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外媒科学网站摘要:真有上限?人类预期寿命增长正大幅放缓
10月8日(星期二)消息,国外知名科学网站的主要内容如下:
《自然》网站(www.nature.com)
一项大型研究显示,近50%的研究人员在10年内放弃了科研
一项针对38个国家近40万名科学家的研究发现,撰写第一篇论文后,三分之一的科学家在五年内退出科研领域,而在十年内退出的比例接近一半。
这项发表在《高等教育》(Higher Education)杂志上的分析,使用了引文数据库Scopus的数据来追踪科学家的学术出版生涯,学术出版是科学家在科研中的活跃程度的代表。研究表明,整体来看,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放弃科学研究,但这种差异的大小因学科而异。
这项研究是迄今为止对科学研究人员流失进行量化的最大规模研究——以往的研究范围有限,主要集中在美国科学家身上。
研究人员追踪了两组科学家的出版生涯:一组是2000年开始发表论文的142,776名科学家(其中52,115名为女性),另一组是2010年开始发表论文的232,843名科学家(包括97,145名女性)。这些科学家来自美国、日本、韩国和欧洲各国,涵盖了16个科学学科。
研究发现,在五年内,2000年开始发表论文的科学家中有三分之一停止了发表。十年内,这一比例上升到约50%,到2019年上升到近三分之二。女性在五年或十年后离开科研领域的可能性比男性高出12%。到2019年,该群体中只有29%的女性仍在从事科研,而男性的这一比例接近34%。
虽然这项研究揭示了科学家何时以及在何地退出科研,但并未解释背后的原因。
除了完全离开科研之外,还有其他原因可能导致科学家停止发表论文,例如转到研究不占优先地位的机构、进入工业界或担任行政职务。
《科学》网站(www.science.org)
研究显示,促进微生物群的食物可以治疗严重营养不良
研究人员发现,为应对儿童营养不良的破坏性影响,促进肠道微生物生态系统的健康几乎与补充缺失的卡路里和维生素同样重要。在过去十年中,多项研究表明,通过给儿童补充特定的营养物质来培育肠道有益菌,可以帮助他们增加体重并逆转发育迟缓,即因营养缺乏导致的生长受损。
美国华盛顿大学和孟加拉国国际腹泻病研究中心在孟加拉国进行的一项新研究证实了这些“微生物组导向(microbiome-directed)”补充剂的有效性,并进一步表明它们不仅对中度营养不良儿童有效,对严重营养不良儿童同样有帮助。该研究还为理解治疗的机制提供了新线索,研究成果发表在本周的《科学转化医学》(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杂志上。
研究人员表示,如果这一方法得以验证,可能“为全球数百万营养不良儿童带来健康益处”。
这项研究是首次专注于严重营养不良儿童。研究小组对124名12至18个月大的儿童进行了评估,他们在孟加拉国的城市和乡村医院接受治疗和营养补给,直到病情从严重营养不良改善为中度营养不良。随后,一半的儿童接受了三个月的传统补充食品(RUF),另一半则接受了微生物组导向的食品补充。结果显示,后者体重增长更快,血液中某些促进骨骼、肌肉和大脑发育的蛋白质含量也更高。
《每日科学》网站(www.sciencedaily.com)
1、尽管医学不断进步,人类预期寿命增长速度显著放缓
在19世纪和20世纪,由于健康饮食、医学进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人类的预期寿命大幅增加。
然而,根据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的一项新研究,尽管20世纪人类预期寿命几乎翻了一番,但过去30年中预期寿命的增长速度显著放缓。
分析发现,尽管医学和公共卫生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自1990年以来,世界最长寿人群的预期寿命平均仅增加了6.5年。这一增长速度远低于某些科学家的预期,即21世纪预期寿命将加速增长,今天出生的大多数人有望活过100岁。
这项题为《21世纪人类彻底延长寿命的不可能性》(Implausibility of Radical Life Extension in Humans in the 21st Century)的研究,最近发表在《自然衰老》(Nature Aging)杂志上,提供了新的证据,表明人类的寿命正在接近生物学极限。首席作者指出,长寿的最大推动因素是成功抗击疾病,但这也使得衰老的破坏性影响成为进一步延长寿命的主要障碍。
这项研究由美国夏威夷大学、哈佛大学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人员共同完成,是对“人类寿命是否存在潜在极限”这一长达30年争论的最新研究成果。
研究证据表明,随着越来越多的人面临衰老带来的不可逆影响,预期寿命的增长将继续放缓。研究还考察了来自八个最长寿国家和香港的数据,以及美国的数据。在研究期间,美国是少数几个预期寿命下降的国家之一。
2、废水中的细菌可分解塑料并作为食物
共栖菌(Comamonadaceae)是一类常见的环境细菌,生长在城市河流和污水系统中的塑料上。然而,这些细菌究竟在做什么一直是个谜。
美国西北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共栖菌可以如何将塑料作为食物。首先,这些细菌将塑料咀嚼成称为纳米塑料的小块,随后分泌特殊酶进一步分解塑料。研究人员还发现,细菌利用塑料中的碳原子环作为食物来源。
这一发现为开发基于细菌的工程解决方案开辟了可能性,有望帮助清理难以降解的塑料废物,这些塑料污染了饮用水并威胁野生动物。
该研究最近发表在《环境科学与技术》(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杂志上。
研究负责人强调:“我们首次系统地证明,废水中的细菌可以吸收塑料原料,将其分解并作为碳的来源。令人惊讶的是,这些细菌能够完成整个过程,我们发现了一种关键酶,负责分解塑料材料。这种发现可以优化利用,帮助消除环境中的塑料污染。”
《赛特科技日报》网站(https://scitechdaily.com)
1、超级聚合物让塑料既坚韧又易回收
塑料是现代生活的基石,在医药、技术和食品安全等领域至关重要,其优异特性不可替代。然而,正是这种耐用性让塑料成为有价值的材料的同时,也变成了难以回收的污染源。解决这一关键问题在于开发既易于回收又具备所需韧性的塑料。
塑料的主要成分是聚合物——由称为单体的小重复单元组成的长链。目前的物理回收只能重复使用聚合物,而不将其分解,导致回收的塑料质量往往不如原生材料。化学回收是一种较新的方法,它将聚合物链分解为单体单元,然后再重新聚合,这样回收的塑料和新的几乎一样好。然而,用于化学回收的聚合物通常较脆,因为它们的单体之间连接较弱,容易断裂。
日本大阪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种新方法,能够在保持耐热性和耐化学性的同时,制造出坚韧且化学上可回收的聚合物。这一突破大大拓展了化学可回收聚合物的应用范围。
这种聚合物利用了一种独特的导向基团,在特定条件下能够发挥作用。它既能在恶劣环境中保持稳定,又可以在镍催化剂的作用下轻松分解。这一创新使得塑料可以无限次回收,而不损失其质量,有望大幅减少塑料污染。
该研究团队的成果表明,性能和可回收性之间不再需要权衡。他们的设计适用于多种聚合物,使许多类型的塑料在化学上可回收,有助于彻底解决塑料污染问题。
这项研究最近发表在《化学科学》(Chemical Science)杂志上。
2、科学家发现RNA在抗癌中的潜在作用
在每个细胞核内,蛋白质不断包裹和解开DNA,这一过程中的微小失误都有可能引发癌症。美国芝加哥大学的一项新研究揭示了这一过程中此前不为人知的部分——对人类健康有重大影响的环节。
在10月2日发表在《自然》(Nature)杂志上的这项研究中,由芝加哥大学何川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发现,RNA通过一种名为TET2的基因,在DNA如何被包裹和储存在细胞中起着关键作用。这一机制也解释了长期存在的一个谜题——为何如此多的癌症和其他疾病都与TET2基因的突变有关,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治疗靶点。
长期以来,科学家知道当TET2或相关基因发生突变时,会引发各种问题。这些突变在10-60%的不同类型人类白血病病例中都出现过,并且在其他癌症类型中也很常见。问题在于我们不清楚其具体机制——这极大地阻碍了治疗方法的探索。
通过一系列巧妙的实验,何川实验室团队展示了TET2对RNA的影响。他们发现,TET2控制着一种称为m5C的修饰在某些RNA上的发生频率,这种修饰会吸引一种名为MBD6的蛋白质,而MBD6反过来又调控染色质的结构。
为进一步确认,研究团队在培养皿中测试了人类白血病细胞。当去除这些细胞产生MBD6的能力时,白血病细胞全部死亡。
对于癌症研究人员来说,这一发现的最激动人心之处在于,它为他们提供了一整套全新的药物靶点。(刘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