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年的上市历史将终结,东芝或在今年退市

据《日本经济新闻》8日报道,投资基金“日本产业合作伙伴”(JIP)等日本国内企业联盟向东芝发起的公开要约收购(TOB)于当天正式启动,总额约2万亿日元(约合1005亿元人民币)。

该要约收购将于9月20日结束,届时若收购方购买东芝超过2/3的股份,收购将达成,这意味着拥有近150年历史的东芝或在2023年退市,届时长达74年的上市历史或落下帷幕。

创立于1875年的东芝是日本制造业的代表之一,其创始人田中久重于1799年出生,光凭这个年份就能感受到厚重的历史感,而东芝的历史悠长,更是日本制造业和近现代工业发展史的一个缩影。

明治维新后,资本主义使日本改头换面, 而东芝承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热浪,开启了近150年的征程 。二战时,与多数日本制造实体一样,东芝为军国主义鞍前马后,生产飞机、坦克;战后,世界科技飞速发展,东芝又从电器行业的巨人化身为了IT行业的先锋。

可以说,东芝从家电、电气、能源、基建,再到IT等领域都有着巨大影响力,贯穿其150年历史的关键词,正是“科技”二字。

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东芝在2006年收购美国西屋电气核电业务时花了一大笔“冤枉钱”,2011年的福岛核电事故后,东芝核电事业投资也彻底宣告失败。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投资核电业务的第二年,为了掩盖亏损,东芝开始了长达8年的会计造假,一颗“定时炸弹”就此埋下,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2014、2015两年,东芝迎来了真正的低谷转折点。东芝先是因电脑IT业务陷入亏损,计划在全球裁员约900人,最后实际裁员为1万4千人,其中光在日本国内就裁掉了8000多人;随后2015年,长达8年的会计造假被曝光,这一丑闻引发了财务危机,使公司长期处于管理混乱、经营困难的状态,并延续至今。例如,根据东芝最新的季度财报,今年4月至6月,公司净亏损253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3亿元)。

为了克服经营危机,此前东芝为多个海外基金对象实施增资,例如,2017年,东芝接受了多家外国基金入股;2018年,东芝将存储业务的大部分股权出售给了由贝恩资本、苹果、SK海力士组成的财团,但以上措施仍难止住颓势。

期间,东芝又多次传出并购重组方案,也均告流产,而祸不单行,2019年,东芝的子公司东芝IT服务公司被曝出存在虚构交易的情况, 虚构交易金额高达200亿日元.......

当然,我们并不能把东芝近些年来走入下坡路,完全归因于世纪初那笔收购美国核电业务的钱,但至少从核电业务这一视野上,可以看出当时东芝面临的两个窘境:其一,技术层面,日本家电企业整体遭遇技术瓶颈,东芝也不例外;其二,外部竞争,东芝与后来居上的中国企业的竞争中,迅速败下阵来。

在一定程度上, 以上两点也被认为是导致日本传统优势制造业近年麻烦不断的原因,而在这一背景下,日本制造业丑闻频出,东芝如此,其他日本制造实体企业亦如此。

例如,松下、日立、丰田等等这些如雷贯耳的日企,都曾被爆出数据造假、以次充好、质检不合格等丑闻。其中,神户制钢的造假史被爆超过30年;小林制药口服药添加了超标2.5倍的催眠成分,导致病人健康受损,公司被勒令停业整顿116天。

所以,透过东芝的视角,难道“日本制造”的颓势已经无法挽回了吗?这一结论尚待时间揭晓。但至少东芝再次证明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的道理,不同于一般退市告败的上市公司,对于浸染上市74年的东芝而言,此番退市,150年的荣与辱各参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