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來首次洗澎澎 學甲慈濟宮6件國寶交趾陶風華再現

学甲慈济宫6件国宝交趾陶历经160余年,今年终于洗了第1次澡,并由台湾艺术大学文物维护研究中心团队进行修复,重新呈现其工艺表现及独特之处。图/南市文资处提供

台南学甲慈济宫收藏的3组6件交趾陶「加官、晋禄」、「合境、平安」及「胖罗汉、瘦罗汉」,2015年经文化部公告指定为「国宝」,迄今有164年历史,受到原有累积性损坏因素,经文资处协助庙方申请获得文化部补助下,今年6月3件国宝「首次洗了澡」并修复,重新呈现其工艺表现,近期顺利回到学甲慈济宫交趾陶文化馆典藏与展示,并开放公众参观。

文资处表示,学甲慈济宫6件国宝交趾陶,为该庙方在1860年进行建筑整体修复时,邀请传统艺师叶王制作,做为庙宇屋顶、壁堵等处之建筑装饰,作品釉色温润透明,制作精致细腻,型态生动活泼并富含独特艺术风格,充分反映清朝时期台湾交趾陶的文化特色。

文资处也说,6件交趾陶历经160余年,早已受到污染、断裂、盐害、风化及前人修补等累积性损坏因素影响,今年透过文化部文资局补助经费,由台湾艺术大学文物维护研究中心团队进行修护,才终于洗了第1次澡,重新呈现其工艺表现及独特之处。

文资处指出,透过X光影像检测揭露,「加官、晋禄」两尊人物胡须原来是采用细铜线捻制而成;「平安」交趾陶手上的花瓶器皿,则是采用手拉坏方式塑造而成;「瘦罗汉」作品上竟有胎体制作痕迹,是否为叶王所留下的指纹,十分耐人寻味,将会进一步研究。

文化局表示,为确保国宝修护运送过程可安全无虞,运送途中都协请各地方政府警察局、国道警方等,共计6辆警车前后包围一路护送,高规格对待,同时透过这次紧急修护计划,加强稳定国宝交趾陶结构与恢复古物真实性,也延续地方文化资产价值。

「加官、晋禄」、「合境、平安」及「胖罗汉、瘦罗汉」交趾陶作品,目前已顺利回到学甲慈济宫交趾陶文化馆典藏与展示,欢迎民众可前往欣赏洗完澎澎国宝的绝美姿态与样貌,见证清朝时期台湾交趾陶文化特色发展。

「瘦罗汉」作品上竟有胎体制作痕迹,猜测疑为传统艺师叶王所留下的指纹,后续将会进一步调查研究。图/南市文资处提供

学甲慈济宫6件国宝交趾陶历经160余年,今年终于洗了第1次澡,更在修护前透过X光影像检测,修复团队也发现,「加官、晋禄」两尊人物胡须,竟是采用细铜线捻制而成,相当趣味。图/南市文资处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