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蛋,重点不是钱,而是将心比心!

作者伊莉(前成大医院医疗纠纷关怀小组成员

最近看到媒体社群网站上,关于产妇黄女士指控北荣妇产科名医陈志尧医疗失误导致胎儿死亡的新闻有感,古代小说中,常有故事主人翁不论是遭受好友背叛或阴错阳差误友为敌,为报弑父不共戴天之仇,执意手刃至爱也要血债血偿的桥段。将心比心,只要是人,就不可能不会受到顿失亲人而陷入情绪漩涡影响,无法如常人超然理性对事。舆论总会西瓜偎大边,谁人多势众,大众媒体就簇拥着一起鞭笞少数意见。即使算不上人命,胎儿亦是孕妇体内的一条生命,任何事只要是碰到下一代,说替孩子找真相循公道是反射,笔者就看过还是医生告医生缠讼多年的案件,如果没有好好沟通,或事情发生后未以同理心善后,在家属情绪高点洒盐的结果,就会换来不理性的对待。再者,医病间有严重资讯不对等的状况,致使两者间沟通并非在同一平台上,因为不解,所以质疑,常见一方总有专业傲慢认为自己是权威,不愿(懒得)多作解释,认为一来对牛弹琴;二来多说无益(防卫心态),误会越发不可解。当晚婚已成社会趋势,高龄妊娠的医疗经验值越来越多的情形下,难道希望当自己或自己的太太高龄怀孕,若出事听到都是因为女体子宫不好、人老珠黄,然后当作是妈妈跟孩子的原罪吗?这件事从来就不是讨论病人的体质先天优良还是劣等,而是「注意义务」的问题,高风险病例赋予高度注意自是当然。而处理高龄产妇就是要特别注意畸胎死胎的可能性。2、30年前优秀的医学系人才都愿意投入5大科,觉得这是悬壶济世的使命,人力也相对足够。过去医病关系与现在不同,病患医师的尊重不可同日而语。时代改变人并无法抗拒,以前社会上很多的职业结构都改变,很多观念也会改变。(例如:过去学校老师要体罚学生,家长还会鞠躬道谢管教;现在呢,少子化社会多出孝子孝女敢动学生一根寒毛你就等着立委来开记者会、学校召开教评会,或是法院相见吧)。住院医师身分等同学生,学习怎么会是一种工时?若学习不精、医术不佳,将来可是会「杀人」的。以往父执辈的医师,担任住院医师连续30几个小时不休息是常态,这也是学习、训练。就像国高中生考试前开夜车、天天读书,是为了自己成绩好,怎么会有理由讨论工时?医师月领10多万元,享受高薪的同时,付出相对代价是理所当然的事,这是一种磨练,也似其他行业的学徒制,熬过去就是自己的,各行各业都一样。不能只想享好处却拒绝接受试炼,医师工作性质特殊,「怕热就不要当下厨房」,否则就不要当医师,去做别的工作。电影《Die hard 4》(终极警探4.0)主角布鲁斯威利说:「要当英雄,要拯救别人,是要有代价的。」英雄就注定是牺牲自己照亮别人的,要相信自己心中的价值,要有容忍误会、默默付出的能力,时间会证明,不需要立刻反击或澄清的。

如果又有医生抱怨钱少事多责任太重,不知道是不是由于上一代当医生生活太优渥,给您们过于梦幻的期待,还是您们都是爹宝妈宝,唉,不是拿相对卑微的行业例如你们忿忿不平的砂石车司机为例去比拟你们,而是,这是个讲求「公平」与「法治」的社会,不然您以为公务员怎么会甘心月领个三五万、六七万,才污个几千几百块就要以贪污治罪条例判个七年或十年以上的重罪?这就是每一种职业的责任,这就是法治价值秩序。2000万又怎样,你自己也会跟男朋友说要娶,请拿两百万来「买断」赎身哪,那是一种对自我价值的尊重,说了也不代表以后和解就是以此数字的,虽然心里会os叫对方去吃米田共,但这就是不懂谈判技巧了。总得要让对方宣泄一下,人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做人成功,又看到宝贝遗体被装垃圾袋,一时怎么叫她倒带回忆医师的好,然后理性接受。

这件事必须透过不断的沟通协调,这也是医疗事故补偿机制与新医纠法设定和解前置的精神所在,更为何宜由社工处理这样的事情,会提到钱,也是因为这是唯一能补偿慰问病家伤痛的方法。毕竟胎死不能复生--合不合理容后再议。我始终相信,人是相对的,你体恤他/她,对方回去自己多少也会想的。其实,不是谁会吵谁就有糖吃的,回敬给主流意见。我们台湾人民以后生病会自己去填海的(当然家里人都是医生的我,这样讲很没说服力)。

●作者伊莉,前成大医院医疗纠纷关怀小组成员,现任中央研究院法制科人员、东吴大学法研所硕士班、未来潜在高龄产妇族群。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声音与讨论,来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