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有望开启太空旅行 票价出炉

2025年中国有望开启太空旅行,票价200万—300万元人币。(澎湃新闻)

据《环球时报》报导,「长征十一号」火箭首任总指挥杨毅强表示,「中国商业航天已迎来最好发展机遇,已由基础制造、产品研发的1.0时代进入应用牵引、市场主导的2.0时代,并将在10年内追上美国的发展水平。」他乐观预期,2025年中国有望开启太空旅行,票价200万至300万元人民币。

杨毅强现任中科院空天飞行科技中心主任,不久前,中国最大固体运载火箭「力箭一号」的成功首飞让参与其研制的公司中科宇航「浮出水面」,而杨毅强作为中科宇航创始人的另一身份遂为众人熟知。

杨毅强表示,在商业太空领域,已形成一定市场规模的就是中国和美国。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推进太空商业化,马斯克成立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公司)时,该产业在美国已发展得较为成熟。中国商业太空虽起步较晚,但在政策扶持、资本加持和市场需求牵引下,发展态势风起云涌,如火如荼。

杨毅强表示,2015年是中国太空商业化元年,2021年的一份报告显示,中国商业太空的注册企业已逾370家。过去7年间,在运载火箭、卫星应用等领域均已出现头部企业,已形成国家队与民营派互补的格局,发射次数、发射载荷质量和在轨卫星规模均居世界前列。

杨毅强表示,目前,中国的商业太空已从1.0时代进入2.0时代,并有望在5年内进入3.0时代,期间,需要将火箭运力提升至5吨到14吨、建设全球性卫星星座、实现火箭可回收并降低成本。另有数据显示,从2015年到2020年,中国商业太空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2.09%,这与中国拥有完整的自主智慧财产权和人才造血机制,以及国家的扶持有关。但从商业太空的经济规模和整体企业估值来看,体量还相对较小,真正靠火箭和卫星盈利的企业较少,目前中国商业太空企业整体仍处于「积累」阶段。

杨毅强表示,目前商业太空的投资热点还是火箭和卫星。但其实,火箭和卫星相关的企业数量已足够多,且头部企业已经显现,资本的不断涌入反而会造成这些企业的内耗,所以他建议,资本方可以将焦点更多地放在上游的供应链(如发动机、元器件等)和下游的卫星应用(如导航、遥感等)上。因为,没有优秀的供应链产品就不会有好的系统集成产品。

杨毅强透露,最迟到2027年,中国商业太空的「春天」便会到来。商业太空的「春天」可依据以下标志来判断:第一,卫星星座大规模组建,运载火箭进入高密度发射阶段,实现低成本大型液体火箭回收和再次使用;第二,独属于商业太空的商业模式,如太空旅游,得以实现;第三,导航定位、导航增强、低轨互联网及高时间分辨率遥感星座等能为大众和企业提供服务。

杨毅强表示,具体到太空旅行,目前可分三种。第一种是进入空间站,这对游客的身体、心理素质等有严格要求;第二种是以维珍银河的「白色骑士」为代表的通过双机身航空运载飞机将游客带入太空,但该模式舒适感和安全性较差;第三种就是目前技术较为成熟的亚轨道旅行,适合大部分人群。随着商业模式的完善,2025年,中国有望开始亚轨道旅行,票价约200万到300万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