的腰说道:“这样咱们也可以说话,并且稍后等事情做完了朕陪你说个够。”

“真的?”李莎儿说道:“每次陛下都说陪着臣妾说个够,但每次最后都……”她脸红着最后几个字没有说。

“这次一定不会这样了。”允熥信誓旦旦的说道。

“好吧,再信一次陛下。”李莎儿撒娇道:“要是这次陛下说话不算,以后臣妾就不信陛下了。”

“怎么会呢。”允熥笑道。一边说着,他一边给黄路打眼色。

不一会儿,一个属于教坊司的戏曲班子走了进来,对允熥和李莎儿行礼之后开始表演起戏曲来。

允熥刚刚招揽到罗贯中他们这一帮文人时,他们做出戏曲本子后都是交给民间的戏曲班子表演,他派锦衣卫到民间大的瓦舍去看这些戏曲受不受欢迎;他们过了明路混上编制以后,允熥就下令所有他们所作的戏曲都要教给礼部教坊司的戏曲班子,他有空了会把戏曲班子叫进宫让他们表演一番,亲自观看符不符合他的要求。

允熥这即算是娱乐也算是工作,可以称之为‘在娱乐中工作’或者‘在工作中娱乐’。但由于允熥让罗贯中他们编写的本子都是‘苦大仇深’的,李莎儿不太喜欢,所以不太愿意陪着允熥一起看。

今日戏班子演出的是一个刚刚作出不久的折子戏,名叫《定雲南》,描写傅友德、沐英等人带兵收复雲南的故事。

允熥对于古代戏曲不太喜欢,作为看过现代话剧和电视剧的人来说戏曲的表演形式未免有些枯燥,只是有的唱词还好听些。等这出戏表演完了,他刚要进行程序化的表扬,忽然想到了一首歌,在表扬了几句后马上又说道:“你们中唱武生的人是谁?”

这些人本来已经开始准备表演下一出戏了,忽然听到允熥的吩咐,一愣,然后唱武生的小伙子走前一步跪下说道:“陛下,奴才就是唱武生的。”

“朕忽然想到了一首歌,你来听听,普通百姓能不能听懂,会不会喜欢。”说着,允熥竟然自己唱起歌来!

“……”允熥唱了一遍,问道:“你们觉得如何?”

戏班子的人都面面相觑:这样的歌曲从来没有听过,旋律和歌词与他们平日里听到过的完全不同。

其它人可以不说话,但唱武生的人被允熥点名了不敢不说话。他想了半天最后说道:“陛下,这样的歌曲从未听过,百姓会不会喜欢奴才不知道,但歌曲中有一股激昂之意,奴才觉得非常奋进。”

“你们下去吧。”允熥见其它人都一副“打死不开口”的架势,也就不问了,让他们下去。

之后允熥问李莎儿:“你觉得这首歌如何?”

“陛下,这首歌很昂扬啊,并且歌词寓意很好,也通俗易懂,臣妾很喜欢。”

“你说用它来代替现在的那首当军歌如何?”允熥又问。

“这,普通士兵未必会喜欢吧,倒是武将们多半会喜欢。”李莎儿说道。

“这样么?”允熥低喃道。过了一会儿,他又道:“算了,不想了,过几日和他们说一说就行了。”

“陛下,既然这件事不想了,陪着臣妾说说话吧。”李莎儿说道。

“好啊,”允熥笑道:“朕就陪你说说话。”但却一把把她抱起来,向里屋走去。

“陛下!”李莎儿惊呼道。

“别吵,朕就是要带你去里屋说说话啊。”

“那干嘛把臣妾抱到床上?”

“在床上才好说话。”

“可是,……,嗯,啊。陛下……你又骗人,臣妾……下次肯定……不会相信……陛下了。”

第663章 攻缅——明吉斯伐修第677章 送东西和邸报第321章 内宫贪腐案(五)第861章 南定——不惜任何代价攻城啦第1228章 军事改革细则第995章 谈到逸闻趣事第203章 昊天玉皇大帝第635章 冒险的商人第567章 新生宗室与二次北巡第878章 胡朝的末日——束手就擒第1303章 婚礼宴席现场第62章 二十八日第760章 南巡——有关之事第1518章 叛徒原来是自家人第1081章 没品与出乎预料第588章 宗喀巴第587章 恭贡子折第117章 兖州事件——调查第1751章 奥斯曼皇帝的想法与文坻的应对第497章 子荣独对第1705章 哈哈哈,潘金莲初遇西门庆第539章 再接见与游览第1667章 巴布纳——结束第467章 幕后台前第1014章 用少林寺主持搞事情第1393章 击鼓鸣冤与快速审理第835章 多邦城——各种意外第1414章 李家庆贺第1172章 漂的缘故第1171章 继续调查第1160章 平阳昭公主第304章 水师第1131章 克拉维约东游记——丝绸之路北线的意义第1536章 拜访第94章 讲武堂——第一堂课第138章 战——两边第120章 拿人第288章 追捕第949章 儿子与非亲生母亲第1072章 决战——差不多了第1155章 出征第111章 朝鲜之事第890章 为什么不给我们色目人一条活路第156章 两家第919章 初议改封孔氏第736章 扶桑武士与西方后裔第340章 继续与下棋第1739章 伟大的航行第42章 宫廷内外的阴谋——继续;正式开始第507章 秦淮第673章 经纬西南——奴婢和佛教第1020章 救援第1482章 天文学大发现——再观天文第465章 改封永王第851章 忘了第1743章 神秘的汉人第364章 逃亡第1396章 这样做的缘故第640章 旅店偶然第81章 下基层下第1104章 庆功宴——其它外番文章相关第612章 滁州宁国第808章 战安南——商议第1278章 练子宁的新差事第316章 调换文武官员番外18:一分两半的拂菻第1437章 闲聊第772章 大案——特别的时刻第1476章 结束第519章 变革杭州第822章 战安南——得救第192章 初议分封——西域现状第843章 军医第791章 大案——真相(上)第1114章 撒马尔罕城之战——前奏第397章 青州城(一)第1190章 第一次地理大发现——登陆第1459章 爵位改革——降等袭爵第1336章 南洋风雨——左相前来第889章 撒土士杨王靖韩色第1466章 新任命第105章 殉葬第826章 战安南——慢兵第1329章 汉洲攻略(三)第1507章 苏州惊变——劝说第578章 南洋功臣第158章 李芳远第637章 相模国第532章 县试第1531章 产业第1690章 艰难的婚配与当年的盟约第201章 定年号第1164章 蒙古谋划——全部第907章 意图不明的人第523章 南洋西域第634章 横滨第816章 战安南——仪第567章 新生宗室与二次北巡第1421章 大喜之极与大悲之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