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會考寫作/題目考驗理解力、需帶入生活體驗 有考生從漣漪效應寫起
此次作文没有单独题目,而是提供多个新闻、广告标题,由考生从中发挥;学生大多以自身生活经验为写作主轴。记者宋原彰/摄影
今日是113年国中会考首日,下午最后一科为写作测验,高雄考区共199人缺考;此次作文没有单独题目,而是提供多个新闻、广告标题,由考生从中发挥;学生大多以自身生活经验为写作主轴,例如因夸大不实的广告,买到品质差的商品,或是以外标评断他人,忽略内在个性;不少人表示,以生活经验出发很好发挥。
今年写作测验和去年一样没有作文题目,而是给几个耸动的新闻广告标题,像是「14天减肥10%,实证有效」、「前车这样做,后车差点崩溃酿祸」、「展览铜板价,学生族大确幸」等标题,要考生分析为什么有这些的标题与现象?并如何因应?
五福国中许姓学生表示,这次没有作文题目,而是给考生一段在社群上的夸大不实、虚假事物或广告,需要运用自身经验与价值观,对假讯息判断真假;五福国中王姓学生说,题目是夸大不实的商品标语或是广告文宣,希望考生就自己的生活经验,描述消费者是因为何种心理因素,作出实际购买的消费行为。
有学生在内文写到,在购买广告夸大不实的美妆保养产品,实际购买造成皮肤过敏。五福国中郑姓学生说,从标题可延伸出一般人容易被第一眼的外表给误导,造成虚有其表的表象,因此应具备有判断虚实的素养和能力。学生普遍觉得此次作文题目难易适中,符合学生生活经验,是很好发挥的作文题目。
凤西国中郭姓同学说,此次作文透过几个耸动新闻标题,要学生解析下标题者的动机,以表达是否有媒体识读的类似经验和看法。题目算是生活化且容易发挥,他从涟漪效应写起,阐述多数人会被标题吸引甚至成为传播者的原因,并说明一般民众懒于求证讯息真实性以至于成为受害者。
凤西国中国文科陈宜政老师表示,本次会考写作测验主要让考生从实际生活经验着手,并结合自己对于标题的理解做出正确价值判断,明显欲考验学生思辨能力,透过语文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期待学生透过平日的生活观察,多接触新闻时事,培养媒体识读,并做深度思考。
此次作文没有单独题目,而是提供多个新闻、广告标题,由考生从中发挥;学生大多以自身生活经验为写作主轴。记者宋原彰/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