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
原标题: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讲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让信仰坚定、学识渊博、理论功底深厚的教师来讲,让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教师队伍是建设思政课的主力军。因此,我们必须抓好思政课教师这个关键,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加强政治引导,让思政课有高度。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思政课的初心使命。对教师来说,想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理想信念问题,才能讲得敞亮、讲得深刻、讲得透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只有首先在思政课教师心中扎下根,才能在学生心中开花结果”。思政课教师要保持崇高的政治觉悟和政治信仰,准确把握新时代思政课教学工作的重大意义、方向目标、根本任务和政治属性,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要保持家国情怀,心里装着国家和民族,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关注时代、关注社会,汲取养分、丰富思想。要坚持言传与身教相结合,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正确示范,切实担负起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的育人使命,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使学生终身受益。
涵养学识修养,让思政课有深度。“经师易求,人师难得”。思政课是一门集政治性、思想性、学术性、专业性于一体的课程。思政课教学必须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因此,思政课教师要有宽广的视野,做博学之师,通过生动、深入、具体的纵横比较,把一些道理讲明白、讲清楚。要不断夯实理论基础,通过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色和内在要求,努力成为优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和践行者,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除了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之外,思政课教师还要广泛涉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的知识,拓宽自身视野,提升知识储备,把思政课程讲得更有深度,实现思政课对学生的思想引领、价值塑造。
增强共情共鸣,让思政课有温度。触动心灵的教育才是最成功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温度才能直抵学生心灵。在教学中,学生的价值认同需要经历“认知—情感—行为”三个阶段,其中,“情”是价值深度提升的关键环节。因此,教师不仅要提高“理”的深度,追求理论透彻,也要善于在“情”上下功夫,提升“情”的温度。思政课教师要对自身职业的崇高性具有充分的认知、认同,增进使命感、自豪感和获得感,提升职业自信。要厚植“以生为本”的教育初心,时刻保持对思政课的热爱、对学生的关爱,紧紧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在正能量的世界里与学生同频共振。要善于挖掘思政课教学内容的情感要素和情感内容,把宏大的政治叙事渗进微观的生命体验,把抽象的学术理论融入具体的生活实际,使思政课堂贴近时代、贴近实践、贴近学生思想实际,把课程讲得“有情有义”,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引导学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
创新教学方法,让思政课有力度。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优秀品质。思政课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为底色,推动理论思维更新和教学方法创新。要善用信息技术,充分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推动思政课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围绕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设计,让学生走进历史和理论,身临其境,使课程中的人物“动”起来、事件“亮”起来、理论“活”起来,增强课程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大力创新话语体系,更多地运用学生听得懂、听得进、喜欢听、大众化的语言,让理论接地气,把基本原理讲成生动道理,让根本方法变成管用方法。要进一步推进实践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三下乡”“一线课堂”“行走的思政课”等实践活动,深入乡村社区,走进博物馆、革命遗址、教育基地,开展调查研究,体察社情民情,努力奉献社会,有效补充课堂教学,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杨珏,作者单位: 南昌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来源:江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