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碎核电,东芝今日退市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东芝公司于12月20日正式退市。
成立于1875年的东芝至今已有148年的历史,1949年,在公司成立的第74个年头,东芝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巧合的是,上市整整74年之后,东芝于2023年正式退市。
在近150年的发展历程中,东芝打造了横跨家电、电气、半导体、能源、基建的庞大产业帝国,一向被视为日本制造的象征,拥有“日本之光”的盛誉。
回顾东芝从辉煌走向落寞的全过程,错押核电业务是第一张被推倒的多米诺骨牌。
错押核电
21 世纪初,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日本很多老牌科技公司开始掉队,经营方向急需调整,东芝选择把宝押在核电能源业务上。
核电是东芝的传统业务之一,20世纪70年代投运的福岛核电站,就有东芝参与设计建造。初期的核电能源赛道确实赚钱,短短几年时间,东芝就发展成为日本最大的核电能源公司。
当时的全球核电先锋是美国西屋电气公司,西屋电气不仅给美国航母提供核动力技术,还是世界核标准的制定者。2006 年,西屋电气宣布要拍卖 77%的股权,如果能赢得这次竞拍,就等于拿下世界顶尖核技术。
为了争取到西屋电气,东芝疯狂砸钱砸人脉。同样虎视眈眈的老对手三菱和日立,在竞标过程中不断恶意竞价,硬生生将25亿美元一路抬升至50亿美元。
最终,历时8个月,东芝以54亿美元的三倍溢价完成了收购,并继续加价到 70亿美元获得了87%的股份。
这次冒进的收购活动,真正动摇了东芝的根基。
然而,当时的东芝并不这么认为,时任总裁西田厚聪难掩兴奋:“尽管需要十多年才能收回并购成本,但核电的前景每年能给公司带来巨大的回报!”
收购完成后,东芝同时掌握了沸水反应堆技术和压水反应堆技术,成为当时炙手可热的核电公司,一时间全球核电订单如雪花般纷至沓来。
然而好景不长,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中,东芝因业务量严重下滑亏损了3435亿日元,资金周转不利初露端倪。2011年,9.0级的地震加海啸引发福岛第一核电站泄漏,在爆炸的核电站6个反应堆中,3号机和5号机反应堆由东芝供应,其中3号机损毁最严重。东芝的核电业务由此遭到了毁灭性打击。
此事故后,东芝成为众矢之的,不少已到手的订单也被取消,再加上世界各国都紧急叫停了核电项目,东芝梦碎核电。
未完成的订单无法收回资金,潜在客户数量又急剧下滑,东芝由此元气大伤。
一错再错
不堪核电梦碎的东芝,作出了孤注一掷的不智之举:
在全球核电事业进入严冬后,选择与时代所倡背道而驰,2015年继续加仓西屋电气,经其收购了同样也是一身债务的CBI公司(芝加哥桥梁钢铁公司)核电业务,意在进一步扩大核电版图。
此举将东芝彻底套牢:2016年,东芝在美核电业务亏损金额高达63亿美元,导致资不抵债额达50亿美元、商誉减值达61亿美元;2017年,经营状况恶化的西屋电气申请破产,再度造成东芝亏损超60亿美元。
近十年来,东芝的经营状况下滑。从营收上看,东芝的营业收入从1996年的530亿美元增长到2015年631亿美元后,开始持续下降,2022年时,东芝营业收入仅为297亿美元。
这期间,东芝不断靠着“割肉”续命,2015年,将图像传感器业务卖给了索尼;2016年,将家电业务卖给了美的;2017年,将电视机业务卖给了海信;2018年,将电脑业务卖给了夏普,将半导体业务卖给了美国贝恩资本等企业联盟;2022年,将暖通空调业务卖给了开利。
经营状况不佳的东芝,为了维持账面上的繁荣,走上了财务造假的不归路。
2015年9月7日,东芝向公众表明,在过去七年虚假夸大收益情况,比实际收益高出2248亿日元(约合19亿美元),这一金额是这桩丑闻案被调查之初预计金额的四倍多。
造假事件曝光后,东芝股价大跌、市值缩水40%,包括社长在内的16名董事有半数辞职。东芝的形象一落千丈,财务状况也进一步恶化,为了摆脱困境,东芝被迫寻找收购方,以换取资金和资源,就是东芝退市的直接原因。
2021年11月,东芝计划按主要业务将企业拆分为基础设施、器件及半导体存储器三大部分,分别上市;2022年2月,东芝再次提出将半导体与电子元件等业务分拆,但两次拆分计划未能在股东大会上通过。
今年9月21日,东芝公司宣布,由私募股权基金“日本产业合作伙伴(JIP)”牵头的150亿美元要约收购已获得成功,超过一半的股东参与此次收购,达到将公司私有化的门槛。JIP目前持有该公司78.65%的股份,该交易完成后,东芝将从东京证券交易所退市。
JIP的提案目标是,东芝的企业价值在未来能逐步提升,等公开收购后就将东芝从证交所退市,等企业价值回升后再让东芝重新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