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本海默奧斯卡大贏家 重溫原子彈之父其人
「奥本海默」获得本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等7项大奖。图/摘自IMDb
改编自真人实事的电影「奥本海默」今天在第96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夺下最佳影片等7项大奖,让世人重温被誉为「原子弹之父」的奥本海默其人与这段历史。
导演克里斯多福诺兰(Christopher Nolan)的「奥本海默」(Oppenheimer)无疑是今晚最大赢家,入围13项共夺7奖,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配乐、最佳摄影以及最佳剪辑奖。
主演奥本海默的爱尔兰男星席尼墨菲(CillianMurphy)细腻诠释奥本海默荣膺本届奥斯卡最佳男主角,生涯首次入围就顺利抱回小金人。以下综合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英国广播公司(BBC)重温催生原子弹的奥本海默其人其事。
● 奥本海默是谁
奥本海默(Julius Robert Oppenheimer)1904年4月22日出生于纽约市,家中是靠纺织品贸易致富的第一代德国犹太移民。
奥本海默后来成为著名的科学家和理论物理学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负责研究、设计和开发原子弹。他于1967年2月18日逝于美国纽泽西。
曼哈顿计划(Manhattan Project)中设计制造原子弹的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Los Alamos Laboratory)即由奥本海默负责,也被称为Y计划(Project Y),当中一大任务就是研发原子弹;当年美国政府的目标是赶在德国人之前发展出原子武器。
● 对原子弹的复杂心理
奥本海默不赞成对日本投掷原子弹,据说当得知美军不只动用一枚而是两枚时让他心神不宁。在1965年一次电视访谈里,奥本海默引用印度教重要典籍「薄伽梵颂」(Bhagavad Gita)中的一句经典「现在我成为死亡,世界的毁灭者」表达他的感受。
外表予人精神耗弱感觉的奥本海默,在担任「Y计划」主任3年后,体重掉到52公斤出头(身高178公分),使他本就单薄的身形更显消瘦。在1945年7月16日凌晨世界第一颗原子弹将于新墨西哥州的沙漠试爆前晚,焦虑和吸烟的咳嗽让他彻夜难眠。
试爆成功后的两周期间,友人转述奥本海默似乎因知道会有大事而更沉默,有几天似乎变得益发沮丧。一名友人回忆「有天早上听到他为日本人即将到来的命运哀叹,直嚷着那些可怜的小人物、可怜的小人物」。
然而在与军方同僚开会时,他似乎又忘记「可怜的小人物」。据历史学者博德(Kai Bird)与谢尔文(Martin J Sherwin)说法,开会时奥本海默专心于正确条件对投弹的重要性,包含他提到不能在雨中或雾里投弹、不能在高度过高的空中引爆否则威力不足等。
距成功试爆不到1个月,美军旋即在广岛投下第一枚原子弹。当向同僚宣布广岛投弹成功时,旁观者注意到奥本海默「像位胜利的职业拳手般,双手紧握并举过头顶」,现场掌声几乎要掀翻屋顶。
美军于1945年8月6日、8月9日分别在广岛与长崎个投掷一枚原子弹,日本8月15宣布无条件投降。
● 晚年名言:科学是学习不再犯同样错误
研发原子弹期间,奥本海默为化解道德顾虑,告诉自己与同僚们身为科学家,不负责决定如何使用武器,只负责做好自己的工作,若染血也只会沾在政客手上。
然而战后奥本海默立场丕变。他将原子武器描述为「侵略、意想不到和恐怖」之器,称军工业为「魔鬼的杰作」。1945年10月一次会议,奥本海默对当时美国总统杜鲁门讲出「我感觉我的手上沾满鲜血」;杜鲁门后来曾说:「我告诉他是我手上沾满鲜血,让我来承担。」
奥本海默在战后美国的原子能委员会任职时,反对进一步研发核子武器,包括威力更大的氢弹,这些导致他于1954年遭美国政府调查,并被剥夺安全许可,意味不让他再参与决策工作。
直到1963年政府颁给他费米奖(Enrico Fermi Award,美国原能会一项国际奖,表彰在核物理取得高度成就杰出人士),以示政治平反,并在奥本海默逝世55年后的2022年,美国政府才撤销1954年剥夺安全许可的决定,昭雪奥本海默的忠诚。
从青春期就成为老烟枪的奥本海默于1967年咽喉癌去世,享寿63岁。除科学外他也热爱诗歌,连原子弹试爆的「三位一体」(Trinity)计划名称都是来自英国诗人唐恩(John Donne poem)的诗作。
在去世前两年,奥本海默为科学实践与诗歌间划下藩篱,表示有别于诗歌「科学是学习不再犯同样错误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