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Camping Asia【藝術家林文中】沒有標準,才能衝 撞出藝術的火花

旅美多年,林文中回台湾的第一个创团作《小》,就打破2008年当时台湾舞蹈熟习的创作模式,五名舞者在三米立方大小的空间里局促的跳舞,收束了观众的注意力,近观舞者身体的动能。当年这个作品打破剧场空间的想像,让舞作得以在有限的、非典型的空间里成立。概念在当年还稍嫌新潮,如今类似的舞作早已蔓延各大美术馆、博物馆等非典型空间,而林文中这些年持续创作、教课,也累积了一套自己的身体技巧与哲学。

编舞家林文中在今年度camping asia带来钻研多年的「流体技巧」课程。摄影/Kris Kang

曾参加过法国巴黎Camping Asia的林文中,今年将在台北艺术中心的版本担任工作坊讲师,提供本地学员一场为期五天的密集工作坊。对他来说,Camping Asia是一个可以让参与者放下规定与束缚,尽情打开身体、去体会与感受自由的场域,也因为参与者来自四面八方,没有非得达到的标准,因而能敞开心胸、吸收活动中的一切可能性。他自己相当喜欢当年巴黎的气氛,也打算让这些舞者、身体工作者,试着放下长期习惯的舞蹈技巧,感受新的可能性。

身上同时承载了现代舞与民族舞训练,林文中在2013年提出新的身体系统,打破传统舞蹈制式、规训般的训练,找出如水般的身体动能,并用一系列的创作进行身体实验,发展出一套「流体技巧」。一般来说,大家对舞蹈的认知就是使用肌肉、讲究线条、胸腔挺直,尤其是西方的芭蕾舞系统,林文中则透过这些年的身体实验,从「水」与「烟」的流动取材,试着打破人体熟习的移动方式,创造不同以往的使力与动作技巧。

编舞家林文中。摄影/Kris Kang

透过这套系统,舞者不会像刻板印象中站得直挺挺、或展现超越人体工学的姿态,反而是跟着身体的自然流动,展现表演者本身的性格。林文中认为,传统舞蹈教育希望每个人都训练有素,「但当你加入职业舞团,重点反而是你有什么特异功能、能不能打破规矩,不流于俗套。」因此所有的职业舞者,都需要经历一个建构后再解构的过程。走过这段荆棘路的林文中倒没有特别推崇哪一条路线,认为舞者无论往哪个方向发展都是缘分,无须刻意强求。

针对Camping Asia这样的计划,他的经验里整体气氛跟状态都是格外的自由与弹性,加上参与计划的人来自各式不同的舞蹈教育,每个学校也有不同的强调与氛围。「没有统一的标准,就没有所谓的比拼,大家才能将焦点放在个人的身体特色上;也因为这样,才能激撞出超乎预期的火花,发掘身体潜能。」林文中笑说,在这样大量冲撞的五天里,结果通常也是极端的。有人不适应、一无所获,也有人得到远超过一学年舞蹈课的收获。

「『意念』对舞蹈表演者很重要,你想什么,跳出来就是什么,非常直接透明。」林文中认为,台湾的舞蹈教育已经产出过多训练有素的舞者,供大于需,反而需要更多有个性的舞者,带来超乎预期的作品,这才是艺术有趣的地方。这些年他广泛地观看各式各样的作品、演出,不时也有踩雷的经验,但反而激发他对背后创作者的好奇,想知道对方在想什么、想表达什么。他笑说,Camping Asia选入的展演也常常超乎预期,但他总会建议学生去看看、一起讨论每个人看到什么、也想想自己在意什么。「只有在极度开放的环境里,才能产生冲击,促成自我检视。」他认为表演艺术十年一转,如今早已没有所谓的传承,而是「革命」,透过不断地攻击、打破过去,带出新的可能性,并从中看见新世代的想法、体现环境的状态。如同他2008年的《小》,尽管在当年大大超出社会期待,但也因为有这样的作品出现,才有机会引出后来的繁花盛开;对他来说,Camping Asia就是在为往后的蓬勃提供自由的发展空间,任何冲撞激发的火花都无比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