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 各显神通

110 各显神通

院子里搭起的棚子底下,一排排的大锅冒着热腾腾的白烟。

不是所有嫔妃都必须亲力亲为为太后做饭,等级越高的嫔妃,底下助手一摞子,她只要坐在后面舒服的椅子上监工指导,前面,守着大锅的,大有人在帮她做饭。

嫔妃们都给太后的长寿菜里放了些什么食材佐料,不得而知了。虽然,太后、万历爷等皇亲国戚的安全需要保证,但是,这些来参加比赛的后宫女子,首要参选条件是入宫一年以上,不是一般刚入宫的秀女可以参与的。再有,比赛选手都恨不得能讨好太后和皇帝,怎么可能在如此重要的长寿菜里下毒?要下毒的话,平常找时间下手都可以了,何必挑到这个众目睽睽的时机更不好行事。

负责安全的试毒官,是有幸第一个能品尝太后长寿菜的人。

毫无意外,当第一盘做好的长寿菜火热出炉端进太后他们做的抱厦里时,院子里几乎所有的参赛选手都把目光投了过去。

“是曾美人。”

“八品而已,把菜做的这么快,是想抢着博得太后的欢心吗?”

“她做的什么东西?”

“好像是面。”

“面?庄妃娘娘准备好的长寿面一直都不敢下锅,只怕做第一个出头鸟,她倒好,不怕死的,真真是蠢人不怕死。”

没人看好这第一盘菜出锅。不要说参赛选手,在旁做观察员的一排皇子大臣们,都一样不见好。

目光悠然地扫过那端着碗面进了抱厦的宫女,十一爷回头,与九爷再次调笑起来。九爷说他心满意成,隶王妃被他念叨念叨了以后,真的来了。

在太监宣报护国公府一家入宫以后,观望的人们心里都冒出了看好戏的念头。但是,太后请李敏一家来干嘛。底下人也是一片争执。

“太后说了,一个人享用寂寞,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太后的懿旨传到外面,九爷借口重复了一遍。

朱琪冷哼了哼,对太后这话完全不买账。不说他不买账,想必这儿坐着的王公大臣,没有一个认为是这样的。

太后哪里是一个人享用,先是把万历爷和皇后在一个屋子里的都当空气了,再把外面他们这些陪坐着的儿孙与大臣都当成了空气。

没办法,太后只认,护国公府过来陪着太后吃,才叫做人,不是空气。

一群人听了太后这道懿旨,脸上都只能露出哭笑不得的表情,要说各人心底里琢磨的,肯定是不一样的了。

朱琪那目光横扫过四周各位兄弟。年纪小的不说,能饿着肚子在这里坚持等着吃上后宫娘娘们做的,还不知道好不好吃的一口长寿菜已经很不容易了。要知道,他们年纪小,这会儿吃长寿菜真的太小了,未雨绸缪也不是这个年纪。况且,这个长寿菜,不用他们想,都可以猜到全是素的,没有一块肉。

对于这些每日需要长身体的孩童来说,陪老人家吃素是多么可怕的事,不言而喻。太后每次在宫里招待自己的儿孙,都不敢叫人陪她吃素呢,都是让御膳房给孩儿们另外准备肉菜。

这下好了,一个比赛,全员陪太后娘娘吃素。太后娘娘这心里头肯定也是有些不安和愧疚了,难怪今儿太后来了以后,他们压根都没有看到太后像以往主持宴席那样表露出高兴的笑容,反倒是一脸哀愁不悦的样子。

年长些的皇子,想法多了,难免复杂。朱琪那一眼扫到太子爷,按理说皇后娘娘都不用参与比赛,太子爷应该算是最风轻云淡,可以坐岸上旁观的人。可是,瞧朱铭那个表情,一样说不上轻松。

东宫的日子,貌似不太好过。之前几次针对东宫的险情,太子爷都平安无事地和东宫渡过了。但是,总在东宫头上失火,大家难免猜测朝廷风向的心思多了。

九爷发现他一张脑袋不停东张西望,伸手拿着那个扇子头,打到了他头顶,说:“你张望什么?隶王妃都不坐这儿,小心隶王戳穿了你眼珠子。”

朱琪不忿气:“你知道我找谁?我找理儿。”

在旁听到他这句声音的几个年长的皇子们,齐齐一愣。好像都才意识到,貌似朱理没有来。因为朱理来了的话,理应位子不安排在抱厦里,是要和他们挨一块坐的,一直向来都是如此。

“有事吧。”九爷随口胡乱接着。

清瘦的七爷轻咳一声,好像,话也只能这样说。难道能说现在护国公府警惕了,留着个人不入宫以防万一。

“可能是没接到懿旨。”八爷朱济的话貌似比较公平,“理儿每日早上都是出门去遛马,有时候骑的老远,护国公府里的人想找他,都得等他遛完马自己回来。”

这样的说法,正好是尤氏站起身,回答太后为什么小儿子没有尾随入宫的原因。

听到这话,太后都无奈,毕竟朱理这个性子和习惯,还真是众所皆知的事儿了。不能说这次护国公府里的人有意抗旨。

皇后为了打破僵局,笑着在旁插话:“小理王爷向来率性而为,虽然看来有一点孩子脾气,但是,毕竟年纪尚小。”

“不小了。和朕的十一差不多年纪了。朕只等着给他们两个人一起办冠礼。”万历爷一句话,让皇后当场尴尬难堪。

李敏身在其中,这些话听不听反正都进了她耳朵里,要说稀奇事儿,那就是,看起来,皇帝对皇后好像有一点点意见。

记得以前她入宫那回,第一次那回,皇帝和皇后相敬如宾的话语历历在目。皇帝或许不是宠皇后,但是,言语之间,对皇后颇有敬意。今日,万历爷突然抢了皇后的白,显出了一丝意外。

皇后孙氏顿时一句话都没有了,安静地坐在那里。

太后微微皱了皱眉头,手里捧着茶。

试毒官尝过面以后,宫女再把菜分成几份,放到了两张桌子上。分别是皇室的桌子,以及护国公府的桌子。之后,皇后之前在太后耳边唠叨的那句话,貌似在太后心里头重新浮现了出来。

屋外的人,早就都在猜测当中了,不管是身在赛场中的选手,还是那些观战的人们。

静妃的眼睛,缓慢地掠过了窗户内里面那几条隐隐绰绰的影子,基本都是她熟悉的。包括那个从来没有与其说过话的李敏。

本来,大家都以为这事儿和护国公府没有关系了。毕竟,参赛的人,是容妃。但是,与护国公府无关,这准备的是太后娘娘的长寿菜,与护国公府肯定扯不上干系的。结果,太后突然一道懿旨,再次把护国公府拉到了众人的视线里。似乎所有人都料定了,太后想让其来的人,肯定不是尤氏,不是朱隶,而是李敏。

打探到消息的宫女,在静妃耳边报道说:“皇后娘娘请示过太后了,是不是让隶王妃参与评点菜品?”

皇后这句话,不知道是不是有意讨好太后。但是,之前,已经听说过庄妃为了皇后到护国公府跑过一趟了。庄妃这人,做事风风火火的,反而让人琢磨不清她心里真正的意图,因为总是如一阵风飘过。

不管怎样,请李敏来的人,是皇后,不是太后。或许,太后心里面,是应该看重李敏的。

这个认知,无疑让人心头不快。

静妃脑子里回想起了那日王氏在她面前说的话。李敏竟然敢在尚书府,对着她儿子大放厥词。

什么叫做,叫她和她儿子不要后悔?!

这样一根刺,真不是她能忍受的。不仅仅因为李敏,而且是因为这样类似的话,早在当初,李敏的母亲徐氏,曾经对她也这样说过。

实在是太可笑了。一模一样的母女。徐氏的下场都那样子的了,而她的女儿居然不知好歹,想走和徐氏一样的路。

她倘若不成全徐氏的女儿走徐氏的路,是不是反而不够厚道了?

静妃嘴角微勾起的弧度,旁边的人见着打了个寒战。静妃是个素安静的人,但并不是意味静妃不会出手。

“容妃、华嫔、常嫔——”

“回娘娘。华嫔和向皇后娘娘说的那样,在给太后娘娘包素饺,包的是三鲜,胡萝卜丝,白萝卜丝,以及土豆丝,汤是番茄蛋汤。”

素净的一碗饺子。

因为六宫里没有一个不知道的,太后自从当上太后以后,入住福禄宫以来,从来都不吃肉食,吃的全是素。吃斋念佛,仿佛可以洗净一身的尘污,早日成仙。太后年纪大了,这个愿望益发强烈。自己的筷子如果不巧沾点肉味儿,都能让太后大发雷霆。

素食不好做。全国最好的素食专家,早就都被万历爷请到御膳房给太后做素菜。所以说,皇后娘娘出的这个策略,等于把六宫所有人都搭上了。

不过,这点从来都是皇后的风格。皇后最喜欢,一件小事儿,都闹到六宫皆知,然后所有人陪着她皇后一块承担责任。

这样的作风,反而使得孙氏比起前两位早逝的皇后做的长久。

静妃眸子里一闪而过。

“常嫔的食材,据说是八爷到鲁亲王府里向鲁亲王讨来的,从海边运过来的东西。可能是犹如螃蟹之类的海鲜。”

海鲜的话,比如鱼之类,太后不沾,但是,太后偶尔像是在中秋宴,吃个蟹黄饺子包子,却是有的。说明,八爷和常嫔都是看中太后这点,跑下海去找太后不忌口的东西。只要是稀有食材,谁都没有尝过的,八成,太后因为好奇都会尝一口。只要太后尝上一口,觉得那个东西好吃,这比赛也就有了破局的希望。

但是,到底是犹如赌注一类的赌局。静妃并不看好八爷这个策略。因为,倘若太后认定那是鱼肉,死活不吃,直接把盘子扔了,常嫔和八爷是功亏一篑,比做普通的素菜更输的一塌糊涂,满盘皆输的。

“容妃呢?”

对,静妃最怕的是容妃。想必,有了护国公府的人到现场坐镇以后,所有人,最畏惧的人都是容妃了。

谁让容妃是万历爷一直念念不忘的红人。太后与容妃不算亲密,但是,谁不知道,太后与尤氏关系不错,而且,太后倚重李敏,是近来的热点话题。太后为了给万历爷一个面子,首先都不会说容妃做的菜不好了。

静妃的心底沉了沉。

“容妃娘娘好像在做汤。做的什么汤,锅口盖着,到现在都无人知道。”宫女把自己能探到的信息都说出来了。

做汤?

什么汤?

是有听说,容妃请了高明的大夫在自己背后出谋划策。貌似,容妃是想做药材汤,给太后大补身子。对于年老的太后,补身子,一直都是重中之重,否则,太后不会倚重医术高明的李敏了。

容妃这一招,刚好,正中太后的胃口。与自己的计划,正好是旗鼓相当。

静妃面前的大锅里,熬煮的火锅料子,也都是药材。

现在看王氏贡献的这个长寿方,是真是假了。如果真的是徐氏,李敏她娘留下来的东西。静妃眼里再次利光一闪而过。想必,是李敏都不能驳斥自己娘亲。

谨慎是必要的。静妃盯着眼前自己这口大锅,叮嘱下面的人:“火候掌握好,别给本宫烧焦了锅。”

“是,娘娘——”

齐整的答应声,引来四周人的侧目。

庄妃坐在椅子里闲来没事,手指拿捏着玩玩着给一个土豆剥皮。她不争,做的那碗长寿面,只等大伙儿做的都差不多了,她糊弄一碗上去就是了。听见背后静妃的棚子里传出那声音,好像要打仗一样的口号声,庄妃嘴唇边角一翘,露出一抹讽刺:“没想到,不仅是常嫔,连静妃都沉不住气了。皇后娘娘这招也够狠的。”

这样一来,谁是皇后娘娘的伙伴,谁不是,一目了然了。

平常跟着皇后作对的人不说,现在,是连那些平常藏着面孔的人,都不得不蠢蠢欲动。皇后这一招,叫做引蛇出洞。

华嫔老老实实一个个地亲手包着三鲜饺子,偶尔一个眼神,去到了众皇子坐的位置上,现在,她膝下只有七爷了。

院子里的柴火呼啦啦地想着。

大伙儿想着这第一盘菜,由曾美人做的面,端进抱厦之后都快半柱香时间了。这吃的话,份量只这一碗,几个主子分,一人至多三口。吃也不会吃半柱香时间。

太长的评判时间,让所有人心头不由惶惶。突然捉摸不清这太后打算怎么给菜打分。

终于,从抱厦里传出消息说,太后不参与评点,太后只听下面的人意见。

这样的消息再次大出众人意料。众人不得都想着,果然,今儿的冠军是要属于容妃的了。因为在抱厦里,能左右太后品菜意见的人,仅那样几个。皇后的言辞甚微,可以忽略不计。万历爷大体也都是听人所言再有意见。尤氏、朱隶都是陪衬。只剩下举足轻重的李敏了。李敏还真是在这个事上有绝对的话语权。

太后这话,证实了之前皇后的意见之后,尤氏的心,大概是最出乎屋里屋外所有人意料的。尤氏是举棋不定了。

儿媳妇如果帮护国公府,帮她妹妹容妃奠定了贵妃之位,之后,她怎么伙同容妃恩将仇报,让李敏下台。肯定更做不到了。但是,如果,李敏不帮容妃,容妃今天真能坐上贵妃的位置吗?

最好是,让李敏帮了容妃坐上贵妃之位,然后,认为李敏这是理所当然该做的事,接下来,让李敏下台,也是她们理所当然该做的事。

婆婆打的这个美妙算盘,李敏自然一清二楚。

只看尤氏那个眼神,时而飘到她脸上有些恫吓威胁的意思。只是,尤氏大概还不知道,她李敏不是看婆婆的脸色办事的。已经一口答应身为护国公府的人,要为护国公府做事,这点她李敏绝对不会反悔。不过她在路上都请示过护国公府真正的主子护国公的意见了。貌似,她老公对于容妃坐不坐上贵妃的位置已经兴致缺缺。这其中的道理,还得仔细琢磨就是了。

“隶王妃先代哀家尝一口这个面。”太后开言。

万历爷不表态,眼看有些一旁看戏的意思。皇后更不说话了。

尤氏再次给她射来一记警告的目光。

李敏视而不见,伸手,拿起筷子,道:“臣妾恭敬不如从命。”夹了小碗里一条面条,慢慢吸入自己嘴巴里。

屋里众人看她动作一气呵成,干净利落,也不知道她究竟尝出什么没有。

吃了一口面以后,李敏拿脸巾擦拭唇角,再起身回话说:“这味儿,没有京师东门那家老炸酱面好吃。”

噗。

四周立着侍奉的几位宫女,先忍不住破颜。

太后皇后尤氏都傻愣着时,万历爷已经率先开怀大笑,边笑边拿筷子敲着碗沿:“朕刚瞧着这端上来的面条,是都觉得不如京师东门的炸酱面馆好看。”

李敏鞠躬之后,重新坐回椅子里。

皇帝都放出这样的话了,太后只得是哭笑不得的,让人把曾美人做的面给撤了。虽然,皇帝没有说这个面做的好吃不好吃,可是,一句不如东门炸酱面好的话传出来以后,果不其然,让一心想博得开头彩的曾美人跪在了地上。

其余人,听见这个话,有的笑,有的摇头,有的扶着小胡茬深思。

参赛的选手们只一把冷汗飙出来,分明都能感受到屋里几个评委的严苛。

评委苛刻挑剔,这本该是他们都猜到的事,因为天天吃惯没事的皇帝、太后等,怎能因普通的菜品动容。

有细心的人其实发现,曾美人做的这碗面里面,不是没有费过一番心思的,那个汤用的是老锅熬煮的骨头汤,色香味浓烈,面条,是请来专门做面条的面条师傅当场拉出来的,图的是新鲜。只是,佐料用的差些。毕竟知道太后吃素的,曾美人不知道能用什么佐料可以把一碗素面给做的色香味具全。

失败了。

曾美人退场。

余下的选手们兢兢业业的,没有人敢再继续抢着把菜端出去了。

轮到华嫔的饺子出炉了。华嫔这个饺子,倒是一开始都不像庄妃想着随大部队动作,只按照自己的节奏慢慢做。做了出来以后,用大碗盛着,让宫女端进屋里给太后品尝。

太监叫着:“华嫔娘娘的福禄寿三鲜饺子。”

七爷听到这个叫声,脊梁骨一挺,挺直了。明知道自己母妃没有争抢的意思,可他心里头不由紧张,不知道紧张什么。

“饺子好,我爱吃饺子。”十一爷在一边,顺着这话,又说起了插科打诨的话。

七爷紧张地看了看朱琪。

朱琪被七爷的眼神看到自己都要冒汗,连忙拿手抹抹自己头顶,接着,为了给七爷转移紧张,给七爷说个笑话:“你看看,八哥、三哥他们,不止上有长辈,而且,三哥,他那个尚书府里的姐姐,今日都参加比赛了。”

说的是李华。

李华大着肚子,本是可以免赛,但是,为了响应皇帝的号召,讨好太后,李华随意摆了张椅子在那里坐着,身上包着厚厚的一团棉服,百分百的监工头。

“什么是尚书府里的姐姐了?”朱佑知道朱璃不喜欢拉亲结派的脾气,一口打断朱琪的话。

朱琪不怕死的目光,非要挑着看到朱璃那里。

朱璃那双眼,哪儿都没有看,像是只专注自己手指上那颗玉戒。接到朱琪那记眼神,不冷不热地回眼过去。

十一被他这眼,看的够呛,能感受到他眼里一抹莫名的寒意。

这个三爷是怎么了?不是要和尚书府结亲了吗?朱琪脑子里转着,转不明白。

华嫔的饺子到了屋里后,同样的,分成了几个小碗,让屋里所有人品尝。这回,太后不让李敏先尝了,让尤氏先尝,貌似有公平起见的意思。

尤氏接到指令,有些受宠若惊,这岂不是意味,到时候自己妹妹做的菜上桌以后,她一样有话语权了。

不敢怠慢这个期盼许久的评委工作,尤氏一本正经地夹起了华嫔的一个饺子,咬了一口。

或许是由于紧张,尤氏这一口咬的挺大的。

皇后坐在她斜对面,都傻了眼,眼看尤氏这一口像是要把整个饺子吞进去。不,该说华嫔今儿自己亲自做饺子,大概是为了照顾老人,比平常一般人家做的饺子做小了大概三分之一,所以,看起来特别小个儿。尤氏平常都是两三口吃掉一个饺子,一口吃掉华嫔这个饺子,纯属正常发挥。

大家惊讶的是,饺子其实蛮烫嘴的,但是,尤氏不会受到这个影响。

尤氏平常爱吃香辣,香辣本质就是烫嘴,这点烫嘴对尤氏来说算不了什么。李敏看着,和朱隶看着,都习以为常。但是,在皇家人看来,由于是第一次全神贯注关注于尤氏吃东西,未免不流露出一点惊讶。

吃了一个饺子的尤氏,并没有注意到皇家人的目光,谁让皇家人都能把自己情绪适时掩盖住了。接过宫女递上来的帕子,擦了擦嘴角,尤氏起身,回答太后娘娘颁布的任务,道:“这个饺子,在臣妾看来,味道偏淡了些。”

淡?

要知道,饺子如果太素净,一点油都没有的话,根本是难以入口的,非常难吃。爱吃素菜的太后,都深明这一点。知道饺子免不了油。再有,饺子的味道,全靠油盐支撑。饺子汤没有盐,和白开水似的,还怎么吃。

或许,尤氏的意思是,这个饺子没有肉,所以淡。可太后就吃素。

俨然,尤氏这个评委,评点的真是,即平庸,毫无特色,内容无聊,让人捉不到东南西北,一点都不专业。还不如李敏那句像是故意让人捧腹大笑的不如东门老炸酱面好吃的话,能让人回味无穷,三思不已。

皇后按照太后的意思,做个复查,勺子舀了一口饺子汤,吃了一口,结果,舌尖触到的味道让她诧异。

尤氏还不知所以然,只看皇后突然射向她的目光多了几分莫名其妙的深思。

“如何?”太后问。

皇后摇头。

尤氏心里暗自惊喜。瞧,皇后都赞成她的点评了。

太后却叹了口气,对底下的人挥挥手。

姑姑应声出门,出去后,对外宣布,太后娘娘赏赐,赏赐华嫔绢布两匹,镯子一对。

尤氏一听,先是惊了下,怎么赏了?后来想,莫非,太后这是看在七爷面子上,肯定是的。因为皇后摇头,太后摆手,都是她亲眼所见。

外面的七爷听见母亲安全过关之后,心口砰砰跳,没有停止。

十爷撅起嘴角,知道华嫔都能平安度过,自己的母妃庄妃,肯定是更没有问题了。

华嫔接过赏赐,跪下谢恩。

接下来的选手们,有了前面两个鲜明对比之后,益发惶惶,不知道评委们的意思。

长寿菜一道道紧接出炉,太后生怕外面的儿孙陪自己饿着,终于让外面的皇子们,都陪她一块吃菜。

皇子们尝了长寿菜,才知道自己平常吃的一口肉都是天下美味。朱琪啧了一声又一声,眼看都被自己猜中了。

可能是都能听见外面儿孙们意见大了,太后脸色略显不悦。太后是个喜欢儿孙的人,不喜欢让儿孙不高兴的事儿,尤其年纪很小的皇子公主。

除了华嫔以外,后面接下来端上来的长寿菜,没有一样能得到太后的嘉赏。看来,今天华嫔是匹黑马。众皇子,都望向了七爷。七爷苦笑,要他说,他一样想不明白为什么太后赏赐华嫔。华嫔自己都想不明白吧。因为论起来,自己做的那个饺子,既不算新鲜的菜式,没有花样,论味道,更是只能算家常菜。后面人做的菜,不应该是比她差太多,比她好的,应该比比皆是。

屋里,最不甘心的要算尤氏了。不知道是不是后面的菜都做的太烂了,太后娘娘都不让她当评委尝菜了。尤氏这个心急如火,自己妹妹容妃的菜上来的时候怎么办。

终于,比赛的第一轮高潮,重头戏上来了。常嫔的稀有食材,在比赛之前已经被人津津乐道。听到说常嫔的菜出锅了。万历爷蔫蔫的精神重振,坐了起来说:“端上来,让朕先尝一口。”

太后含笑示意。

常嫔的宫女,亲自端着那碗特别的食材上桌。只见宫女两只手里捧着的是一个大银盘子,盘子上,摆放了六个整齐特制的碗盅。这种碗盅,类似现代酒店吃的炖盅。最少,李敏一眼望过去时,是这样的感觉。

另外一位宫女,把第一碗碗盅,放到了万历爷面前。张公公走上来,给万历爷揭开盖子。扑面而来的香气,混杂有蘑菇香味。正道菜外观看起来十分清淡,汤的表面漂浮些葱花,碎片是切碎的菇片,至于碗盅中间漂浮的那褐色的一条东西,旁人看着都真不知道是啥。

李敏却是一眼认出了那东西,心里不得不夸这个八爷果然是很有头脑的人。从哪儿弄来的这个海参,而且能保存运送到这个京师来,在古代实则不容易。

皇家人不知道海参很正常。古书里是有记载海参这个东西,但是,要把海参送进皇宫里给人品尝不容易。皇帝下江南游玩,并不去海边,一样很难品尝到这样一道菜。

“这是什么?”只见连太后都睁大了眼睛,好奇心被吊起来了。

八爷主导下的计谋,已经胜了大半。

人只要被吊起好奇心,无论如何都会尝一口的了。

宫女传话到外面,问做菜的人这是什么。不会儿,宫女回来回话说:“回皇上、太后娘娘,这是延寿海参汤。”

海参?!

万历爷眼睛顿然亮了起来。万历爷博览群书,听说过海参。

儿子在自己耳朵边上唠叨的几句话,让太后忧愁的面色瞬间一百八十度变,眉眼都变到飞扬了起来。

“原来是这样的好东西。”太后点点头,欣喜之色难以言喻。

八爷的孝道突然间被变大,彰显出夺目的光芒。因为,都知道常嫔背后给常嫔出策的人是八爷,没有其他人了。太后难免口里赞扬的不是常嫔,而是八爷。但是,儿子都被夸奖了,母凭子贵,母亲跟着光彩照人。

太后和皇帝的赞美声传到屋外,皇后可以想象到八爷坐在众皇子之中,那个绽放的光芒,本就可以掩盖太子的趋势。

孙氏默默无言,脸上不露半点声色。如果她这会儿跟着赞美这对母子,肯定是夸张了,反而让人生疑。

不说话,是最好的。

或许是为了证实自己的话没有错,万历爷让人把鲁仲阳叫了进来。让鲁仲阳亲自来说说这个海参的好处。鲁仲阳面对太后拱手,说:“古书言,称其为海参,具有补肾益精,壮阳疗痿的疗效,又可以降火滋肾,通肠润燥,除劳怯症。确实是难以寻觅的一种珍贵食材,药材。太后能得此长寿菜,可为太后延年益寿,是大明和太后的福气。”

言外之意,这个东西,不止太后能用,皇帝也可以食用。

太后听了这话,满脸笑容,喟叹道和万历爷说:“难为这些孩子孝心了?不知上哪儿,才能为哀家找到这个东西。”

万历爷自然明白太后的话,答:“太后想赏谁就赏谁,赏什么,都是太后的东西,朕在此事上不能给太后做主。”

屋里面,说要大赏常嫔和八爷的声音传了出来。院子里,像沸腾的水锅一下子炸开了。

众说纷纭。各种目光,各种眼色都有。无疑均是妒忌眼红居多。更有些人痛心疾首的,早知道,亲王府里有这个东西,拿着刀进去抢也行。更不明白的是,这个鲁亲王怎么突然间站到八爷阵营里去了。这样说法其实也不对。瞧瞧这次比赛,东宫并没有参加,意味着,鲁亲王站到谁阵营里,都不是和东宫作对。只能说这个鲁亲王够狡猾的,不过是顺势而上的一个人,左右逢源,见风使舵的一个狗腿子。

静妃能听到四周多的是咬牙切齿的声音,但是闻风不动。要说高潮,最好的戏,肯定是越在后面上演。八爷这道菜,不过是个开始。

没错儿,太后没有说当场马上赏赐了常嫔和八爷,只是说,把常嫔那道菜留用。这点,不比华嫔那道直接被赏的菜,说明,华嫔那道菜,其实不入眼,早就被剔除出局了,不能作为冠军争夺战的菜品列位。

常嫔的海参汤,才真正是具有冠军相的东西。

众人再静下心数了数,常嫔之后,还没有献上菜的人,是寥寥无几了。剩下容妃、静妃、许绍仪、张贵容、李华、庄妃,张贵容是静妃宫里的,不用计算在内。庄妃那个长寿面,谁都知道,只是道平常菜,不具备争冠品质。

看来,这场争夺战,只会在容妃、静妃以及常嫔之间争夺了,一如开局之前众人所猜测的,毫无悬念。

皇后坐在屋里,突然瞟了眼外面行走过去的一个人影。

李敏挨着尤氏坐着,刚好看到了皇后娘娘这个眼神。再看对面在自己坐着的老公。朱隶气定神闲地坐在那,双手按着膝盖,连举筷子的次数都没有过一次。

看着常嫔那道别具一格的海参汤,护国公的脸上不过也是兴致缺缺。

李敏猜测,自己老公肯定是吃过这个东西了。却是对面他接到她眼神时,对她望回来的那一眼,颇有些疑问。

知妻莫若夫。在鲁仲阳满口夸赞海神好的时候,她李敏不吭一声的,以他了解的她,必定是知道哪儿不对头了。

海参这东西好是好,但说实话,真不是每个人,都是适合吃海参的。李敏只差没开口,这个东西,首先不合适小孩子吃。好在,宫女好像忘了皇太孙的存在,端菜上来时,都直接忽略掉给朱準送上一份。

既然太后都说留用了,不急着吃,看看情况再说。

再端上来的菜,不无意外,为庄妃的长寿面。长寿面早吃的厌了,太后轻轻挥手。庄妃如愿退局避祸。

七公主的母亲许绍仪做的拨丝豆糕,以及张贵容做的南瓜羹。

羹这种东西,不做成甜的,是很难吃的。太后想都不用想,直接否定掉了南瓜羹。糕点,大都也是甜腻。今日太后心情不好,应该是一点甜都不想沾。拨丝糕一块被毙掉了。

后面的参赛选手突然间压力大了。到了现在,只有常嫔的菜留用。越后面的人越难说了。

“还有谁的菜没有上来?”太后问,听声音,都能听出坐了一早上尝这些不新鲜的菜,太后都乏了。

公公赶紧走出屋外,给选手传话。

容妃的汤和静妃的汤同时出锅。

两碗充满热气的汤,在被端上来,要送到太后娘娘的面前一决胜负的时候,突然间外面传来一声。

“淑妃娘娘来了。”

淑妃,两个字,是让福禄宫上上下下在这儿坐着的人都为之一震。

“淑妃?”万历爷睁大了眼,眼睛没有看着刚刚端进屋里的两碗汤,是直接扫到屋外去了。

皇后眉毛底下隐藏的一双眼睛,目不转睛地看着皇帝的表情。

万历爷没有忘记淑妃。哪怕都这么多年过去了。那个记忆中,美的世上所有美人都能望而生却的美人,早已犹如落日黄花,年岁催老,不知道变成了什么鬼样。

太后露出一抹诧异:“淑妃身子好了吗?”

莫非太后不知道六宫里早在风传淑妃病好的消息?只是是真是假,真没有几个知道的。

“淑妃自己一人来的吗?”万历爷坐起了身子,问。

皇帝的话音刚落,步入福禄宫院子里的女子,踩着宛如春日来到的步伐,进入了所有人的视野。

那犹如春花的芬芳光芒,刹那间仿佛照亮了福禄宫。

皇子们中,除了之前见过的八爷和十一爷,全愣了眼神。大臣们更是忍不住抬起袖管盖住自己的眼睛,没有忘记万历爷曾经为淑妃说过的那句话。

万历爷缓缓站了起来,当着所有人的面,走出了屋子,迎面向女子走了过去。

多少双目光,就此惊疑不定。

朱潜轶事二三事捌朱潜轶事二三事伍伍236 陷入危机3 徐氏药堂人参254 王爷在哪里朱潜轶事二三事伍贰朱潜轶事二三事拾166 不一样的病人朱潜轶事二三事肆柒267 小世子216 说认就认37 装神弄鬼谁不会148 变动155 埋伏朱潜轶事二三事伍壹277 收拾李莹258 表明的心意117 麻烦不麻烦肯定不麻烦21 贵人96 母凭子贵133 有孩子当然不一样朱潜轶事二三事贰拾201 攻守交错13 药帮161 王爷来了150 都不是什么善人114 大皇子100 不让走了233 回去不回去225 雪莲141 你先走239 天谴238 与可汗的对决166 不一样的病人朱潜轶事二三事叁玖58 谁是花魁110 各显神通158 王爷呢185 浩浩荡荡地进山了254 王爷在哪里朱潜轶事二三事陆壹31 砸了神医的招牌24 贵妇147 李大夫再显神通22 第一次见面170 荒唐的闹剧250 两虎相斗必有一伤201 攻守交错朱潜轶事二三事叁陆210 还回来孩子197 熟悉和不熟悉的人23 喜欢67 露一手221 药王壶7 咎由自取172 都督府133 有孩子当然不一样104 黄雀在后229 一家五口75 真的太迟了朱潜轶事二三事肆朱潜轶事二三事贰柒276 尤氏的决定朱潜轶事二三事肆玖174 拿老公狐假虎威111 辩论真假266 陪产50 李莹的算盘206 什么爹140 真相大白96 母凭子贵朱潜轶事二三事贰肆27 宫里说让进宫234 平安符30 十日32 第二次见面94 赌约269 抢夺孩子138 让妾身和王爷回北燕吧2 恶毒的继母乌梅235 攻城84 夫妇一块入宫282 初九朱潜轶事二三事贰玖88 担心朱潜轶事二三事叁贰176 老公好大方242 生不下来87 套中套86 生育是个大问题82 原来是老公251 救不救是个大问题94 赌约108 拉帮结派280 死得都不知道自己怎么死的119 东宫告急17 剥一层皮32 第二次见面147 李大夫再显神通243 生孩子的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