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外媒科学网站摘要:全球十亿人感染蛔虫

5月11日(星期六)消息,国外知名科学网站的主要内容如下:

《科学时报》网站(www.sciencetimes.com)

1、 研究揭示:新发现的肝细胞关键于肝脏自我修复

最近的研究揭示了一组之前未知的肝细胞,这些细胞或许负责肝脏的自我再生及修复损伤。这些细胞被命名为“领导细胞”(leadercell),在肝脏再生的复杂过程中扮演关键角色,为开发治疗肝病的新方法提供了可能。

这项研究成果已在《自然》(Nature)杂志发表,不仅是揭开肝再生之谜的关键转折点,也为革命性治疗技术开辟了新径。

“领导细胞”的发现,不仅对肝生物学的研究具有重要影响,同时在治疗肝病方面也显示了巨大的临床潜力。急性肝功能衰竭这一严重的疾病对患者而言可能是致命的,利用这些领导细胞的再生能力,可能为患者带来希望。

研究明确了肝病的生物学基础,并为集中式治疗方法的开发奠定了基础。通过详细解析领导细胞在肝再生中的核心作用,科学家们现在可以探索新策略,以增强肝脏的自然修复能力,缓解肝病的发展。

这一研究团队由来自英美多个大学和研究中心的科学家组成,他们对肝再生机制有深入了解,并运用最新科技和跨学科的专业知识,为研究和治疗开辟了新路径。

2、全球十亿人感染蛔虫:这是如何发生的?

根据《纽约时报》最近的报道,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的侄子,2024年美国总统选举竞选人小罗伯特·肯尼迪(Robert F. Kennedy Jr.),在经历了思维模糊和记忆力减退后寻求了医疗帮助。医生在扫描他的大脑后发现了异常,检出了死亡的蛔虫。

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统计,全球约有8.07亿至12亿人感染了似蚓蛔线虫,也就是常说的蛔虫。蛔虫与其它土壤传播蠕虫(STH)如钩虫和鞭虫一起,构成了全球寄生虫病的主要来源。这些寄生虫可能带来严重甚至终身的影响。幸运的是,小肯尼迪康复了,未留下长期后遗症。

蛔虫主要寄生于人类肠道,其卵通过感染者的粪便传播。当感染者在户外如厕或将粪便作为肥料时,蛔虫卵会留在土壤中,并可能发展成可以感染他人的形态。人们如果不慎摄入蛔虫卵,就可能感染蛔虫病,这通常是通过将受污染的手放入口中,或食用未清洗、剥皮不当、生的或未煮透的水果或蔬菜。

大多数蛔虫病患者可能不会出现任何症状。如果有症状,通常也较为轻微,如腹痛或不适。对于儿童,严重的肠道阻塞可能影响其生长发育。蛔虫在人体内的活动也可能导致其他症状,如咳嗽等。

《每日科学》网站(www.sciencedaily.com)

1、一种恒星爆炸可能是地球磷的来源

磷是地球上生命所必需的重要元素,天文学家提出了一种新的理论来解释磷的来源。这一理论认为,一种特定类型的恒星爆炸,称为“氧氖新星(oxygen-neon novae/ONe novae)”,是磷的一个主要来源。在宇宙大爆炸之后,大部分物质由氢构成。其他元素通过恒星内部的核反应形成,或在恒星经历被称为新星或超新星的爆炸事件中产生。

恒星的类型及其爆炸方式各异,天文学家正在研究哪些过程对宇宙中元素的丰度起了关键作用。在一项研究中,澳大利亚西澳大学和日本国家天文台的科学家们提出了基于氧氖新星的模型,来解释磷的丰度。当物质在富含氧、氖和镁的白矮星表面积聚,并加热到足以引发爆炸性核聚变时,就会产生氧氖新星。

这一模型预测,氧氖新星将释放大量的磷,而新星的发生频率则取决于恒星的化学成分,特别是铁的含量。研究人员估计,在80亿年前氧氖新星的形成速率达到高峰,这意味着在太阳系约46亿年前开始形成时,磷已经广泛存在。

研究还预测,氧氖新星会导致与磷丰度相似的氯增强现象。然而,关于氯的观测数据尚不充分,这提供了一个可检验的假设,用以验证氧氖新星模型的有效性。未来对银河系外围星体的观测将提供必要的数据,以确定预测的铁依赖性和氯增强是否符合实际,或者是否需要重新考虑这一理论。

2、声子学技术将推动更小、更强大的无线设备发展

想象一下,如果你的耳机不仅能实现智能手机的所有功能,还能做得更好。这种听起来似乎只存在于科幻小说中的情景,其实已经不远了。一种新型合成材料的出现可能会引领无线技术的下一次革命,让设备更加微型化,同时降低所需的信号强度和电力消耗。

这项进步的关键在于所谓的声子学,与光子学领域类似。两者都利用相似的物理规律,为技术创新提供了新的路径。光子学利用光子,而声子学则利用声子——一种可以在材料中传递机械振动的粒子,其频率高到人耳无法捕捉。

在《自然材料》(Nature Materials)杂志最近发表的一篇论文中,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光学科学学院和美国桑迪亚国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展示了基于声学的一项重要应用进展。他们结合了高度专业化的半导体材料和通常不共用的压电材料,实现了声子之间的巨大非线性相互作用。加之先前使用这些材料制造的声子放大器的创新,这些研究为制造更小、更高效、更强大的无线设备(如智能手机或其他数据传输设备)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赛特科技日报》网站(https://scitechdaily.com)

1、创新研究揭示成瘾如何劫持大脑功能

美国西奈山医院(Mount Sinai Hospital)的研究人员与洛克菲勒大学的科学家合作,揭示了可卡因和吗啡如何劫持大脑的自然奖励系统。他们的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Science)杂志上,为探索药物成瘾相关的大脑神经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这一突破性发现为基础研究、临床实践以及成瘾治疗方法的开发提供了新方向。

这项研究利用小鼠模型,探究了可卡因和吗啡成瘾的共同机制。研究团队运用了行为学、神经电路、细胞和分子神经科学等多种先进工具和方法。

通过这些创新方法,研究人员得以追踪伏隔核(nucleus accumbens)区域内单个神经元对自然奖励如食物和水的反应,以及它们在暴露于可卡因和吗啡时的表现。他们发现,许多神经元同时对成瘾性药物和自然奖励产生反应,并证明了反复的药物接触会破坏这些细胞的正常功能,导致行为上偏向于寻求药物而非自然奖励。

此外,研究团队还识别出一个关键的细胞内信号通路mTORC1,它在药物干扰自然奖励处理过程中起着促进作用。研究中发现,Rheb基因编码的是激活mTORC1通路的因子,这一发现为治疗尚无有效方法的医学领域提供了新的治疗目标。

研究小组计划进一步深入探索成瘾神经科学的细胞生物学,以更全面地描述对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至关重要的分子途径。

2、低成本纳米催化剂加速二氧化碳向一氧化碳的转化

二氧化碳的稳定性使得将其转化为其他分子成为一大挑战。在逆向水气变换(RWGS)反应中,催化剂用于化学反应,以降低形成或破坏化学键所需的能量,从而将二氧化碳(CO2)和氢气(H2)转化为一氧化碳(CO)和水(H2O)。生成的一氧化碳与氢气结合后,可作为制造其他重要化合物的碳源。

传统用于RWGS反应的催化剂通常由贵金属如铂、钯和金制成,这限制了反应的成本效率。因此,目前正开发新的催化剂材料和方法,以提高RWGS反应作为减少大气中CO2浓度和产生合成气的手段的可行性。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的研究人员探索了在二氧化硅载体上使用更经济的纳米颗粒β相碳化钼(β-Mo2C)催化剂的可能性。

他们合成了附着在二氧化硅载体上的β-Mo2C纳米颗粒催化剂:β-Mo2C/SiO2。二氧化硅的非晶结构对催化剂的纳米颗粒形成、活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尽管也考虑了其他载体材料,如铯、镁、钛和铝氧化物,但在650℃的温度下,二氧化硅载体上的催化剂展现出了最佳的催化性能。

这种以二氧化硅为基的催化剂结构使得β-Mo2C的催化活性比本体材料提高了8倍。在RWGS反应中,β-Mo2C/SiO2催化剂不仅展示了高一氧化碳转化率,还具有优异的稳定性。(刘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