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亿化债如何影响商业银行?未来五年资本消耗望降低5000亿,但信贷规模利息收入或现缺口

财联社11月9日讯(记者 梁柯志)11月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的议案》,大幅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6万亿元,用于置换地方隐性债务。如果加上相关配套,总计大约10万亿资金规模用于地方政府化债。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认为,通过新一轮大规模债务置换,拉长地方债务周期、降低债务付息压力,由此2028年之前,地方需消化的大幅降至2.3万亿元,平均每年消化额从2.86万亿元减为4600亿元,不到原来的六分之一,化债压力大大减轻。

11月8日,某城商行公司信贷负责人士对财联社表示谨慎乐观,财政部化债政策大方向对地方和地方银行有利,减轻决地方政府的债务和利息问题,也帮助地方银行资产减负、提升资产信用等级,不过下一步还要关注政策在区域落地差异和城投平台问题。

对于银行业影响,11月9日,中金公司分析师林英奇发布观点认为,假设隐债贷款拨贷比与一般贷款一致(3%左右),则置换后每年信用成本的节约能够基本对冲利息收入下降的影响。对于此前隐债敞口资产质量较差、存在展期或逾期情况的银行理论上信用成本节约更多。

不过,中金公司认为,此次直接增加地方化债资源10万亿元,略超市场预期,但是其他增量政策仍在推进、弱于市场预期。

第五轮化债,五年节省6000亿利息

根据财政部部长蓝佛安11月8日介绍,从2024年开始,我国将连续五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亿元,专门用于化债,累计可置换隐性债务4万亿元。再加上这次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的6万亿元债务限额,直接增加地方化债资源10万亿元。

同时政策也明确,2029年及以后到期的棚户区改造隐性债务2万亿元,仍按原合同偿还。地方需要消化的隐性债务总额从14.3万亿元大幅下降至2.3万亿元,化债压力大大减轻。

罗志恒分析,自2015年以来五轮大规模化债行动,此次是规模最大一次。债务置换实现了大部分隐性债务显性化,地 方债务的存在形态从显性和隐性并存的“双轨”管理全部转向以显性债务为主 。

11月9日,某股份行深圳分行信贷人士认为,10万亿规模化债政策应该能够大幅度提升了地方政府的财力和流动性,让地方政府从大量的利息中解放出来,去放手发展地方经济和服务市场。

由于地方债务规模庞大、近年财政收入不景,不少地方一直处于“艰难还息”的状态。

上述城商行人士表示,地方增收受到限制比较大。一些所谓经营收入项目质押,大多涉及公共事业收费,一方面收费标准不高且受到严格限制,二来一旦提高也容易引发居民反弹。

11月8日,蓝佛安表示,法定债务利率大大低于隐性债务利率,置换后将大幅节约地方利息支出。我们估算,五年累计可节约6000亿元左右。

对银行影响利弊参半

上述城商行人士表示,财政部化债政策大方向对地方和地方银行有利,减轻决地方政府的债务和利息问题,也帮助地方银行资产减负、提升资产信用等级,不过下一步还要关注政策在区域落地差异和城投平台问题。

对于银行,此次置换林英奇认为利弊参半,正面来说对资产质量和节省银行资本有利,但大规模置换之后,银行信贷规模和利息收入均会出现一定缺口。

由于地方专项债券的风险权重(20%)低于贷款(75%-100%),债务置换也将降低银行资本的消耗,中金估算10万亿元债务置换未来5年可降低银行核心一级资本消耗约5000亿元。

在贷款增速和息差方面,估算债务置换带来的银行贷款增速下降每年约为1个百分点,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速下降2个百分点。

中金假设2025-2027年每年置换隐债规模2.8万亿元,其中90%为银行表内敞口,降息幅度3个百分点,对银行每年利息收入减少约700-800亿元,降低息差2bp,减少利润约2%,对城投相关敞口占比较高的城商行和农商行息差影响相对更高。

不过,贷款增量的减少可能转为政府债券的增加,对银行总资产增速的影响可视为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