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个月逾190件炸弹恐吓信 刑事局:双因子「类实名制」防范

故宫日前也收到炸弹恐吓信,警方与侦爆犬地毯式搜索,确认是恶作剧。(本报资料照片)

故宫日前也收到炸弹恐吓信,警方与侦爆犬地毯式搜索,确认是恶作剧。(本报资料照片)

近期全台包括高铁、捷运、车站等交通枢纽设施,以及六福村、寿山动物园等景点,甚至国立故宫博物院,都接连接获恐吓电子邮件,扬言要在特定时间地点引爆炸弹。警方大阵仗搜索后,确认都是恶作剧,并未发现爆裂物。经统计,去年9月迄今,共发生190多起「诈弹」恐吓案,锁定嫌犯就是曾来台的25岁张姓离境陆生。

刑事局21日表示,建议公、私立机构民众留言信箱,可引用双因子认证身分机制,以防杜假恐攻、假讯息事件。

刑事局指出,各公、私立机构所提供之检举信箱,因应时代技术变革,已经无法单以留存来源IP作为验证方法,建议可参考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作法,至少要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认证」等2种以上工具验证,来达到「类实名」机制,才能赋予网路公民身分,避免过度匿名方式让有心人士利用从事假恐攻、散布假讯息等犯罪问题,徒增社会资源浪费。

刑事局解释,所谓双因子(电子邮件及电话)认证机制,即民众在检举信箱网站留言时,必须先登录「电子邮件」或「电话号码」,透过机构本身建置系统,主动发送通行「验证码」到所登录的电子邮件或以简讯发送到电信门号,再填输「验证码」完成才能进行后续留言。

刑事局观察目前已建置类似机制的公私立机构,迄今鲜少再出现假恐吓、假讯息,不仅确保资讯安全,也能避免社会资源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