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4章 带小孩出门

允熥与熙瑶等人用过午膳,又问了问熙怡的情形如何,过去看了一番回到寝殿歇了个中觉,下午未时正起来,打听敏儿仍在歇中觉,松了口气对熙瑶说道:“让文垣、文圻过来。”

熙瑶对他的动作略感觉有些好笑,但更多的是感动:当今能有几个男子如此在乎自己女儿的感受呢。

感动过后熙瑶马上派人去将文垣、文圻兄弟叫过来,同时心里暗暗思量:‘文垣与文圻今年都才六岁,不论是考较学问还是教导政事都太早了些,但是瞧着夫君这个样子也不像是要和他们一起玩。’

没琢磨出允熥要做什么的熙瑶心里不安,待文垣他们两个过来后仍旧坐在屋内,听着允熥接下来的吩咐。

不料允熥与文垣、文圻说了几句话,对她一开口就让她大吃一惊:“熙瑶,你去准备三件小孩穿的衣服,不要带皇室暗纹的,就是平常富贵人家的孩子穿的衣服。”

“夫君这是要带着文垣、文圻与文垚出宫不成?”熙瑶万分不敢置信的问道。

“文垣与文圻今年已经六岁,文垚更是快八岁了,也不小了,夫君正好下午有事要出去一次,就带着他们去见见市井。”允熥说道。

“夫君,这,”熙瑶组织了一下语言,才说道:“夫君的意思妾也明白,只是文垣他们毕竟年岁小,还什么都不懂,即使出宫也看不出什么。不如等大两岁后再说。”

“市井的事情,还是越早接触越好。”允熥说道:“将来文垣会治理偌大的大明,文垚与文圻也会治理一藩,世态人情都要知道才能治理好一个国家。爷爷当年就十分注意让叔叔们接触市井。”

“再者,夫君还要去一个卫所让他们见识见识大明最精锐的将士。”允熥这一做法的目的是在他们年纪还小的时候就让大明的将士在他们心中留下很深的印象,树立军队的正面印象。小孩时候留下的印象对一个人来说都是最深的,容易对他一生产生影响。允熥要通过这样的方式潜移默化的影响自己的孩子接受他的观点与做法。

熙瑶没有理解允熥的这一层意思,还是有些忧愁的看着文垣,不愿意让他出宫。可她苦劝不听,也只能依照允熥的吩咐准备小孩儿的衣服去了。

不一会儿,文垚也来到坤宁宫,宫女给他们三个换上衣服,允熥自己也换上,带着三个小孩一起离开。

刚走到宫殿门口,就见到思齐走过来,允熥忙停下脚步,左右看了看,又问她:“思齐起来了?”

“嗯,外甥睡不着,所以出来转转。”思齐随即道:“舅舅这是要带着几个弟弟出宫?”

“嗯。舅舅让他们见识见识市井。”允熥随口答道。

思齐回梁国公府的时候也是由下人带着在集市上转悠过的,因此并不嫉妒;但敏儿除了三年前跟随允熥一起东巡时外,再也未曾在街面上待过,若是知道了肯定会不高兴,所以思齐马上说道:“舅舅还是快些,敏儿也快起来了,若是让她看到可不好。”

“舅舅也明白。”允熥这么说了一句,赶忙让宦官将三个小孩抱起来,一溜烟走出了坤宁宫。思齐在后面看着暗笑不已。

允熥带着他们来到乾清宫,曹行马上跪下行礼。

允熥马上宣布免礼,待他站起来后说道:“曹行,朕已经决定,将府军右卫与府军左卫划定为骑兵卫,由你提调。朕命你兼任府军左卫的指挥使,再加一个后军都督府都督同知的衔,管着这两个卫所。”

“两个卫所,官家,现下上等的马不多,恐怕无法让两个上直卫两万多人都骑上好马。”曹行马上提出存在的一点小小的问题。

“命令全国的马场精选上等的马匹送到京城。总能凑够两万多匹战马。大不了稍微降低一些对马匹的要求。”允熥说道:“朕前几日忽然想到了一种兵器,觉得很适合装备给骑兵,你听听如何。”他随即说出了那日经过昀芷提点想到的三眼火铳。

曹行一听就知道这是一个好东西:“这种火器确实很妙,在敌军冲锋的时候先发射一阵弹丸,即使打不死几个人也能使得他们的冲锋阵型混乱一些,随后又可以拿着当做铁棍使用,可谓一举两得。”

但随即有些担心:“这样的一支三眼火铳耗费的铁恐怕不少,朝廷能长久支应的住么?”

“这不必担心。”允熥说道。只要不向南宋那样连续几十年打规模巨大的大仗,开了市舶司又有商税补充的大明还负担得起这些钱。至于消耗铁,他正愁现在铁消耗量太少引动不起工业发展呢。

“正好今日是休沐日,朕就亲自带你过去视察这两个卫所一番。”允熥又道。

“是,官家。”曹行答应一声,就要跟随允熥一起出宫。可三个小皇子也跟着一起走出了乾清宫。

待走到乾清门的时候,曹行回头一看三个皇子仍旧跟在身后,又注意到他们的衣服并非是皇室常穿的衣服,顿时大吃一惊:“陛下,这可是要带着三位皇子一起出宫?”

“确实如此。”允熥也没有隐瞒自己的意思。

“陛下,三位皇子虽然聪慧,但年岁尚幼,贸然带去卫所肃杀之地,臣以为不太妥当。”曹行马上说道。

“叫官家。”允熥又道:“正是因为他们年岁还小,所以要带着出宫去卫所看一看。小孩时候的想法还未定型,趁着这个时候让他们见到威武雄壮的大明将士从而喜欢军事,总比等他们再大几岁被文官教了一脑门子重文轻武的想法后再矫正要容易得多。”

“可是,几位皇子年岁毕竟太小了。”曹行对允熥的想法当然很赞成,他是武将嘛,当然喜欢向着武将的做法。但他们的年纪还是太小了,万一被军中肃杀的气氛吓到怎么办。

允熥却不在意他的担心:“这有什么吓人的。朕意已决此事不必再议。”

曹行拗不过他,只能在心里暗自盼望三个皇子胆子大一些。

感谢所有订阅的书友。

第294章 四国使臣第538章 昀芷之言与宝庆之语第1196章 教中的安排与自己的想法第1330章 南洋风雨——启程第931章 客栈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情第1050章 最终决战——铁笼子第1026章 攻城——发现机会第412章 合围第1550章 印度之战——先消灭后治理第92章 讲武堂——最后的准备第1236章 国子监三项第1066章 决战——开始第1442章 对欧洲的谋划—驱逐威尼斯使者与热那亚的请求第271章 处置与公租房第139章 战——血战第1758章 开罗——驱赶出城悼念金庸第239章 海外华国第1276章 赦免和规矩第1450章 印度攻略——军费第1548章 印度之战——白死?第726章 帖木儿的反应——安卡拉第586章 五皇子第1290章 谁中了举人第333章 过山東与白莲教第692章 西南杂谈第530章 找谁商量第1553章 印度之战——夜色第577章 传道第215章 以官代吏第1264章 惊险第171章 上朝第744章 不同的面馆第901章 庆功宴——杂谈结束第962章 陈立杰的幻境番外19:奇怪的问话第86章 北平生活开始第1665章 巴布纳——伏击第131章 三王齐至第1365章 谁决定第395章 燕军人第1431章 与卡斯蒂利亚谈判——考虑第1665章 巴布纳——伏击第426章 谁来查案第527章 习武与礼第1543章 印度之战——包围第83章 告一段落第1070章 决战——枪毙第1292章 萧涌和昀蕴的心思第994章 朱松不知道第440章 南洋的其它思绪第618章 俸禄和特权第1332章 南洋风雨——威格拉玛?瓦尔达拿的想法第868章 反应第1017章 帖木儿的演讲第1048章 最终决战——想不到破敌之策啊第302章 向导第1229章 不要着急第552章 人选和人员到齐第1143章 悬赏第1095章 更加疯狂的计划第980章 唱戏第1706章 无心插柳柳成荫第20章 重阳节——续逛京城第730章 对安南的正式决定第1224章 军事改革——尾声第1488章 路遇色目——传教士第1707章 世子,世子第381章 监国与纳妃第962章 陈立杰的幻境第1309章 下一代该成婚了?(五千字章节)第1769章 李莎儿的请求第677章 送东西和邸报第696章 孩子第678章 岷宁第1170章 调查第15章 赐名朝鲜第240章 蛛丝马迹和盖棺定论第84章 讲武堂——预备第1116章 撒马尔罕城之战——预想面对失败的选择第431章 惊到的蛇第553章 初逛南北市第1017章 帖木儿的演讲第1088章 内乱第1420章 解释与婚礼第85章 失常的人第959章 景川侯府与国子监第14章 允炆和蔼,允熥发威第446章 说话第859章 南定——粮草大营的对战第1178章 安排第1695章 什么!允熥还有过这样的想法!第1034章 祭奠与论功第1705章 哈哈哈,潘金莲初遇西门庆第1012章 母女第916章 暂且不说第942章 三杨之一回京啦第191章 国家的分析第1412章 接见——建筑与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