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分,国产再度封神!仅凭这题材,也要吹爆它!

如果你在社交媒体上,刷到这样一些狗血标题:

虚高?某瓣评分8.3《乘船而去》毫无技巧!

《乘船而去》口碑炸了!是不是诈骗的诈?

不是吧?这种电影也能登顶豆瓣实时热门榜?

也许你就会默认,这个叫《乘船而去》的电影,是一部影展文艺逼假高潮打的假高分片。

但你点进去一看,这些标题,竟然是导演本人发的…

还自我调侃:船小浪高,苦练网感,只为更多人看到我们的作品…

直到我走进影院,看完电影,只想说:

标题毫无感情,全是技巧,但电影毫无技巧,全是感情!——《乘船而去》。

某年,江浙水乡,深夜。

一个有点疯疯癫癫的老人,滚下了床。

她撕心裂肺地喊:钞票呢!钞票不见了!

家人们吓坏了,赶紧掏出一叠百元大钞,放在她怀里…

老人这才沉沉睡去,带着泪痕。

干瘦的手捧着几叠百元大钞,像是真钱,又像是冥币,子女跪在旁边,场面一度诡异又心酸…

事情还得从几个月前说起。

又是一个深夜。

一个女人,带着她金发碧眼的丈夫和混血女儿,回到老家。

老母亲像变戏法一样,端出热腾腾的饭菜。

但吃完,他们就要回到上海。

许久未见,但他们并没有想在这个破败的老家,住上哪怕一晚。

却没想到,老太太晕倒了。

弥漫性癌症,无药可救。

一对儿女,产生了分歧:

到底是放弃治疗,让母亲回到老家,还是冒着高龄风险,去美国尝试新的靶向药?

没想到,正是这一个分歧,揪出了这个濒临分裂的家庭,纠葛十几年言不由衷的隐痛…

以上这个片段,来自4月12日上映的国产电影《乘船而去》,上映以来分数渐长,从8.0到8.3。

由青年导演陈小雨执导,葛兆美、刘丹、吴洲凯主演。

在第2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获得最佳编剧,提名最佳影片,在第17届FIRST青年电影展,提名最佳剧情长片。

网友评论:看的时候想起老家山上的树,外公外婆,还有他们再也回不去的老房子,我也没能见他最后一面,我也困在虚幻的现实里划不存在的船,我在这部片子中遇到了故去的人。

电影之外,这个导演也蛮有意思的。

之所以苦练文字网感,倒也不是没试过视频。

只可惜,秃头T恤的他,录视频总有种迷之尊者犯罪自首感…

哎,有犯人感也很正常,也许在这片土地,拍文艺片有罪(doge。

回到电影本身。

作为一部处女作,它的画面与调度是相当舒服的。

江浙水乡,一叶扁舟,一行白鹭上青天。

下雨了,窗外雨水的波光粼粼,打在女儿脸上,似乎人也因为噩耗,变得四分五裂…

摇摇晃晃的船只,就像是一个家摇摇欲坠,时深时浅的关系。

到最后船沉,这是一个拙劣的特效,却让人心里无比触动。

船就像是脐带,连着家乡与外面的世界,而现在,脐带断了…

这是一部耐人寻味的电影,它的节奏不快,但每一个诗意的沉默的镜头饱含诉说,它总是想和你说点什么,关于你的过往…

片中最有意思的,是这个老太太。

她总是很有生命力。

有一段时间回家保守治疗,可把她高兴坏了。

吃肯德基,边喝奶茶边看人打牌,晚上吃薯片,熬夜到三点看电视,愣是把儿子都熬睡了…

好家伙,别人是带娃费妈,她是带妈费儿子…

好不容易去旅游。

老太太脸色一沉,嘱咐女儿把所有金器都拿出来…

当你以为,她是不是意识到这很可能是最后一次出行,是不是临行前要分家产时…

她转头就说:我要把所有金器都戴起来!好不容易出去玩一次,洋气一回!

于是,你会看到一个夸张的穿金戴银的老太太,闪亮登场…

她总是这样朝气勃勃,让你忘记她已经是一个身有疾病的老太太…

但有些时候,朝气蓬勃的背后,又让人感到伤感。

当孙女吐槽道:外婆,你看电视怎么总是看这一集啊?

老太太笑笑说:也没什么好看啊!一集放一个小时,全是广告!

一集放一个小时全是广告,想起著名的“药台”珠江台。

短短一集,插入无数广告,那一两句“痛啊!”深入人心,好像老年人的生活,只剩下病痛,吃药,医院,治疗…

那些与家人之间相处的微妙张力,也让人感同身受。

比如每次回家,老太太都会准备一大缸咸鸭蛋,让女儿女婿带回去。

女儿每次都带,不愿多说。

但其实,他们根本没吃,都丢掉了…

这又是多少家庭的现状,观念的差异巨大,无法沟通,却又因为念及情感,不愿意因为差异而伤了感情伤了彼此,最后什么都没有说,只剩沉默…

这是一种温柔,也是一种残忍,但又能如何呢?

大概每一个中式家庭,都有这样身不由己的沉默时刻…

女儿女婿来到家里,连夜回家,不能喝酒。

老太太倒自己一个人喝high了,高兴得手舞足蹈…

但明明,她是村里哭丧的,按闺蜜的话来说,这张嘴是付了钱的,怎么可以在丧期内大吃大喝?

谁知,她自有理论:那是喜丧!本身就是有荤腥的…

这都行!闺蜜都忍不住笑出了声…

但细想,又有些心酸。

老人和子女维持关系,似乎就剩下了这一桌子菜的方式。

这是童年就塑造成型的共同回忆与品味,谁也无可逃脱乡愁里的那一碗饭…

但一桌子的好饭好菜,却留不下一个夜晚…

为什么要去做哭丧?

是生活无处发泄的孤独与隐痛,是不愿意自己在家冷冷清清的,哭好歹也是一种对话,一种倾诉,以他人之悲,哭自己之痛…

有意思的是,作为一部处女作,导演把这些都处理得很轻,不煽情,但倒过味来让人酸楚阵阵,像麻药劲儿过了的拔牙。

他不光聚焦于一个家庭,还旁支了一些蛮有意思的观察与讽刺。

老太太的女儿女婿,是搞雅思培训班的。

但他们每月都在亏钱。

老外女婿,说出了他们疲惫生活与雅思培训本身的荒谬之处:

我现在天天都在工作,再也不看电影了,我们说是在帮助别人改变自己的命运,但我们怎么连自己的命运都改变不了?

他们三四十岁了,连一封申请信都要花5000块让我们帮忙写,他们以后怎么找工作?

短短几句话,时代气息扑面而来,让人联想到很多…

这是一个润味浓郁的时代,但很可惜的是,比润味更浓郁的,是穷味儿…

中产返贫不是靠骄奢淫逸挥霍无度,而是靠创业…

为了活下去,太多人卡在生活里,不能喘一口气,美国人来了中国都得卷…

船小浪高,何止是这部电影的命运,更是大多数中国人的命运,风急浪高,所有人都必须要用力摇,才不至于被时代的浪潮吞没,尸骨无存…

外婆的童谣,仿佛是一场噩梦,所有人都在激流勇进里,浑身湿透…

一个场景,寥寥几句台词,勾勒出时代景象,不得不让人赞叹这种地道的功力。

也正是这种自然而然,含蓄蕴藉,让议题尽在其中而不硬蹭,浑然天成…

也正是这些观察,让它跳脱出了处女作普遍有的浓厚私人视角,迈向成熟丰富的电影叙事,切身却不滥情,难能可贵…

这就是为什么它可以只拍99分钟,却后劲十足的原因。

由外婆突发重疾,连根拔起一个家庭的困境,到背后的时代症结。

不只是姐姐,几乎每一个人,都有不为人知的隐痛。

是老年不堪回首的过往,是中年的危机,是青年的尴尬,是少年的迷茫,是没有彼岸的船只,是渐行渐远的故乡,是无可摆渡的人生…

但这一切,都隐埋在江浙水乡清晨的浓雾里,始终带有一层温柔的体面与谅解…

不堪回首的过往就让它过去吧,绝症治不好就回家吧,机构办不下去就关了吧,人到中年没有结婚也就没有结婚吧,时光有限,少年就让他做一个少年吧…

人海飘摇,浮船无根,人生如舟,生命之河自有方向,就让它顺水而去吧…

激流勇进勇立潮头,但潮起潮落,哪有什么潮头?不过是虚幻一场,就像是江浙水乡散不去的浓雾…

相比之下,内心的安定最重要…

不信你看,哪怕是沉船,河底都还有这么多条船肩并着肩,并不孤独,吾心安处是吾乡…

人生一场,乘船而去,尽兴而归,沉船而去,生命自有出路…

这是导演极致的温柔,也是对生命本身的尊重与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