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的一些进步和感受

到年底了,都会做一些盘点,通常来说,我也不会例外。

如果让我说中国在2023年最大的几个进步,我脑海里首先浮现出来的是C919大飞机首次投入商业运营,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下水,以及9月底的华为Mate 60 pro发布,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商业运行等等,但其实2023年的科技和产业突破还不止这些。

尤其是这个华为Mate 60系列的发布,在全球商业公司中首次打破了美国制裁不可战胜的神话,实在是太提气了,8月29日华为悄悄的把手机上架华为商城,当天就引爆了全网,

我在微博发的关于Mate 60 pro的微博,迅速就有一千多条评论,从网友的回复都可以看出来大家的心情,就拿几个点赞较多的评论吧:

“大哥被铁窗关了3年,今天突然扛着铁窗跑出来打人”

“一个民族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而这种精神体现在每个人,每个企业身上”

“我等的是麒麟吗?我等的是一口气”

“无异于科技界的歼20首飞”

还有网友在我的微博评论里面直接就晒出了购买订单截图。

这件事的热度在中国的网络上甚至持续了整整一个星期以上,我在9月5日发了篇关于Mate 60 pro的文章居然还有20万+的阅读量,要知道平时10万+就是很不错了。

Mate 60系列的发布之后,使得中国网络上关于光刻机,芯片的话题几乎被终结了,或者说热度大大下降了。因为大家都知道即使美国制裁下,中国也能造出用于智能手机,而且是用于旗舰手机的芯片了。

举个例子,华为在12月26日发布了nova 12系列四款机型,除了起售价的2499元的nova 12活力版用的是高通的骁龙778G 4G芯片,其余三款起售价2999元的nova 12,起售价3999元的nova 12 pro和起售价4699元的nova 12 ultra都是搭载了华为自研的麒麟芯片。

根据网上的各种测评视频,认为nova12 Ultra搭载的是麒麟9000SL 5G处理器,而nova12和pro版本则搭载麒麟8000 5G处理器,这说明华为除了用于Mate 60系列的高端麒麟9000S芯片外,中端的麒麟手机处理器也能量产了,但这个事情就在中国网络上就几乎毫无热度了。

从8月底发布的Mate 60系列带高端麒麟芯片,到12月底nova 12系列的中端麒麟芯片,华为显然在持续不断的突破和进步。

在产业界2023年的进步之中,我觉得仅次于Mate 60系列发布的,是汽车工业的出口猛增,

12月1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11月汽车出口量为48.2万辆,同比增长46.3%;今年1-11月,汽车出口量为441.2万辆,同比增长58.4%,不出意外我国会在2023年超过日本,历史首次成为全球第一汽车出口大国。而2022年则是我国历史首次成为全球第二汽车出口大国,超过了德国仅次于日本。

而在本土市场,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也在快速增长,11月中国乘用车市场中,本土品牌达到59.7%;1-11月市场份额达到55.8%,同比上升6.6%。

另外值得欣喜的是国产自动驾驶技术的进步,12月我去试驾了下问界的华为智驾,感觉是汽车自动驾驶的水平已经和真人开车无太大区别,并道,拐弯,红绿灯,起步,识别前方情况刹车等操作都比较顺滑,速度也不慢。只是目前还是依赖于城市高精地图,如果道路相对地图有了改变,则还是会退出自动驾驶状态让司机接管,另外在无图区域无法自动驾驶,这就无法达到100%的全路段无人驾驶,司机还是要保持随时接管的状态。

但不管如何这个表现相比几年前已经是有飞跃的进步,另外说问界的无图自动驾驶版本很快就会更新,到时候就真的是依靠汽车自身的识别能力实现自动驾驶了。

另外就是C919了,今年(2023年)该飞机到12月底已经累计交付了三架,

2023年5月28日,东航C919首架飞机投入商业运营,并常态化执飞“上海虹桥—成都天府”往返航线,东航接收的第二架、第三架C919飞机也同样飞沪蓉航线。

这个交付数字在以后肯定会持续攀升的,我之前多次发过ARJ21的交付过程,就是前慢后快,逐渐加速的,后面一年的交付量就能超过前面几年的总和。

并且随着中国在大飞机领域的突破,现在我已经开始觉得大型喷气式民航客机不是高科技了。

中国第一艘国产大型邮轮,2023年11月4日在上海正式交付,该船在上海外高桥造船厂2019年10月开始建造,历时四年,总吨位13.55万吨。该邮轮拥有2125间豪华客房和套房,满载可容纳5246名宾客。

爱达魔都号将在2024年1月1日正式从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出发,开始商业首航,执航上海至东北亚经典旅游目的地的国际邮轮航线。

这使得中国目前成为全球唯一能够同时制造航母,大型LNG船和邮轮三颗明珠的国家,以前我写过一篇文章讲此事:

邮轮是高附加值的船舶,这艘爱达魔都号的造价高达7.7亿美元,也就是外高桥造船厂光是造这一艘邮轮就能赚取50多亿人民币的收入。

值得注意的是,造船业领域首艘国产LNG船,首艘国产大型邮轮,航空业的首架国产喷气式支线民航客机ARJ21,首架国产大型民航客机C919都是上海率先突破的。

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突破是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12月6日在中国山东正式商业运行。12月6日,华能山东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完成168小时连续运行考验,正式投入商业运行。该核电站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也是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标志着我国在第四代核电技术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核电站由中国华能牵头,联合清华大学、中核集团共同建设,于2012年12月开工,2021年12月首次并网发电,该项目集聚了设计研发、工程建设、设备制造、生产运营等产业链上下游500余家单位,先后攻克多项世界级关键技术,设备国产化率达到93.4%。高温气冷堆核电站重大专项总设计师、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院长张作义说,高温气冷堆是国际公认的第四代核电技术先进堆型,是核电发展的重要方向,具有“固有安全性”,即在丧失所有冷却能力的情况下,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反应堆都能保持安全状态,不会出现堆芯熔毁和放射性物质外泄。

在基础科学领域,2023年12月7日,位于四川凉山锦屏山隧道中部地下2400米处,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二期极深地下极低本底辐射前沿物理实验设施土建公用工程完工,这意味着世界最深、最大的极深地下实验室正式投入科学运行。实验室将助力我国在暗物质和核天体物理研究领域进入全球第一方阵,帮助人类更好认识宇宙。

这里面有个“极深地下”“极低本底辐射”,我查了下这个本底辐射是指在日常工作中不接触辐射性物质的人在正常环境中所受的辐射(主要是空气中的氡)。

今年还有一个值得纪念的工程是2023年5月JF-22超高速风洞完成结题验收,其全称为(部门推荐)“爆轰驱动超高速高焓激波风洞”,激波风洞团队采用我国独创的“激波反射型正向爆轰驱动”方法,把国际上普遍认为“不能用”的正向爆轰变为“可用”和“好用”的驱动能源,成功研制出JF-22超高速风洞。

今年5月,该项目完成结题验收。验收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风洞在有效实验时间、总温、总压和喷管流场尺寸等综合性能指标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下图即为 JF-22超高速风洞。研究团队供图,发布于“中科院之声”公众号。

超高速风洞技术中国走向世界第一,并不是短时间内造就的,

早在2002年,今天负责JF-22风洞的核心技术人员就已经从原理上革新,提出并设计了激波反射型正向爆轰驱动器。有效改进了驱动气流的平稳性,使正向爆轰从“不能用”变成了“能用、好用”的动力源,成为JF-22超高速风洞的核心技术。

而今天JF-22超高速风洞的研制离不开JF-12复现风洞积累的经验。2008年,在首批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的支持下,JF-12复现风洞,即“复现高超声速飞行条件激波风洞”立项,2012年完成项目验收,确立了我国在这个研究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该风洞可实现每秒1.5公里至3公里的实验条件。

之后JF-12复现风洞在国家重大任务、多个型号研制和学科前沿问题探索中,完成了一系列的重要科学试验,激波风洞研究团队因此获得了2016年度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

如今,JF-22风洞在JF-12风洞基础上更进一步,可实现每秒3公里至10公里的实验条件,和JF-12风洞一起共同构成覆盖马赫数5~30、飞行高度25~90公里的气动实验平台,使我国成为高超声速领域唯一具备覆盖全部“飞行走廊”实验能力的国家。

在十年前,你问我有什么东西是中国能造,外国不会造的,我可能要想半天才能说出来,但是到今天,我回答这个问题就变得越来越简单了。

就如本文的全球唯一商用第四代核电站,能实现每秒10公里,高达30马赫实验的JF-22超高速风洞就是两个外国不能造的例子。

其他还有不少例子,像全球唯一一条±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就在我国,(新疆昌吉—安徽古泉,简称“吉泉直流工程”),2019年6月投运,“±1100千伏的电压等级,1200万千瓦的额定功率,3000多公里的输送距离,均创世界之最”。

2023年的各种进步还很多,像航天方面,

2023年5月发射的天舟六号是中国改进型货运飞船首发船,是世界现役货物运输能力最大、在轨支持能力最全面的货运飞船,其载货能力由原来的6.9吨提升到7.4吨,让中国货运飞船的货物装载能力首次提升到7吨以上,超过了美俄运输能力最大的货运飞船,这使得其发射频次由2年4发降低至2年3发,提高了中国空间站的保障能力。

而我们的天宫空间站也进行了技术升级,像以前天宫空间站的氧气是没有办法100%再生的,必须每过一段时间进行补充,这对航天员显然是不利的,而在2023年“天宫”引入了一系列精密的仪器和设备,包括高效的化学吸收剂、精确的气体处理设备和自动控制系统等,实现氧气的100%可再生。这是中国航天科技一项重大突破,标志着中国航天在太空生命保障领域的显著进步。

在商业航天领域,我国的民营火箭公司也进展顺利,其中北京星河动力装备科技有限公司2023年在商业发射次数上已经成为佼佼者,

该公司的谷神星一号运载火箭于2020年11月首次发射成功,将一颗卫星送入太空;之后该公司在2021年商业发射一次,在2022年商业发射两次,而在2023年商业发射次数高达七次,实现了巨大的进步。

另外在载人登月也已经官宣,2023年5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表示,中国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登月阶段任务已启动实施,该任务总的目标是,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首次登陆月球。

而且当前设计的方案是先用两枚运载火箭分别将月面着陆器和载人飞船送至环月轨道;两者在环月轨道交会对接,航天员从飞船进入月面着陆器;月面着陆器与飞船分离,下降着陆于月面预定区域,航天员开展科学考察与样品采集;航天员乘坐着陆器上升至环月轨道,与飞船交会对接,将月球样品等转移至飞船,飞船与着陆器分离返回地球。其中月面着陆器由登月舱和推进舱组成,可将2名航天员送达月面。载人月球车重约200公斤,也能承载2名航天员,换句话说首次登月人数将为两人。我国正在研制的登月服单次工作时间不小于8小时。

不过,在列举了以上之后,我觉得2023年中国还有一个很大的一个进步是....在经济前三季度增长5.2%的情况下,房价没有上涨。其实在2018年我就发过一篇文章,当时在网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就是因为房价快速上涨,极大的吞噬和耗尽了年轻一代的劳动成果。

我觉得这几年在年轻人中逐渐出现的躺平思潮,以及生育率的急剧下降,跟疫情期间经济增速下滑,硕士大规模扩招带来的学历贬值,以及前些年房价的迅猛增长有很大关系。

我看了下今年的房价,应该说全国的房价总体回到了2019年乃至2018年的水平,这是一件好事,在历史教科书上,我经常看到一个词,叫做“休养生息”,意思是减轻农民的税负,让百姓重新积累财富,因此房价保持稳定是一件大好事。

这是在某二手房网站上查到的广东两大城市的2018年的房价,深圳为5.32万每平,广州为3.21万每平。

到2023年,五年过去了,中间房价一度高企,但现在几乎跌回了2018年的状态,深圳5.76万每平,广州3.13万每平。

但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现在房价几乎跌回了2018年,但这几年买房的人仍然是买在了房价的高点,负债还是比较多的,我身边就有好几个这样的例子,再加上疫情期间经济增速下降,不少人的收入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尤其是服务业的收入,因此还需要时间才能逐渐修复。

还是那个我已经说过很多次的话题,我觉得居住条件领域是我国和美国差距最大的领域,其他方面像吃,穿,行,日常工业用品等等,我国至少一二线城市的中产已经和美国中产的生活相差不大了,很多方面还比美国更好,比如治安,但在住的方面,被美国甩出了很远,奋斗一生也只能获得一套几十平,这种生活模式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在越来越弱,同样是奋斗一生,能获得一个大house,那激励效果显然就不一样了。

我国一二线城市的居民,几乎都面临着住房问题,深圳有房的人就已经算是有钱了,但这些“有钱人”居住条件如何呢?不说三孩家庭,一个二孩家庭,父母住一间房,两个孩子一个人住一间房,家里长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来住也得一间房,加起来就是四间房。

下图是乐有家的住宅户型成交比例,可以看出在深圳2015年,四房及其以上交易比例只占7%,到2022年上升到了22%。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市民对于四房以上户型的需求在不断增长,这也是在深圳四房户型异常昂贵的原因。当然,也只有很少数的深圳居民能够住上四房。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家里有四房的深圳居民,那么可以说会让人肃然起敬,因为他会是财富值排在前面的人。

北京的情况也类似,全国人民羡慕的“京爷”,一样有住房的烦恼,根据北京统计年鉴,2020年北京城镇居民住筒子楼,一居室住房,二居室住房的占比超过65%,换句话说就是一半以上的人家里少于两房,加上有22%的居民住三居室,三房及以下占比高达88%。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大幅扩招带来的年轻人更加卷的问题,这几年硕士大力扩招,因此造成了学历贬值现象,其结果是造成了年轻一代更加的卷,我以前本科毕业的时候,凭着985本科就可以很容易找到工作,但现在随着学历的贬值,各个一线互联网和科技大厂,大型央企几乎都是要硕士才能进了,这就让本科生不得不再去卷硕士的学历,而毕业后又面临高房价的问题,压力会一直很大。

我今年给应届生培训的时候,注意看了下学历,没记错的话20多个年轻人里面竟然只有两三个是本科生,其余全部是硕士,而其实我觉得这些岗位本科生就完全可以胜任,实际上放在十年前这些岗位就基本招的是本科生,硕士反而觉得没必要,为啥要让这些年轻人少挣两三年的钱去卷硕士学历呢。

所以说,今年前三季度我国经济增长了5.2%,但是房价总体保持稳定,我觉得是件好事,尽管这对很多地方的财政会很不利,但事情要从长远看。我觉得差距最大的领域反而能是进步最大的领域,也会是老百姓获得感最高的领域,而居住条件就是我国老百姓日常生活中和美国老百姓相比差距最大的部分,也就有最大的进步空间。

老实说,我从来不担心我国在科技和产业方面会持续不断的进步,勤奋的民族,聪明的头脑,优秀的组织能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走向世界第一是比较稳的,但是发展的最终目的还是人民更加轻松的工作,更加愉快的生娃养娃,更加愉快的生活,实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不仅仅是科技进步,产业升级,发展模式也要随之与时俱进,希望未来能在这方面也不断进步。

新的一年,愿我的祖国继续稳定发展,不断走向国富民强!

往期文章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