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治疗痛经
痛经又称“经行腹痛”,是指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的周期性小腹疼痛。以青年女性较为多见。西医学将其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系指生殖器官无明显异常者;后者多继发于生殖器官的某些器质性病变,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慢性盆腔炎、子宫肌瘤等。
(一)病因病机
病因:如若经期前后冲任二脉气血不和,脉络受阻,导致胞宫的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或胞宫失于濡养,“不荣则痛”。此外,情志不调、肝气郁结、血行受阻;寒湿之邪客于胞宫,气血运行不畅;气血虚弱,肝肾不足均可使胞脉不通、胞宫失养而引起痛经。
病机:冲任气血不调,胞宫失养,肝肾不足为主。
病位:本病与肾、肝、胞宫及冲、任二脉关系密切。
病性:以寒湿凝滞,气滞血瘀为主。
(二)辨证
1. 寒湿凝滞
症状: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得热则舒,经血量少,色紫黯有块伴形寒肢冷、小便清长苔白,脉细或沉紧。
治则:温经散寒。
2. 气滞血瘀
症状:经行不畅,经色紫黯、有血块,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伴胸胁、乳房胀痛舌紫黯或有瘀斑,脉沉弦或涩。
治则:化瘀止痛。
3. 气血不足
症状:经期或经后小腹隐痛喜按,且有空坠不适之感,月经量少、色淡质清稀神疲乏力,头晕眼花,心悸舌淡、苔薄,脉细弦。
治则:益气养血、调补冲任。
(三)治疗
主穴:脾俞、血海、关元、三阴交、归来。
配穴:寒湿凝滞:肾俞、神阙、大赫
气滞血瘀:气海、太冲
气血不足:气海、足三里
【方法】
(1)温和灸每穴灸10~20分钟,每日1次,5次为1个疗程。于月经前5天开始施灸,灸至月经来潮,连灸3个疗程。
(2)隔姜灸艾炷如枣核大,每穴5~7壮,每日1次,5次为1个疗程。
(3)药物灸取肉桂10g,吴茱萸、茴香各20g研末,用白酒适量炒热灸神阙穴,冷后再炒,以不烫伤为度,胶布固定,连灸3日。下次月经之前再灸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