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全省农村黑臭水体超50%已完成治理

人民网合肥7月27日电(记者韩震震)近日,安徽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听取了关于全省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情况的报告。报告称,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已累计完成治理2909个农村黑臭水体、占总量的51.1%,治理面积约1622万平方米、占总量的57%。

近年来,安徽省委、省政府把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将黑臭水体治理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解决群众家门口突出环境问题的重要内容,并纳入民生实事强力推动。

2023年8月,安徽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提出,要加强谋划、加大投入、系统施治、逐月调度,全面消除城乡黑臭水体。省委、省政府研究制定了《安徽省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

按照全面覆盖、不留死角的原则,安徽对全省农村地区水体进行了识别判定。经过先后3轮排查,共发现 5692个农村黑臭水体,面积2842万平方米。从分布区域看,主要集中在皖北地区,共有 5078个、占总量的 89.2%。从水体类型看,坑塘型 3088个,占总量的 54.3%;沟渠型 2432个,占总量的 42.7%;河流型 172个,占总量的 3%。

安徽省生态环境厅等单位学习借鉴外地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经验做法,结合省内不同区域特点和污染成因,提出 “ 三治、一清、一修复”等5项主要治理措施,指导各市因地制宜制定 “一水一 策”治理方案。

截至6月底,全省列入今年治理计划的 1637个水体,已完成治理838个,完成年度任务的 51.2% ,全省累计完成治理 2909个农村黑臭水体、占总量的 51. 1% ,治理面积约 1622万平方米、占总量的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