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家A股公司被点名!纠治资金占用乱象,监管部门重拳出击
资金占用严重者将直接“红牌罚下”!
2024年5月10日晚间,ST摩登、ST红太阳、ST华铁、*ST中利、ST浩源、*ST深天、ST长康、ST三圣、*ST信通等9家公司相继披露收到责令改正措施决定的公告。公告显示,前述九家公司被控股股东非经营性占用大额资金,证监局要求其在6个月内清收占款。
需要说明的是,最新修订的退市新规将资金占用、内控审计意见等纳入规范类退市情形,其中,明确出现大股东大额资金占用且不整改的,在强制退市中予以考虑。
针对前述九家公司的违规行为,沪深交易所火速下发关注函,要求上市公司及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切实整改到位,维护上市公司及中小股东利益。
与此同时,本轮9家公司被责令改正,要求限期内完整,是监管机构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和新“国九条”的具体体现,退市新规下的资金占用“狙击战”正式打响。
监管机构密集出手 释放“严监严管”鲜明信号
大股东资金占用侵害上市公司利益和投资者合法权益,严重侵蚀市场诚信基础,是影响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沉疴顽疾。
近年来,A股市场连续实施两轮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三年行动方案,深入开展上市公司治理专项行动,集中整治违规占用担保等突出问题,取得积极成效,但从当前情况看,大股东占用违规仍不时发生。
激浊扬清,监管机构密集出手。
4月12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大规范类退市实施力度;
同时,证监会出台《关于严格执行退市制度的意见》,明确出现大股东大额资金占用且不整改的,在强制退市中予以考虑。
4月30日,沪深交易所发布退市新规,新增占用退市情形,明确规定公司被控股股东及其关联人非经营性占用资金的余额达到2亿元以上或者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绝对值的30%以上,被中国证监会责令改正但未在要求期限内完成整改的,依序停牌2个月,实施退市风险警示2个月后退市。
2023年沪深两所对占用大股东共计作出45单纪律处分,对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等对违规行为负有主要责任的“首恶”从严处分,严肃惩治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行为。从严从重从快处分背后,是“两强两严”监管理念的落地。
一般而言,控股股东资金占用严重侵害中小股东合法权益和资本市场秩序,出现此类情形的公司往往规范运作存在重大缺陷,内部控制形同虚设,有必要从市场清除,该类公司及早退市能够有效避免投资者权益遭受进一步损害。
记者梳理发现,本次退市新规新增占用退市情形,切实增强对大股东侵占监管威慑,督促大股东偿还占用款项,维护资产财务独立性。值得注意的是,退市新规发布施行后,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发生变化的,将适用退市新规退市,后任实际控制人要全面做好尽职调查,查明是否存在资金占用,否则将承担退市后果。
构建立体式追责 加大涉刑移送和刑事追责力度
*ST西发董事长、总经理王承波利用职务便利签订借款合同,从第三方借款2.598亿元,并将其中1.9亿余元资金无偿提供给他人使用,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并处罚金 100万元。
秦丰农业董事长王忠利用职务便利,以签订虚假合同方式,向供应商账户转移资金927.58万元。上述资金无偿提供给其他公司使用,并用于王忠交房贷、物业费等,被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并处罚金100万元。
ST沪科董事长张杰在实际控制人授意下,指使财务经理将上海科技16800万元资金划转至上海科技下属子公司,上述资金最终流向大股东的实际控制人指定的主体,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
市场分析指出,上市公司必须树牢上市公司姓“公”的意识,公司及其实控人、大股东和董监高都寄托着广大投资者的信任,要把全部精力放到搞好经营、提升业绩上,要对得起广大投资者的信任,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是刑事犯罪,违反的必将受到严惩。
记者了解到,监管机构将积极推动出台《上市公司监督管理条例》,提高行政处罚威慑力,推动出台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罪司法解释,加大涉刑移送和刑事追责力度,通过民行刑有机衔接的立体式追责,让控股股东、实控人不敢随意伸手占用掏空,让实施侵占的大股东“人财两空”。
投服中心代位诉讼 维护公司和投资者合法权益
针对前述违规公司,记者了解到,投服中心将坚持质询与诉讼双轮驱动,切实维护上市公司和投资者合法权益。
目前,投服中心已就ST华铁大股东资金占用13亿元向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高管等责任主体提起股东代位诉讼。另外,投服中心还对ST红太阳大股东资金占用事项发送股东质询建议函,建议上市公司尽快提起诉讼向占用方追偿占款;对*ST中利、*ST信通、ST三圣、ST浩源、ST长康、*ST深天六家公司资金占用事项持续关注。
“在提起代位诉讼之前,投服中心先通过沟通协调工作督促公司整改。”投服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投服中心将积极贯彻落实新“国九条”要求,继续积极履行公益性投保机构职责,充分发挥对行政监管的有益补充作用,协同发力筑牢“大投保”链条,对资金占用长期不解决负有责任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高管等“关键少数”一追到底,通过开展股东代位诉讼,依法要求责任主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维护上市公司和投资者合法权益,放下“立体化追责”的最后一块拼图。
需要说明的是,上市公司因未披露资金占用导致信息披露文件存在虚假记载,使投资者在证券交易中遭受损失的,投资者可以依据《证券法》,要求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监高及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赔偿其损失。
据介绍,投服中心将充分发挥投保机构的连接投资者、公益律师、监管机构、司法机构的优势,精准选案,推进“支持诉讼+示范判决”的维权优势,维护中小投资者利益。
独董积极“亮剑” 切实发挥监督作用
在对违规公司的监管中,多家上市公司独董积极“亮剑”,积极履职,主动发声,以实际行动维护上市公司整体利益。这背后,A股已逐步形成独董履职尽责的“新生态”。
2024年以来,已有多家上市公司收到独董督促函,要求公司督促相关方尽快偿还占用资金,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如ST红太阳、ST华铁、ST浩源、*ST深天和ST三圣。
其中,ST华铁独董在督促函中明确表示,如果被占用的资金未能及时归还公司且公司未能完成对资金管控不规范等事项的整改,独董将无法同意2023年度财务报告和内控审计报告披露。
因ST华铁未能按照独立董事督促要求完成整改,导致独立董事对公司2023年年度报告不认可,在审计委员会审议过程中投出反对票,相关年度报告未能获得审议通过,进而无法提交董事会审议并按期披露。4月30日,ST华铁公告称因无法在法定期限内披露2023年年度报告,公司股票将于2024年5月6日开市起停牌。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独董制度是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一环,在促进公司规范运作、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推动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实际案例中,独立董事的专业发声,往往获得上市公司的极大关注,很多公司第一时间表明了高度重视独董意见、落实独董要求的态度,有些公司还针对独董提出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公开回复,独董的表态也因此取得较好效果。
记者了解到,监管机构将积极推动出台《上市公司监督管理条例》,提高行政处罚威慑力,推动出台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罪司法解释,加大涉刑移送和刑事追责力度,通过民行刑有机衔接的立体式追责,让控股股东、实控人不敢随意伸手占用掏空,让实施侵占的大股东“人财两空”。
责编:万健祎
校对:王朝全
" Type="normal"@@-->
2024证券时报“寻找创投‘金鹰’、发现企业‘新苗’”计划隆重启幕,点亮时代梦想、绽放时代光芒。
点击海报即可报名,速戳↓↓↓
" Type="normal"@@-->
版权声明
证券时报各平台所有原创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我社保留追究相关行为主体法律责任的权利。
END
" Type="norm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