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一骢:大家都能看懂,是我们的终极目的

撰稿:seven7编辑:袁奕 董洪锐商务:凌秋琪 王妍总策划:蒋云峰

“实话实说,临近开播前,哪怕整个团队清楚作品最终成色,我们内心依然有些忐忑。”

提起中国科幻文学,人们首先会想到刘慈欣,以及他获得雨果奖的《三体》系列小说。而对于电视剧《三体》的制作方——灵河文化来说,鉴于国产影视剧市场缺乏相关类型题材的工业化发展土壤,自然没有太多前作可以拿来做“参照物”,加上原著“光环”太过耀眼,小说文本到视听语言的转化并不容易,众主创盘活项目的压力可想而知。

目前,已经有超过三十七万人打分,豆瓣评分8.7的口碑发酵,足可见大家“拧成一股绳、奋进一条心”的勤恳做事态度,赢得了不少观众的尊重与认可。前不久,电视剧《三体》出品人、总制片人、灵河文化创始人兼CEO白一骢,接受了电视剧鹰眼(ID:TV-insight)的采访,我们不妨跟着记者脚步,看看究竟聊了些什么。

“大家都能看懂,这是我们的终极目的”

采访伊始,针对部分网友提出的“没看过《三体》小说是否能看懂电视剧”。

白一骢给出了“不同寻常”的解答:“道理很简单,《三体》小说的地位摆在那里,追剧过程中,读过原著的读者会比没看过书的,提前知道后续会发生什么,可以理解。《三体》它仅仅是比一般类型剧的观看门槛儿略高一些,不至于说到达一个看不懂的程度,这正是我想说的。”

“除了服务‘三体’迷,让该受众群体能够看到品相不错的影像化《三体》,我们聚起来做《三体》项目还有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尽最大努力让点进来的观众,可以看得懂这部作品。如果借此对科幻产生浓厚兴趣了,再好不过了。”据悉,项目筹备期间,考虑到影片中将有大量专业领域知识呈现,剧组主要工作人员先后跟几十位科学家,进行了长达三个月的请教学习。小到太阳历、各种计算公式,大到什么是“宇宙闪烁”、射电天文台具体如何操作等等,涉及知识点和注意事项,整理起来满满一笔记本。

等到正式开拍,譬如全剧高潮之一,大结局的“古筝运动”这种重头戏,为了帮助演员顺利进入角色,主创团队会提早把剧情囊括的纳米技术基础知识了解透了。

把细节落到实处,这是很多观众看完电视剧《三体》之后给出的肯定评价。白一骢透露:“以《三体》游戏为例,汪淼和史强登录游戏之后遇到的牛顿、哥白尼、伽利略和秦始皇这些知名历史人物,我曾经和总编剧田良良深入探讨过关联问题。既然是三体人开发的游戏,当高知精英真正进来了,为什么里面出现的是人类历史名人,而不是他们三体人,结合大部分历史人物真实经历,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在拉近与观众距离的基础上,这里更多地是‘暗讽’表现手法。就是三体人在给地球人传递一个信号,你们这些所谓的人类精英,其实它是个‘笑话’。进一步讲,三体人在摧毁人类文明时,文化名人是第一选择。”这是主旨表达上的细致入微。

当然,《三体》中还有一些隐藏细节,就像第五集走出圈外的鸡,象征着终于看见真实宇宙的人类;汪淼实验室室内场景是昏黄的,因为制备纳米材料的一些东西,它们在白光下容易“曝光”……以上充分可见,幕后团队的面面俱到。

人物改编要“因地制宜”

众所周知,IP改编本身也是一种创作,很多时候小说提供的只是内容框架,大部分还要依靠编剧的剧本化能力。

从剧本角度考量,电视剧《三体》与原著小说的重合度高达百分之九十。即便原创占比至多百分之十,还是受到了小部分人关于“为什么没有一五一十按照原著来拍”的质疑。笔者发现,这里面,问题基本集中在全新登场的人物上,可以说记者慕星的争议点略大。

面对此种境况,白一骢解释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大家的意见我们照单全收。但我还是要为角色适当‘平反’一下,慕星取自小说里没有名字的女记者。她的存在意义,更多从侧面交代出潘寒想要通过何种方式,实现自己蓄谋已久的毁灭人类计划,准确来说,她是个不可或缺的‘工具人’。”而汪淼的儿子在剧里“变成”女儿,很多人是能够接受这一设定的。“我猜个中原因是,一般来说,现实生活中女儿和爸爸的关系比较亲近,不少人看到这里是有强共鸣的。”白一骢补充说。

瑕不掩瑜,关乎主要人物的扩写,《三体》可谓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对小说谙熟于心的都知道,书中刑警史强性格上大大咧咧的,典型的粗中有细,到了电视剧这块儿,编剧希望这个人物是更加生动立体的。与女儿豆豆时常不经意间“点拨”汪淼的形式大不同,在电视剧《三体》中,史强的“谨慎”乐观于无形中激励了汪淼的同时,他的“十万个为什么”也会给自己的并肩“战友”汪淼带来不小启发。至于原作中本来没有性格的汪淼,大家都看到了,纸片人它在影像语言中“活”起来了。

小说文本到视听语言的转化,剧版《三体》的另一个改编亮点是,利用常规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落地描摹科幻世界的恢弘大气美学风格。白一骢表示,基于当前国内市场环境,我国科幻题材的发展尚且处在萌芽阶段,技术和资金链层面比较薄弱。考虑到《三体》的大众传播性,现实主义表现手法来讲故事再合适不过了,容易产生共鸣感。更何况国外不少科幻巨制,最后都是落脚在社会人身上。换句话说,对人性的思索是任一文艺作品不可回避的,这里面现实主义是“最优解”。

热爱可以抵挡一切

一直以来,深受国情、文化、历史等多方因素影响,在电影或电视剧制作上,中国文娱市场大多坚持“导演中心制”的运作模式。

如今,随着大环境的不断变化,越来越多制片公司、发行方希望影片兼具商业化与艺术性,由此,有些公司开始尝试学习好莱坞的“制片人中心制”,让问世作品商业价值发挥到最大,灵河文化就是其中之一。

准确说,是坚持以编剧为主导、导演深度参与的制片人中心制团队模式。“这句话可以翻译得更加直白一些,第一,我们做项目,不完本不开机。你看《三体》总导演杨磊‘进场’的时候,他手里拿到的剧本不知道改过多少遍了。等到真正开机了,是不允许随便改来改去的。也就是说项目筹备前期,编剧的话语权比较大。这里有一个点就是,我们通常不会选择与编剧聊不来的导演做合作对象。剧本剧本,一剧之本,必须以剧本为基础招纳其他部门的人适时加入。第二,归根结底仍是制片人中心制,制片人是站在项目操盘品控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拿《三体》项目举例,品控是在我手里的。但我们也不是不讲道理的,考虑到项目行进的整体协调性,在编剧负责剧本、导演负责拍摄的基础之上,偶尔有摩擦不要紧,团队需要找到一个一心向好的‘折中点’。”身为灵河文化创始人兼CEO,白一骢向记者生动阐述了制片人中心制的“妙用”。

在影视行业摸爬滚打多年,和很多行业“老炮儿”一样,白一骢也是个有多重身份的从业者。谈到自己的编剧职业,到了今天,他还在进行剧本创作。写得不满意了,自己仍会推翻重写。也许一部分人敲字是痛并快乐着,他更多想“善意”提醒后辈们:“虽然我多少也有些‘站着说话不腰疼’,毕竟作品也有让人家不满意的时候,但我还是想说,既然决定干哪一行了,热爱是做事成功的大前提。你只有热爱,才能换取高额度投入,热爱可以抵挡一切。”

结语

年初伊始,从电影《流浪地球2》到电视剧《三体》的市场反馈来看,越来越多普通观众加入到对中国科幻题材发展的声援队伍中来。尽管如此,“三体迷”白一骢仍旧认为,我们的科幻类型影视作品才刚刚起步,未来任重而道远。与其眺望一大步,不如先把我们的工业化发展土壤慢慢培育起来,为后来者的“量变引起质变”做好充足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