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扬州世界园艺博览会4月8日开幕

扬州西大门、仪征枣林湾度假区,230公顷(约合3500亩)的低丘、湿地,敞开了一扇美轮美奂的“地球之窗”。4月8日,2021年扬州世界园艺博览会盛大开幕,来自全球的64个组织、城市和机构代表欢聚在此,用各显其美的方式,共同演绎“绿色城市,健康生活”的时代旋律。

开幕式现场国际园艺生产者协会会歌、柴可夫斯基的《花之圆舞曲》欢快奏响,扬州市歌、著名民歌《茉莉花》热情呼应。带着对“扬州是个好地方”的憧憬,人们倾听地球家园“花开的声音”。

千年“姻缘” 牵动“美丽回访”

此次2021年扬州世界园艺博览会文化为桥梁、园艺为纽带,云集了世界各地64个相关组织、城市和企业。世界竹藤组织、世界运河文化城市合作组织、世界绿色设计组织,以及包括奥尔良、布雷达、罗马、博洛尼亚、巴塞罗那、希俄斯、圣彼得堡等在内的欧洲城市,包括奈良、福冈、顺天、曼谷等在内的亚洲城市,包括费城、安东尼奥、巴拿马等在内的美洲城市及吉布提等非洲城市参与此次盛会。这些城市与扬州或因运河、“一带一路”结缘,或在历史上就有文化交往联系。在疫情防控背景下,展位依旧实现“满载”,足以显现扬州在国际城市“朋友圈”中的影响力。此次博览会,也被国际园艺生产者协会(AIPH)的与会嘉宾称赞为中国城市“举办类似大型国际盛会的标杆”。

扬州这座城市从古至今开放友好的气度,也成为此次博览会成功吸引全球城市参展的重要因素。相关史料显示,早在汉代,江都公主刘细君远涉万里,和亲西域,在加深文化交往的同时,也带去了蚕桑种子,促进了园艺的传播。到了唐代,鉴真大师六渡扶桑,不仅传经送宝,而且输出了中药本草、五谷和莲子等,奈良的唐诏提寺至今仍然生长着源于扬州的琼花荷花。另一方面,伴随历史上的“商胡离别下扬州”,来自大食、波斯等地的安息香、乳香、丁香、没药等贵重药材和天然香料等,源源不断在扬州中转,催生了当时世界最大的香料集散中心之一。新罗旅唐学者崔致远西渡入学求仕,在扬州留下20卷《桂苑笔耕集》。现如今,扬州坚守运河原点城市的担当,牵头联合申报联合国世界遗产,赢得了世界范围内运河城市的普遍尊重,并成为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的永久驻地。国外参展组织和城市普遍表示,参加扬州世园会,是一次美好的回访,并且期待在多领域开展务实合作,让城市间的友谊更为深厚。与仪征市签署友好交往城市备忘录的希腊希俄斯,积极参加了此次扬州世园会。希俄斯市有2000多种花草,还有目前全球唯一生产琥珀色胶原树精香的玛斯帝雅树。在国内运河沿线城市中,地处京杭大运河终点的北京以“同月共济”为主题,表达了与扬州的同脉共情。

千余物种 唱响“美丽协奏

在世界园艺史上,“中国印记”璀璨耀目,来自中国的植物在世界园艺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包括一些广泛栽植的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例如源于中国的月季、杜鹃、牡丹、绣球、山茶、玉兰、紫藤、蜡梅,还有银杏、栾树、水杉等,从早春到秋天,绵延不绝。

人类文明史的长河中,少不了世界范围内的园艺交流互鉴史。千百年来,由海外引进的茉莉花、月桂、多肉、郁金香、紫罗兰、樱花、雪松、池杉、梧桐等,改变着中国人的生活。

这里的每一座花园,都可看作是“世界植物的团聚”。

此次扬州“世园会”的举办,除了涵养两年的江苏展区(原省园博会)之外,仅国内、国际展区的1700亩区域,就新增了1160多个植物品种、27800多株全冠大树、77万平方米低矮灌木,其中开花种类达到50%以上。这些植物,因地因城而植,既兼收并蓄,又各显其美。

“世园会”的南北主入口,有着特殊的迎宾礼仪。这里设有“维扬一株花,四海无同类”的扬州市花琼花花雕和四季山石盆景松。园内道路由外而里,分别以香樟、银杏、无患子作为行道树,树下选用3—4种绣球、三角梅等观赏花卉。一路一景,景随人移。

12个国内外公共景观区,是植物一展身手的主要舞台。亚洲木作花园的造型松、欧洲方块花园的多彩花卉、非洲木刻花园的沙生、旱生植物、南美洲木舟花园的藤蔓植物、生活园艺区的粉白色地被白花园,各具特色。

月季,自18世纪从中国传入欧洲后,与当地蔷薇杂交为“月月红”,从4月到12月都能开花吐芳,被誉为“花中皇后”。扬州“世园会”受世界月季联合会委托,专门设计了以“爱与和平”品种命名的月季专类园,集纳了全球获得大奖的金牌月季。藤本、树状、地栽,花瓣状花架、花冠式花亭、心形花廊,多手法、多形式展现,由外向内,像一支歌曲从低向高渐入佳境,直抵和平鸽中心雕塑。

作为“世园会”的“规定动作”,国际园艺大赛一直是重头戏。从4月份开始,包括插花花艺、品种月季、品种芍药、园艺微景观、盆景和荷花在内的6档花卉大赛,将吊足园艺爱好者的胃口。与此同时,聚焦果、蔬、茶、花四大园艺门类,展示全省农业新优品种、优质资源、产业成果的江苏主题活动,也将精彩亮相。植物的审美价值、实用价值、精神价值,都将借助丰富的花事、赛事得到形象揭示和生动演绎。

守正创新 践行可持续利用理念

美丽、和谐、包容、共生……园艺,承载着人类对于理想生活的幸福追求。一方面,千年冶炼、守恒如一,经典薪火相传中国馆的“园萃芳华”集录着雨花玛瑙、奇峭崖柏、双面刺绣、氤氲茶艺等经典非遗;碧云民俗文化村的“扬州·慢生活主题展”,以活化的方式呈现了扬州漆器、谢馥春化妆品、广陵古琴、雕版印刷、扬州盆景以及扬州清曲表演、扬州早点、炒饭等传统技艺,将园艺生活赋予精致、典雅、怡情养性的品质;另一方面,在以“绿野仙踪”为主题的上海园中,人们会惊喜地发现“绿踪峡谷”中隐藏着亿万年前的苔藻、蕨类桫椤等与恐龙同时代的原始植物,启迪着人们不忘生命最初的家园——大海。而一排枯亡直立、被野生藤蔓缠绕着的树阵,寓意着对植物生死命题的思辨,这个称为“绿思”的景点直叩灵魂,提醒着人们“保护自然生态责无旁贷”。

善待自然,珍惜环境,恰恰是扬州“世园会”的重要准则。为了减少现场施工的垃圾和污染,拼装式、可拆卸的绿色营造技术第一次在“世园会”中得到广泛运用。从现代木结构的中国馆,到亚洲榫卯式木作花园,欧洲乐高式方块花园,北美洲积木式童趣花园;从废旧石料填充的石笼装置,到枯枝老藤扎制的羊驼、小鹿……点点滴滴,彰显着绿色低碳、变废为宝、循环利用的理念。

为了引导参观者关注生态环境与动植物多样性保护,此次世园会主场馆还以长江中现存唯一的哺乳动物、享有“水中精灵,微笑天使”之称的江豚为蓝本,塑造了长达250米的体形灵动俊朗、外表透明光滑的江豚形象。在国际馆中,公共展区主背景是一只凝视的眼睛,提醒人们关注并保护生态环境。相关资料显示,多年来,中国为保护全球生物多样化做出了积极贡献,各类自然保护地总面积占国土陆域面积的18%,提前实现了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提出的2020年达到17%的目标,展现了中国的担当。

此外,国际馆中的13块“濒危动植物科普墙”,也以独具创意的方式向世园会游客发出了呼吁:保护它们就是守护自己。这里展示出的濒危动物,有大熊猫、西伯利亚虎、朱鹮、鲸鲨、亚洲黑熊、麋鹿、蓑羽鹤、黑猩猩、黑犀牛、美洲豹等;濒危植物,有银杉、水杉、猪血木、厚朴、笔筒树、齿缘牛舌藓、荷叶铁线蕨金毛狗、红豆杉、滇桐、耳坠苔等。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仅是此次“世园会”所要呈现的内容,同样也是扬州“世园会”本身建设、运营追求的目标。为了有效破解展会后设施闲置、资源浪费、场地荒芜的问题,扬州“世园会”作出了创新探索:持续利用、运营前置。在规划环节,就引进市场化运营主体,签约总投资300亿元的世界级“狂野主题公园”。演艺馆、国际馆采用功能柔性设计,展会期间用于开闭幕式、展陈,闭园后即可转换为综艺剧场、国际雨林科普体验馆等。位于世园会中心湖岛上的熊猫馆,首次迎来6只熊猫的入住。开展公众教育,开启了展会与旅游的深度融合,以展会带动文旅产业集聚、全域旅游拓展、城市形象提升、宁扬融合发展,开启了可持续利用的崭新篇章。(新华日报 作者 汪向荣 李东旭 万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