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不会从根本上改变知识产权体系

3月28日,WIPO总干事邓鸿森接受媒体采访。 南都记者 黄莉玲 摄

3月26日至29日,以“亚洲与世界:共同的挑战,共同的责任”为主题的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在海南博鳌举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总干事邓鸿森在出席论坛期间接受了媒体采访。

全球每十份知识产权申请就有七份来自亚洲

今年3月7日,WIPO发布的全球知识产权申报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通过WIPO《专利合作条约》体系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总量为27.26万件,同比下降1.8%,这是14年来首次下降。如何看待这一国际专利申请趋势?

邓鸿森表示,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全球专利申请量确有下降,但幅度很小,对此不必过于担心。他认为更重要的是,各国和公司应继续投资于创新,增强自身实力,以便在经济复苏来临的时候占据有利竞争位置。

WIPO上述发布的报告还显示,2023年亚洲国家占WIPO国际专利申请的55.7%,高于十年前的40.5%。而中国仍是PCT体系申请量最大的来源国,共提交了69610件申请,位居世界第一,其次是美国、日本、韩国和德国。

“亚洲已成为全球最强大的知识产权引擎。目前,全球每十份知识产权申请中,就有七份来自亚洲的创新者、创作者和公司。”邓鸿森认为,这表明亚洲不仅是商品和资源的聚集地,也正在成为一个充分创新、技术和数字化的地区。

致力于把“人类创作者和创新者”置于知识产权制度核心位置上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这也给现行的知识产权制度带来一定挑战。一个新产生的难题是,当人工智能学习音乐、绘画、照片和文章时,是否侵犯了这些作品所有者的版权?目前已有一些AI版权纠纷案例显示,法院对此给出了肯定的回答,还有更多诉讼则仍在审理之中。

“无论结果如何,我相信人工智能的出现是为了增强和支持人类的创新和创造力,而非替代、破坏或损害它。”邓鸿森表示,尽管由人工智能引发的新问题极具挑战性,但这并不是知识产权制度第一次遭受重大技术变革的冲击。20世纪90年代,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与电子商务的出现,知识产权系统也不得不随之发展调整。

因此,面对人工智能发展所带来的冲击,邓鸿森认为知识产权制度也会随着AI的发展而发展。而他和WIPO的工作仍将致力于把“人类创作者和创新者”置于知识产权制度的核心位置上。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观点称人类终将被人工智能所取代,未来不再需要知识产权制度。对此,邓鸿森持否定观点。他以音乐创作举例,人工智能目前仅能复制现有的形式,而不能创造新的音乐样态。这一情况并未从根本上改变知识产权体系,因此只需要适应新技术的特征和需求,对现有制度进行部分调整,那么这个体系在AI时代仍然会保持强大。

借鉴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经验做法赋能其他国家

据邓鸿森介绍,WIPO定期都会与193个成员国的代表,以及包括企业界、高校、社会组织、政府监管机构的相关利益方,一起讨论人工智能对知识产权制度的影响,并尝试形成一些共识。

在讨论之外,WIPO也尝试付诸行动。邓鸿森表示,WIPO已经发布了两个AI相关的工具包,一个是面向公共监管机构,另一个则为公司所设计,旨在指导和帮助企业应对使用AI可能遇到的知识产权问题。

需要关注的是,邓鸿森强调当前仍有很多人缺乏上网机会,更不用说使用AI技术。为缩小数字鸿沟,他提到WIPO正在中东地区启动一个项目,以支持当地AI初创公司利用知识产权推动业务发展。同时,邓鸿森也期待能与中国开展相关的合作,并借鉴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经验和做法,赋能其他国家。

博鳌亚洲论坛专家热议上门养老服务

“建议发展长期护理保险与家政登门服务”

国家统计局1月1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占全国人口的21.1%,这意味着中国已正式迈入中度老龄社会。

3月29日上午,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举行了展望老龄友好型社会分论坛。多位与会嘉宾就养老服务、社会保障和老年健康等话题建言献策。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郑秉文在论坛中表示,打造老年友好型社会应重视基础设施建设,除了各项适老化改造外,还应发展长期护理保险与家政登门服务以减轻家庭养老压力。

“企业应对不同老人照护需求对护理人员分级管理”

郑秉文在论坛中表示,打造老年友好社会应加强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家庭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即家庭的适老化改造,是一项需要加快推进的工作。

郑秉文介绍,大部分省市公布的数据显示,有九成老人选择居家养老。他认为,在未来的几十年里,居家养老都将是公众的主流选择,这与经济发展与文化传统有一定关系。郑秉文还强调,将家庭养老的部分压力向社会疏导,并建立相关制度,不仅能减轻家庭的养老负担,还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创造就业机会。

此外,郑秉文认为,针对失能失智的老年人群建立成熟的长期护理保险也十分重要。因此,他表示,随着我国老龄化步伐加快,应当尽快发展长期护理保险和家政登门服务。

在天鹅到家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陈小华看来,我国的养老服务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国独有的移动互联网模式可调动起养老产业的活力。他认为,养老产业应参照外卖、打车等领域的移动互联网模式向家庭提供上门养老服务。

陈小华还表示,在上门服务中,企业还应针对不同老人的照护需求与家庭条件对护理人员分级管理,并重视防护老年人摔跤等重点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陈小华与郑秉文均认为,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不是一个简单的商业问题。陈小华认为养老产业具有一定公益属性。郑秉文表示,家政登门养老服务产业应该带有“情怀”地薄利多销,国家则要提供税收支持助力产业发展。

此外,郑秉文认为,国内应该引入“年龄歧视”概念,并加强相关教育,以消解对退休老人再就业、参与社会的歧视。“老年友好型首先是观念,然后才是行动。”

“建议20岁开始建立个人养老金账户持续储蓄”

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职业年金与个人养老金是我国养老的“三大支柱”。其中,个人养老金制度推行一年有余,与其相关讨论热度不减。“个人养老金是否值得投,又是否值得尽早投?”等问题备受公众关注。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军辉在论坛中表示,老年人要有足够的养老储蓄以享受高质量养老服务。与众多相关从业者与研究人员的观点一致,王军辉认为,个人应该尽早开始持续的养老储蓄。

王军辉建议,个人应该从20岁开始建立养老储备,以为晚年生活做好准备。他计算出了一系列数字支撑这一观点。即个人在20岁建立个人养老金账户,每年向账户投入3000元,40岁后每年投入6000元,50岁后每年投入12000元。在专业机构的管理下,60岁时账户中将有66万元,若复利达到5%则将有80多万元。

王军辉强调,为保障个人养老投资保值增值,公众应把个人养老金账户交给专业养老金管理机构管理。他表示,在全覆盖、无死角的金融监管体系下,由监管机构认证的专业养老金管理机构值得信赖。

此外,王军辉还表示,养老金投资系长期投资,人们不应过度关注短期内波动。“对个人来讲,是否有钱是首要问题。在银发经济的带动下,养老产业一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我们应该担心自己是否有钱购买这些服务。”王军辉说。

采写:南都记者 李玲 胡耕硕 王森 吕虹 黄莉玲 发自博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