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万亿,中国明确冰雪经济目标

来源:环球时报

中国冰雪经济再次引发外媒关注。新加坡《联合早报》6日报道称,中国官方发布文件,提出完善冰雪经济产业链条,促进和扩大冰雪消费。中国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的《关于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到2030年,冰雪经济总规模达1.5万亿元。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分析称,在政策推动下,从冰雪运动、冰雪旅游到冰雪装备等,中国冰雪产业各个链条将协同发展,满足更高质量冰雪消费需求。

从“萌芽探索”到1.5万亿元

随着天气转冷,群众性冰雪运动再度升温。某旅游预订平台数据显示,11月以来,该平台上全国冰雪相关景区预订量同比增长三成,“滑雪”“雪场”相关搜索热度环比上周增三倍。记者关注到,自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举办后,中国老百姓的冰雪消费热情连年上涨。“我们广州室内滑雪场年接待游客最高100万人次,单日最高8000人次。”国内室内滑雪场运营商“热雪奇迹”相关负责人向《环球时报》记者介绍说,目前冰雪运动在南方也很火热,尤其是一批青少年开始参加专业竞技培训。

回顾新中国的“冰雪之路”,不难发现,政策引导以及承办重要赛事成为我国冰雪事业发展的关键。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休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琪延告诉《环球时报》记者,1949年我们开始冰雪“萌芽探索”,此后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冷静期”,到21世纪初开始复苏直至“火爆”。其中,2015年我国成功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提出实施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战略等是关键节点。

中国正计划将冰雪“蛋糕”做得更大。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冰雪产业规模达6000亿元。最新《意见》分阶段提出发展目标,一是到2027年,冰雪运动场地设施更加完善,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冰雪运动更加广泛开展,冰雪经济总规模达1.2万亿元;二是到2030年,冰雪经济主要的产业链条实现高水平协调融合发展,冰雪消费成为扩大内需的一个重要增长点,冰雪经济总规模达1.5万亿元。

一个重要节点

《意见》共提出8个方面24条举措,包括:持续推动冰雪运动发展;完善冰雪经济产业链条;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培育壮大冰雪经济经营主体;促进和扩大冰雪消费;强化冰雪经济要素保障;深化冰雪经济对外合作;加强服务保障。

“过去相对陌生的事物,现在已成为共识。”中国旅游研究院国际研究所所长杨劲松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从中国提出“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到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盛事,再到“尔滨热”现象持续升温,这些表明中国政府、市场主体以及大众在发展冰雪运动和冰雪产业上,已经形成了认同和共识。

在专家看来,《意见》的发布,也将是推动我国冰雪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节点。杨劲松说,“国家层面对冰雪经济的重视,逐渐进入各方合力协作的阶段。与之相关的部门都参与了进来。”

冰雪装备产业面临三个问题

冰雪装备器材是开展冰雪运动的基础,也是冰雪经济的重要组成。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负责人郝立顺介绍说,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经形成15大类冰雪装备器材产品体系,基本实现了从头到脚、从个人到场地、从竞技竞赛到大众运动,全产业链的冰雪装备器材。企业数量从2015年的约300家增长到2023年的900家左右。

“中国的冰雪装备起步晚,基础薄弱,但近些年随着老百姓冰雪消费需求变旺,政策引导力度变强,产业已取得较快发展。”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佘伟珍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对于普通大众的冰雪装备需求,目前国内已经能够基本满足。但在高端竞技类装备上,受制于投入成本高、需求不足等因素,还需国家引导相关产业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孙星7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中国冰雪装备产业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雪场设施浇水车、拖挂式架空索道等高档冰雪装备,多被国外品牌垄断;其次,企业缺少品牌运营思维,中国的造雪机装备样式新颖、做工精细,出口韩国、蒙古国、哈萨克斯坦等国家,但很少出现在国际赛事中;最后,缺乏核心技术和专业高端人才,阻碍了冰雪装备的研制及生产。

义乌一家生产滑雪圈等冰雪装备的商家告诉记者,过去她一直做外贸业务,近两年国内冰雪旅游市场发展迅速,不少国内客人也来询单。“我们的产品主要出口至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欧洲市场也有涉及。但不同市场由于雪道等基础设施不一样,还需有针对性地设计。”“热雪奇迹”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国内滑雪场运营方开始重视并应用自主研发的雪场设备设施,“我们更了解自己的滑雪环境和消费者需求,已经形成了一批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