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打造蝴蝶棲息環境 靜宜獲教育部人文社會永續創新全國優選

静宜大学以AI打造蝴蝶栖息环境,荣获教育部人文社会永续创新全国最佳「优选」 。图/静宜大学提供

教育部为鼓励人文社会领域的学生善用科技贡献所学,首度办「人文社会永续行动创新应用竞赛」,吸引全国大专院校及高中职师生组成的108组跨域团队报名;静宜台文系、生态系及资工系学生组成的团队「绿叶成荫」,以「与蝶共舞」主题大放异彩,荣获全国成绩最佳「优选」与「最佳人气奖」。

教育部重视人文社会科学并努力向下扎根,教育部资科司副司长邱仁杰指出,此次参赛作品紧扣联合国17项永续发展目标(SDGs)等相关议题;反映出青年学子关怀全球议题及深层思考,所提出的解方及实际行动,相当不容易,同时希望学生借此平台勇于提出策略,努力与成果都能被肯定。

教育部资科司科长高志璋希望借由竞赛,学生能发现社会需要被关心的角落或议题,并透过集思广益及跨域学习,让学生运用科技或顺应数位时代的相关技能,强化未来就业核心能力。

静宜学生在竞赛中表现杰出拿下好成绩,归功于学校的AI教育策略,静宜教务长郑志文说,为使学生具备厚实的人文与AI赋能双实力,学校从人文暨社会科学院的AI学程为起点、六大学院AI融入为支持点、全校性AI资讯教育为普及点,形成「点线面」的AI数位教学型大学。

静宜人社院院长赖松辉指出,该校借由教育部数位人文计划,已建立全新的数位人文学程,并架构五门AI人文数位课程,透过将于113学年度推动的七门二期课程,能提升学生数位素养、跨学科应用力、AI应用实践力与问题解决力等,强化学生AI就业竞争力。

静宜获奖团队「绿叶成荫」由台文系学生徐曼娟、苏语绮,生态系王琇琪,资工系马咏庆、吴伟诚等五位学生跨域组成;台文系主任申惠丰说,该团队最大特色是结合文创设计、环境教育及影像辨识;以城市中「活的栖地」为概念,打造人、蝶、环境多元共好的生态造景与教育产品「智慧盆栽」,借此吸引蝴蝶来栖息。

生态人文学系助理教授任孟渊指出,台湾蝴蝶种类丰富独特,1960年代台湾是国际知名的蝴蝶王国,因过度捕捉蝴蝶制成标本外销,导致蝴蝶数量大幅减少。他们以「蝴蝶标本」凸显过往掠夺、剥削自然的状态,提出「活的栖地」设计;透过照顾、共用与凝聚众人意识,在都市中创造适合蝴蝶的栖息环境,缔造人、蝶与其他生命共存共好。

参与学生融合AI影像辨识和物联网技术,设计出室内「智慧盆栽」及户外智慧蝴蝶栖地种植;以摄影镜头记录取代传统蝴蝶生态调查人工计算方式,回报植株对蝴蝶复育的贡献。并透过国小学童及社群个人的认养,以摄影镜头记录回报植株对蝴蝶复育的贡献,让更多人参与生态保护,传递蝴蝶生态保育与永续发展理念,期盼透过实际行动创造共存共好的生态环境。

静宜台文系、生态系及资工系学生所组成的团队「绿叶成荫」,以「与蝶共舞」为主题大放异彩,荣获「优选」与「最佳人气奖」 。图/静宜大学提供

静宜从人文暨社会科学院的AI学程为起点,形成「点线面」的AI数位教学型大学。图/静宜大学提供

静宜学生能于竞赛中表现杰出拿下好成绩,归功于学校的AI教育策略。图/静宜大学提供

静宜获奖团队以「与蝶共舞」为主题,在都市中创造适合蝴蝶的栖息环境,缔造人、蝶与其他生命共存共好。图/静宜大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