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橋母親之河湳仔溪變成溝竟是這原因 學者呼籲正名
照片为湳仔溪。聚传媒记者赖御文/摄影
湳仔溪曾经对板桥影响重大,以前不但可以补捞各种鱼虾,还有船来往新庄、大溪、木栅等地,是板桥对外交通的主要要道,所以被称为板桥的母亲之河。但是从某一年开始,湳仔溪竟被称为湳仔沟。
枋桥文化协会指出,可能跟西元1988年出版的《板桥市志》使用湳仔沟一词有关。大约从这一年之后,官方或坊间的相关资料及文章都使用「湳仔沟」。
枋桥文化协会针对湳仔溪与湳仔沟之名称,先前访问了《板桥市志》的作者之一,前台北县文献课课长吴基瑞。吴基瑞指出,当时撰写《板桥市志》参考了日治时期的调查纪录,日文提及此溪所标志的日语名称,可以翻译为「沟」或「溪」,因为在日本的语言文化里,「沟」与「溪」所指的宽度大小差不多,语意相近,然而台湾的语言文化中「沟」与「溪」所代表的意义差距很大。
吴课长当年实地进行田野访谈,发现湳仔庄居民最有印象的是「湳仔港」,因此认为这条水道既然过去曾经有商港,翻译成「溪」比较适切,所以《板桥市志》初稿写的是湳仔溪。后来另一位作者、也是吴基瑞课长的老师盛清沂在校稿时,认为当时的湳仔溪已经又臭又脏,而且是大汉溪的支流,应该还不及溪的规模,就把「湳仔溪」更改为「湳仔沟」,并且定案,而且很可能影响了后来各界的称呼。
不过对于溪与沟的文字意义,旅台多年的日本籍资深媒体人本田善彦指出,日文里面溪跟沟很不一样,沟会让人联想到水沟,而溪就是溪流。本田说,基本上汉字单独一个字的意思,日中双方的解读都是一样的,汉字本来就是外来的文字,不可能日方自我发挥。
枋桥文化协会与台艺大教授、历史作家赖祥蔚等专家学者都认为,从历史与现况来看,湳仔溪绝不只是水沟,虽然西元1970年代以来一度恶臭,但如今已经渐渐恢复正常,建议新北市政府应该带头正名为湳仔溪。
聚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