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3砲战「见证人」 蔡诗萍上节目谈《我父亲》红了眼眶

作家蔡诗萍(右)受邀到广播节目谈著作《我父亲》及823砲战。(图/摘自POP撞新闻YouTube)

今(23)日是「八二三」63周年纪念日,作家蔡诗萍受邀到资深媒体人黄𬀩瀚主持的广播节目,谈他的著作《我父亲》,以及那年代对他、对这个时代的可能意义,而在言谈间,两人都不禁红了眼眶。

黄𬀩瀚在脸书表示,八二三那天,蔡诗萍只有5个月大,父亲为了保护他摔进伞兵坑,撞得满头是血;而蔡诗萍也另类成了当年的「见证人」。《我父亲》则是一个湖北老兵只身来台,娶了客家姑娘,生下三子一女,儿孙满堂,大时代的故事。

黄𬀩瀚并转述蔡诗萍在书中提到的,多年后看到蔡英文,终于在她当选总统后的第四年、2019年去了金门的八二三砲战六十一周年纪念,虽然很多人质疑她是为了连任选举,但有什么关系?若为了选举,能调整自己的立场与态度,那不也是民主选举的价值吗?重要的是政治人物能否为了选举,而长期的、根本的、结构性的调整自己的态度与立场,这才是关键,不是吗?

「中华民国,是一定要与台湾发生化学变化的」黄𬀩瀚引述蔡诗萍说的话,他认为,这么些年来台湾族群早就融合,自己的孩子、蔡大哥的女儿,都是「新台湾人」,不分彼此,也分不了彼此。

蔡诗萍也在脸书指出,《我父亲》不只是一本写他父亲,那段大时代里,苟全性命于乱世的小人物故事,也描述了很多家庭共同感受的「贫贱夫妻百事哀」的生活际遇。

很多人不必经历八二三砲战的年代,但一定有感觉「对岸」对台湾的长期威胁;很多人不必经历外省本省的族群矛盾,政治认同的碰撞,但一定在家族互动里,不免有着各个族群的姻亲,不同立场等尴尬。然而,祭祖时、过年过节时,全家族又都会在一起,感觉我们是一家人;很多人不必硬要把自己塞进什么政治、认同的纠葛,可是一定可以从父亲那种老派而恬淡的性格里,感知到为人父母的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