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物联网领域将有一批新标准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通过物联网,能让家里的家居设备安上“大脑”变得智能,市民远程就能随时控制;能让工厂里的设备“说话”,工人及时获悉设备数据……物联网技术在各个领域迎来飞速发展。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印发《物联网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指南》提出,到2025年,我国新制定物联网领域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30项以上,引导社会团体制定先进团体标准,加强标准宣贯和实施推广,参与制定国际标准10项以上,引领物联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加快形成。
物联网是以感知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为主要手段,实现人、机、物的泛在连接,提供信息感知、信息传输、信息处理等服务的基础设施,在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物联网的技术体系主要包括感知技术、网络与通信技术、数据处理技术等。其中,感知技术包括传感器、条码识别、二维码识别、高精度定位等技术,负责实现数据感知、采集和获取;网络与通信技术包括协议、接入、组网、融合等技术及设备,负责实现数据传输;数据处理技术包括信息模型、数据分析、数据存储与管理等技术,负责实现数据交换共享。
《指南》详细介绍了物联网标准体系的建设思路,并将物联网标准体系分为基础标准、技术标准、建设运维标准和应用标准4个部分。
具体来看,基础标准是物联网的总体性、框架性标准,为其他各类标准提供基础支撑;技术标准是物联网的关键共性技术与融合技术标准,为实现物联网应用提供技术支撑;建设运维标准是物联网系统规划、建设、运行、维护的标准,以指导各行业推进物联网系统建设和规模化部署应用;应用标准是面向行业具体应用需求。
记者注意到,在应用标准方面,《指南》结合农业、工业、服务业等产业发展特点,提出面向各行业的物联网应用指南。在农业方面,要求面向农业应用场景,规范环境监测系统、远程监控系统、生理特征监测终端等技术参数、协议接口、采集数据目录等;在服务业方面,则要求面向家居等应用领域,规范相关物联网系统的架构和接口要求、平台的功能和技术要求、设备的管理和监测要求、数据的处理和融合要求。
《指南》明确提出到2025年,新制定物联网领域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30项以上,引导社会团体制定先进团体标准,加强标准宣贯和实施推广,参与制定国际标准10项以上。
记者:夏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