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维国 - 中年剧场的隐晦宣泄

图、文/非池艺术文化大学美术系毕业运用他擅长的写实技法郭维国以自己为模特儿隐喻、暧昧、戏谑的表现手法作品中,可以看见郭维国化身为天使人兽及不同扮相的自己,在现实生活无法扮演的角色出现在不同背景场域,并选用日常可见的物件发掘出潜藏在内心晦暗的自己。描绘自己生命经验记忆,用一种嘲讽、暗喻的手法及独特诡异的灰紫色营造剧场超现实的表现。

艺坛闯荡一段时间之后,您与卢怡仲、连建兴李民中等艺术家选择再度回到学院进修,而这段「再」学的期间,如何影响您在创作上的思考?主要是想完成父母期望。当时读研究所几乎是万中取一、非常困难!我也曾想过出国留学,但后来选择放弃的主要考量家庭经济因素。当年一些对创作有热情学长学弟们聚集在一起,像笨鸟、101、台北前进者等,还有一些跟我们感觉比较合的现代艺术团体,整合起来组成「台北画派」。我们这些人基本上都是没有留学的「土芭乐」,也刚好台北艺术大学那时候释出「创作硕士班」的招生讯息,觉得自己可以完成出国深造的梦想,还可以满足拥有「硕士」头衔的那种虚荣感。进入研究所之后跳脱自己年纪、把自己重新整理一遍,回头想想自己年轻的时候是如何地面对创作?那我现在40岁了,我又是以何种心态来面对创作?回头互相关照之后让我能更了解自己,同时思考自己未来创作的可能性。还有一点,大家身分态度不同了,在外面是朋友、在学校老师,所讨论的内容也就不一样了。年轻艺术家怎么诠释我的作品、对我的作品有什么建议,这些都可以给自己提供多一点想法、多一点不同面向的思考。而念研究所最大的帮助是比较会运用文字来表达我的理念,「语言用说的还好,用写的很不容易!」

画册末页附上您的编年纪事纪录了您从儿时到现在的生活琐事、记忆片刻,很令人感动。请问您至今仍然持续这种「家庭记事」吗?我是觉得有点矫情(笑)。 我是不知道别人怎么看啦 ,这种记事应该是自己私底下纪录的,等老了或是有人愿意帮我撰写编年史的时候参考的,目前对他者而言真有这么重要吗?这里面包括年纪大了对自己人生步调点滴纪录,一种不舍与回顾、一种老人心态,现在回头再细看就觉得好像有点怪怪的。….完整采访内容请见http://artemperor.tw/talks/74

非池中陪着你 艺术零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