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5年大陆人口上限将届 北上广深「余额」全部不足150万
大陆澎湃新闻·23日报导,中国大陆大城市人口「余额」开始告急了。(示意图,新华社)
大陆澎湃新闻·23日报导,中国大陆大城市人口「余额」开始告急了。近日,大陆各地陆续出台2035国土空间总体规画,透露未来15年人口规画上限。一线城市北上广深人口上限分别是2300万、2500万、2000万、1900万。相比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分别还剩110万、12万、136万、114万人的增长空间。相比而言,二线城市的人口天花板设定更高一些,余额相对充足。
成都2035年人口天花板高达2400万,苏州1700万-1800万,武汉1660万,杭州1500万,剩余规画空间均在300万以上。
作为东北城市的代表,沈阳2035年人口天花板为1200万,哈尔滨为1180万,剩余空间分别为290万、179万。
由于多数城市尚未公布2035年国土空间总体规画,人口天花板尚不可知,但一个共识是,相比过去10年,多数城市人口规画增速收缩。
据统计,北上广深,人口成长最为保守。2010-2020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人口增量分别为228.1万、182万、597万、713万。
根据规画,到2035年,北上广深的人口「余额」全部不足150万,与过去10年的人口增长态势大相径庭。事实上,人口到了2000万的超大级别,再保持每年数十万人的高速增长,可能并不现实,加上人口承载力、资源承载力以及房价等因素,适当收缩人口规画天花板,并非不能理解。
不过,人口天花板保守化,或将带动抢人政策的变迁。
有意思的是,向来门槛森严的京沪开始主动下场抢人,而一直以抢人著称的深圳却开始收紧落户了。
与北京不同,深圳似乎开始收缩阵线。日前,深圳出台新规,将学历落户门槛从大专升级为大学,本科入户年限从40岁调整为35岁,硕士从45岁调整到40岁。深圳城市面积不到2000平方公里,不及广州的1/4、成都的1/8,加上教育资源愈发紧张,房价持续高涨,收紧落户门槛似乎在意料之中。
除了北上广深外,二线城市里的杭州、武汉也被质疑人口规画相对保守,不符合超大特大城市发展定位。当成都将人口天花板上移到2400万,苏州也提高到1800万,而杭州、武汉的人口规画目标分别为1660万、1500万。
先说武汉。由于疫情影响,武汉七普人口资料存在明显低估,中部人口第一大城之位被郑州取代。不过,随着疫情消退,武汉常住人口开始大幅回流,加上准零门槛落户等正常刺激,武汉人口呈现井喷之势。
与武汉相比,杭州更为保守。杭州2035年规画人口仅为1500万,而2020年人口就已高达1193.6万,剩余空间仅为306万。如今,几乎所有城市都放开落户,绝大多数城市都是零门槛,户籍含金量急速缩水,能吸引人的早已不是户口,而是经济、产业等基本面。
东北地区,大城市对人口增长依旧充满信心。在已公布2035总规的城市里,沈阳、哈尔滨分别规画了1200万、1180万的人口天花板,相比目前人口规模,分别还有290万、179万的增长空间。
资料显示,2010年-2020年,东北30多个地市,只有沈阳、大连、长春3城人口正增长。不仅如此,绥化、齐齐哈尔、白城、通化、伊春、七台河等地的人口减少幅度超过20%,形势严峻。未来,大陆国家中心城市、中日韩自贸区、中俄合作、强化国防能源粮食安全的战略新定位等,都会为东北振兴提供新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