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告一段落

苏州府的大牢里,一个刚刚被严刑拷打的人被狱卒从刑架上放下来,这人的双腿根本站立不稳,直接跌到在地上。『狱卒把他从地上扶起带回牢房内。

苏州府的头面人物,苏州知府陈彦回、同知周继瑜、锦衣卫百户宋忠与千户班立明,以及此时在苏州的卓敬都站在狱内。知府陈彦回心有余悸地说道:“今日始知大明司刑如此,怪不得才只抓到半日,就开口招供。”

百户宋忠说道:“任是铁打的汉子,到了锦衣卫的手上,也不可能不招,要不是……”说到一半,想起之后的话有可能被认为是‘诽谤君上’,忙住口不言。

卓敬说道:“只是用刑如此,未免有伤天和。”

宋忠不以为然,只是他知道卓敬是允熥派到苏州府的,不愿与他争辩。班立明作为单纯的武将,没有这些顾忌,说道:“卓大人,办案子是不能心慈手软的,要不然怎能让他们招供?”

卓敬叹了一口气,不再说话;他也不是不知变通之人,知道如果真的按照大明律上的规定来办,很多案子根本就破不了,但是身为文人的固有观念让他认为这是不对的,所以只能沉默。

班立明又说道:“这张士诚的余部现在还在海上猖獗,还沦为了海盗,这次算他们走运,陈知府,周同知,卓拾遗,不如咱们联手上书,请陛下允许在东海上再次剪除海盗。”

他说这个话肯定是有私心的。他自己做为水师的千户,一旦开始扫除海盗必然是要用到他的,他也可以借此多多的立下功勋。

但是他这次可算是找错人了。也是班立明作为武将,没有文官儿这么多的弯弯绕。卓敬是户科都给事中,和海盗的事情完全没有关系,又只是恰逢其会才会在苏州,怎么可能同意与他一起上书?

而陈彦回、周继瑜都是文官,怎么可能会干这种有利于武将的事情?所以无人接话,一时场面陷入了冷场。

还是宋忠出来调和:“好了好了,扫除海盗的事情以后再说,咱们先说现在怎么处理。我肯定是要以锦衣卫的身份上奏折禀报内情的,你们呢?卓拾遗还罢了,不相干;陈、周二位可都是苏州府的亲民官,海盗进了苏州府的地界,你们不能说没有责任吧;班千户是水师千户,让海盗上了岸,船还一度就停在嘉定外头,也是脱不开的吧。”

三人闻言,也知道自己有责任,这件事可大可小,说小了,不过是一时不察,让海盗上了岸,毕竟抓到了几个人,也算将功抵过了;说大了,这是地方官四大职责中的一个没有完成,等于是严重失职,流放都有可能。

几人不自觉地看向了卓敬。虽然卓敬只不过是允熥一时抓差把他抓到苏州的,但是他们不知道啊,以为卓敬是允熥的亲信。而现在允熥是皇太孙,所有的奏折,都在允熥那里还过一遍,所以大家就想求卓敬帮忙说说好话,求求情。

卓敬正在那里反思这次的利弊得失呢。卓敬毋庸讳言,是一个好官,但是不代表他没有上进心,他也希望自己能做到大官,‘为万世开太平’,这句话是他的真实想法。

他想着:我思来想去,没有想到除了掉粮食以外的其它平抑的办法,现在已经是十一月份,苏州府的兑换人流已是降到了殿下当初认为正常的人数;并且自己用了直接从粮仓里调出大量的粮食堆在兑换地点,以让百姓认为官府有无限的粮食可供兑换,也算是起到了点儿作用,所以应该不会被殿下认为不行吧。

正想着,看到陈彦回等三人都看向他。卓敬也是聪明人,马上猜出他们是想干什么。卓敬真的想大喊一句:我真的和皇太孙殿下不熟啊!但是他不能喊,并且喊了也未必能打消他们的想法。

陈彦回他们三个看到了卓敬正在看向他们,周继瑜说道:“卓拾遗,我们在这次的事情中的表现你也都看在了眼里,并且在你主持兑换的时候我们也都是极力配合的,所以这次的事情望您能替我们美言几句。您只需实话实说即可。”

卓敬想了想,说道:“我当然会在上的奏折里边实话实说几位的表现;但是,锦衣卫可以使用军驿,而我的奏折只能通过官府驿站来传递,虽说只是从苏州到京城,但是前后也可以差出一天的时间。未必有用。”

卓敬也算是急中生智,想出了这个问题。陈彦回、周继瑜、班立明和宋忠一顿,顿时觉得果然如此;宋忠作为锦衣卫的人,这次又参与了案子,他的奏折总不能比陈彦回等人的的晚吧;他可没有必要为陈彦回等人担这个担子,小心把自己折进去。

而卓敬又不便使用军驿,所以他的奏折注定是要晚于宋忠的,所以他的奏折到底能不能在陛下处置之前到陛下的御座前就得打个问号了。

宋忠见此,马上告辞说道:“我衙门里还有事,就不陪几位了,告辞。”说着,就已经往外走了。

陈彦回平日里因为锦衣卫的名声不好,一向与宋忠没有交情的,这次因为案子侦办,才算联起手来了,但是同样仍很陌生;并且现在锦衣卫人员极少,残余的人也都是用来监视官员是否贪污,这次的案子没有责任,所以也没有理由让人家担风险。

他目送宋忠走出了大门,叹了一声,说道:“各位也别再这里了,各自回去写折子吧,结果如何就听天由命罢了。”说着,自己也走出去了。

其他人面面相觑,见继续留在这里也无用了,各自回去了。

十一月初二,允熥看奏折的时候,看到了锦衣卫宋忠和吴淞口千户所的千户班立明的奏折,他们可以使用军驿,所以第二天就到了京城。

允熥第一时间并未看奏折的内容,而是注意到了‘宋忠’这个名字。‘我记得看《明朝那些事儿》的时候,朱棣造反时北平都指挥使就是叫宋忠吧,因为这个名字真的太特殊了,虽然因为座钟尚未明出来,所以在大明这个名字还不具有特殊的含义,但是自己记得很清楚。难道这个宋忠就是那个宋忠?’

允熥胡思乱想了一阵,也就丢开了,先后打开宋忠和班立明的奏折看了一遍,然后注意到老朱批答,都是同样的内容:吴淞口千户班立明世袭千户贬为百户,另寻能干武将任千户;陈彦回、周继瑜贬为知县,吏部寻有缺使补之。

允熥想:看来老朱并未太在意这件事,涉及的官员都只是贬官,并未流放。因为这三个官员他都没听说过,所以也不在意他们的下场,分析了一下老朱的心思便罢了;他注意的有两点:第一点是这次兑换策略总算是有惊无险,平安度过。在直隶地方,宝钞的价格已经稳定下来,基本没有人会把宝钞当成废纸了,甚至还有直隶地方的平安致仕的官员主动兑换宝钞好方便带回家。

维持宝钞币值是这次行动的要点,只要这一点达成了,也就行了,其他的都不重要;接下来可以在其他省份继续安排了。

第484章 怀孕、离京和赞仪第1231章 借口第847章 赞仪领兵第1730章 大明也要准备起来了第1035章 铁门关第167章 国力第380章 嘱咐大臣第351章 欲废朱榑第276章 连带处置第812章 四王第610章 媒妁之言和钟粹夜话第1092章 血色——冤有头债有主第473章 亲子第584章 奴仆第1149章 谈笑,之后转折第938章 黎澄第1748章 见面商谈第99章 通知第1177章 演戏第966章 大家过年快乐第140章 战——死战第1313章 准备第922章 由此所引发的第575章 回 道第1562章 巴布纳——朱楩第1545章 印度之战——援兵第253章 第一堂课第888章 好吉利的章节号第779章 大案——招供第1445章 对欧洲的谋划—欧洲人的议论感谢和求订阅第542章 详情与集市见闻第1303章 婚礼宴席现场第288章 追捕第1341章 汉洲攻略(九)第555章 废举人和印度数第5章 各自盘算第410章 德州之战——关键第576章 封赏第1344章 南洋风雨——带路党第338章 出嫁与江浙第1403章 偷尸体第1302章 简化字最后第1187章 第一次地理大发现——横滨第435章 还有第1389章 教徒与意外的点评第226章 东西藩国第859章 南定——粮草大营的对战第685章 对蒙第813章 探望第1701章 大家都有算计第10章 后续发酵第409章 德州之战——防弹衣第786章 大案——其余的人犯第901章 庆功宴——杂谈结束第1315章 金融改革——金本位第1451章 孩子—解惑第896章 我来也原来是这个身份第409章 德州之战——防弹衣第237章 开海首日第354章 前夜第251章 读书第402章 吴桥第2章 太子将死第956章 英雄魂归第1541章 印度之战——两个人的商定第1412章 接见——建筑与雕塑第775章 醒来第258章 车轨第76章 走进科学第814章 雷州第585章 第一个生日第446章 说话第904章 反游击战与中毒第1543章 印度之战——包围第1197章 太子和藩王第701章 宫里宫外第877章 胡朝的末路——誓言第1329章 汉洲攻略(三)第123章 兖州事件——疑点第1052章 最终决战——永明左卫第562章 满江红第1002章 出马(补昨日欠更)第661章 攻缅——人口和规划第1432章 猜不透与想隐瞒第665章 攻缅——续战第962章 陈立杰的幻境第478章 科举改革(二)第1692章 尴尬第1794章 姐弟感情与插曲第257章 从头到尾第541章 继续召见第704章 晚会第10章 后续发酵番外3:分封制的变化第662章 攻缅——那罗塔第1536章 拜访第557章 我来也第1097章 决死的差事第1783章 格致院视察——为女儿高兴与长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