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砸766亿防治空污 环团批落后

环境部24日提出第二期空气污染防制方案,并加强管理重要污染源,一群出门的民众紧紧地戴着口罩。(范扬光摄)

环境部24日提出第二期空气污染防制方案,并加强管理重要污染源,从高处远眺台北市区,远方笼罩在一片茫雾中。(范扬光摄)

空气污染改善分年目标

为改善空污,行政院近日核定「第二期空气污染防治方案」,包括环境部等9部会及国营事业将在4年内投入766亿,目标在2027年全国PM2.5可达每立方公尺13微克、中南部区域每立方公尺15微克,臭氧8小时红色警示站日较2019年改善80%等目标。但环团指出,WHO(世界卫生组织)2021年即提出PM2.5应小于每立方公尺5微克,政府核定的减量目标过于保守、落后,且北、中南部目标不同,中南部民众情何以堪。

根据环境部空污报告指出,2022年全国细悬浮微粒手动测站年平均浓度为每立方公尺12.4微克,各污染物的全国年平均浓度亦均符合空气品质标准,持续改善中,仅有臭氧不降反升。

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司长张顺钦表示,第二期的改善重点为PM2.5及臭氧,前者的问题集中在中南部、11月至4月等,后者挑战为气候暖化、背景浓度上升抵销改善作为等,中央政府未来4年将编列116亿元预算、国营事业650亿元预算协助改善。

张顺钦指出,将透过盘点可行前瞻技术,推动与产业减量协谈,强化定期检查及认证管理、鼓励老旧车辆汰旧换新,港区防制、营建工程、农业露天燃烧、河川扬尘及民俗活动会透过各部会专案管理,同时加强台中电厂、中龙钢铁、兴达电厂、中钢公司及中油公司减量,并强化空气品质不良季节应变能力。二期方案的目标为全国平均达到每立方公尺13微克,中南部每立方公尺达15微克,但更希望各测站都能达到13微克的目标。

「目标太保守及落后」,地球公民基金会执行长王敏玲说,全国的13微克目标过于保守,而每立方公尺15微克是2012年订定的空气品质标准,但中南部却要在2027年才能达到,更是落后,此外臭氧前驱物的VOCs减量目标过于保守,钢铁业等高污染行业标准也太宽松,应加大步伐及力道。

台湾健康空气行动盟召集人叶光芃则批评,WHO(世界卫生组织)于2021年提出PM2.5应小于每立方公尺5微克,现在还用这样的标准就是在危害人民健康,且去年空气品质较前年恶化,改善就说是环境部的努力,空品不佳就说是天气的影响,令人看不下去。

至于外界关切的空污费,张顺钦也说,将针对固定污染源季节性费率增加有害物种,调整减免额度、增列减免项目;移动污染源则拟提供污染较低的燃料浮动式调整费率,营建工程类则会提供自主减量减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