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邓小平舅舅去世,县委询问葬礼规格,邓公写下三句话

1989年11月14日,邓小平亲舅舅淡以兴在老家广安去世。

图|淡以兴(左三)和邓小平(中)合影

考虑到淡以兴的身份,县委不敢马虎,立马致电中央,请示葬礼规格。

北京,邓公得知噩耗后,心情十分悲痛。

淡以兴虽是舅舅,年龄却只比他大四岁,是他的童年玩伴。

革命时期,淡以兴散尽家财,支持邓公弟弟上学,投身革命。这份恩情,邓公一直记在心中。

“舅舅,你咋说走就走,也不等我回去看看,唉…”

从悲痛中缓过神后,邓公写下三句话,回复广安县委。

第一句话:我不到场。

邓公是国家领导,日理万机,根本没时间回老家参加舅舅葬礼。

邓公以人民为重,舍小家为大家,努力奋斗在第一线。在邓公心里,老百姓就是亲人,不管家庭出现什么变故,他都不会退缩。

再者,邓公一旦到场,势必有很多不相关的人跟风到场,这种风气绝对不能出现。

邓公从旧社会走出来,痛恨这股歪风邪气,绝不可能开历史倒车。

第二句话:一切从俭。

邓公主政后,国家经济飞速发展,到了1989年,老百姓日渐富足。

有了钱后,老百姓开始享受生活,免不了有些铺张浪费。对于这种现象,邓公非常不满。

作为国家领导,邓公以身作则,不管是子女婚礼还是亲人葬礼,一切从俭,以此起到榜样作用。

第三句话:替我向舅家亲戚问好。

邓公虽是一代伟人,大公无私,可心终究是肉做的。

他是伟人,不是神人,他和老百姓一样,有喜怒哀乐,有割舍不断的亲情。

1919年,邓公与淡以兴分别,离开家乡,远赴法国。这一走,就是三十多年。

再次见面后,邓公在北京工作,淡以兴在老家务农,两人虽相隔千里,可谁都没忘记彼此。

邓公每个月都会给淡以兴寄生活费,解决柴米油盐之急;淡以兴时不时给邓公寄点土特产,以缓乡思。

正所谓“人不能忘本”,就算当了大官,邓公也没忘记舅舅。

作为国家领导,邓公不可能假公济私,给他官当,给他权用。但生活上给予照顾,是一个后辈应尽的职责。

写下这三句话后,邓公摘下眼镜,闭目深思,回忆往事。

“贤娃子(邓公小名),敢不敢跟我去河里比一比,看看咱俩谁游得快!”

“放心,我肯定比你快!”

童年时,邓公和淡以兴经常在河中玩耍,打闹嬉戏。

都说童年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邓公何尝不想穿越时空,回到童年,一边游泳,一边欢笑。

“小平同志,政治局送来一份文件,请您过目!”

听到秘书提醒,邓公马上睁开眼,戴上眼镜。

“请把这三句话转交广安县委。”

邓公递出回信,接过文件,继续投入到工作当中。

1989年邓公舅舅去世,县委请示葬礼规格,邓公回应:从俭办理。

邓公忙于公务,一日万机,没时间给舅舅送终。正因如此,老百姓才有更多时间陪在亲人身旁。

一对甥舅,一场葬礼,一颗为人民服务的诚心。

谨以此文,致敬邓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