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的孩子成绩不好,真的不是因为笨,而是在这一点
成绩不好只是表象,它反映的是更深层的东西。
你也许不知道,孩子的情绪问题,才是你教育最重要的问题。
作者 | 番茄妈
朋友最近为了儿子小磊的学习问题,可谓是焦头烂额。
小磊今年上初二,自这学期以来,学习成绩明显下滑。
小磊的老师也很负责,几次打电话和家长沟通了孩子的学习情况,督促朋友要多加上心。
朋友听在耳里,急在心上。
可是任凭她怎么督促,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孩子的成绩就是不见好转。
甚至还出现了消极厌学的倾向,经常坐在屋里发呆,3个小时半篇作文都写不完。
直到那天,小磊深夜发了一条朋友圈:
“最近真的特别丧,就像一条溺水的鱼,求求你们,都别逼我了好吗?”
朋友这才醒悟,原来小磊最近一系列的变化,都来源于他糟糕的情绪。
耶鲁大学儿童研究中心教授马克·布兰克特,在其著作《陪孩子学会情绪管理》中提到一点:
很多父母以为学习能力由智商决定,但实际上,情绪,才是影响孩子学习表现的关键因素。
一个人的情绪状态决定了他的学习能力,包括注意力、记忆力和吸收能力。
很多时候,孩子成绩不好的源头,恰恰是这三种经常被忽视的情绪。
把学习定位成“苦差事”
让孩子逃避学习
前几天,在麦当劳看到这样一幕:
一个小女孩埋头啃着汉堡,对面的妈妈不停催促:“快点吃,等会上课要迟到了!”
小女孩抬起头,可怜巴巴地问妈妈:“妈妈,我今天好累,晚上的奥数作业能不能先不做了?”
妈妈立马拒绝:
只见小女孩脸一下子耷拉下来,深深低下了头。
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父母给孩子灌输“学海无涯苦作舟”的观点,以此来激励孩子奋发图强。
但是许多父母没意识到,追求快乐、逃避苦难本就是人之常情。
如果父母经常把学习定义为‘苦差事’,只会消磨孩子在学习上的兴趣,让孩子本能地排斥和逃离学习。
心理学家佟霏认为:
父母应该强调学习中令人愉悦的部分,弱化学习中令人不适的地方,这会让孩子在脑海中给学习打上快乐的“情绪标记”。
也就是说,父母应该努力让学习变成一件快乐的事,帮孩子找到学习的乐趣。
北大教育博主@阿留小时候背诵课文的时候,感觉特别枯燥,每次都不愿意背。
于是他妈妈灵机一动,想了个办法。
那时候阿留特别喜欢柯南的印章,妈妈就搞了一个柯南印章过来,他每背一篇课文,妈妈就在上面盖一个柯南印章。
于是,背课文对他来说变成了一件快乐十足的事情。
日积月累之下,课本慢慢地就盖满了柯南印章,他特别高兴,还特意把课本像勋章一样保管在书房里。
其实,阿留就是在不知不觉之间被打上了快乐的“情绪标记”。
时间长了,背课文就成了他的一种习惯,不需要旁人提醒也能自觉完成。
我邻居的一位妈妈,儿子特别喜欢看漫画。
她没有阻止,而是特意给孩子买了语文漫画,数学漫画来看,孩子看得津津有味的同时,还学到了不少知识。
父母只有帮孩子找到乐趣,在学习中培养细水长流的快乐感,才能不断激发孩子的自驱力;
孩子才能真的做到“发愤忘食,乐而忘忧”,品尝到知识带来的甘甜。
畏难情绪
让孩子恐惧学习
前段时间,一个学渣老爸吐槽学霸儿子的视频火了。
这个老爸无奈地说:“儿子太爱学习了!真是难以驾驭。”
放假时,他本来想着带儿子出来旅游放松,儿子却偏要在酒店学习化学。
只见男孩正在专心致志地攻克一道难题,一脸专注,丝毫不被外界打扰。
看到这一幕,网友们一边吐槽这位爸爸凡尔赛,一边忍不住夸奖:
回头再看看自己的孩子:
写个作业在桌子前面抓耳挠腮,根本无法专注;
遇到点难题就叫苦不迭,只想放弃,完全不想再多试试……
一位班主任在经过大量教学总结经验后发现:
优秀学生和普通学生的根本区别,其实是对情绪的控制。
优秀的学生,不需要花很多精力解决情绪,直接动手解题;
但是普通孩子,做题时先有情绪,先暗示自己,我不会,我肯定不行,这样行动上就不够坚定,最后也往往无法成功。
一旦孩子产生畏难情绪,就会形成固定思维,经常找借口逃避困难。
哪怕你把他按在书桌前,他也会心不在焉,各种磨蹭,反应迟钝。
想解决掉孩子的畏难情绪,关键就是让他体验一下优秀的爽感。
首先,给孩子找到一个主攻学科,这个学科最好是他擅长且感兴趣的。
比如这学期就提升语文,要提高15分;
当他真的提高15分以后,就会体验到优秀带来的爽感,自信心和动力都会随之而来,之后再提高其他学科也更容易了。
其次,父母可以帮助孩子,把巨大的任务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
这个目标是要努努力就能做到的,比如背一篇课文很难,那就先背一篇古诗。
要让孩子提升自我效能感和成就感,愿意为了下个小目标继续努力。
最后,父母要多捕捉学习中的正向细节,多给孩子一些正面反馈,比如:
当孩子摆脱畏难情绪,进入良性循环,就会逐渐提高自我认知和信心,不断地成长和进步。
习得性无助的情绪
让孩子厌恶学习
一位心理医生曾接触过一名学生:
这个男孩因学习成绩不佳,经常遭受来自家长和老师的打击:
在学校,他时常因为做错题或作业写得不好挨骂、被老师罚站罚抄;回到家还要被父母斥责,动不动被冷嘲热讽。
那段时间,他的人生简直就是一片黑暗,情绪内耗十分严重,整个人处在一种“习得性无助”的状态。
“习得性无助”是指通过学习形成的一种对现实的无望和无可奈何的行为、心理状态。
就在这种状态下,男孩对学习丧失了信心,每天浑浑噩噩的,开始产生消极、厌学、抑郁等现象。
很多父母在孩子成绩不好时,第一反应就是责备、埋怨。
孩子成绩不好,本身就会形成负面情绪,如果父母再动辄打击批评,只会让孩子低落的心情雪上加霜,对学习越发抵触,形成恶性循环。
就像在一池半凝固的水泥里行走,每走一步都要费好大劲。
所以,当你的孩子成绩下滑时,请不要苛责他,因为他此刻的心情比谁都难过。
这时,请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以及温暖的鼓励和安慰。
还记得2020年,以705分考入清华的逆袭典范赵启琛吗?
刚上高一的时候,赵启琛成绩特别不稳定,好几次都是全班倒数第一,是名副其实的“学渣”。
那段时间,他成绩差,压力也大,在学校宿舍经常失眠。
后来,在父母的支持下,他每天开始走读,不开心时母亲就在一边陪伴他。
每当他考砸,就去找母亲发牢骚,母亲总是不停地安慰他,给他拥抱。
赵启琛考上清华后,特别感激地说:
“我很感谢我的父母,他们从不因为我考砸了而责骂我,而是一直支持我,没有他们,我不会有今天的成绩。”
因为有一对明智的父母,他才能在挫败时找回信心、能够情绪稳定,心无旁骛地学习,最后成功逆袭。
不论孩子此刻多糟糕,有智慧的父母都要懂得肯定孩子,给予他足够的情绪支持。
这才是一个孩子心态稳定的法宝、屡败屡战的动力。
家庭治疗师@白瑞说过这样一番话:
一个孩子情绪状态不佳,在学习上付出再多努力也是无用的。
所以,如果你想养出一个优秀、自律的孩子,必须保证他有一个良好、稳定的情绪。
孩子情绪稳定、乐观阳光,教育就成功了一半。
点个赞吧,愿我们都能做孩子情绪的避风港,给予他自由呼吸的空间和源源不断的能量。
和他们携手,享受美好的童年时光,期冀未来的成长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