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球世界风云迭起:华尔街与球场的碰撞
是不是每个人都像史高治·麦克老鸭那样跳进了一个装满钱的游泳池?并非如此。
上个月有消息称,这一过程可能再拖一年,董事会正在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这听起来有点像一群小丑鱼在寻找“合适的”深海掠食者结伴,来追求长期股东价值。果然,欧洲央行最初的追求者之一拉利特·莫迪随后露出了獠牙,称这些提议“过于雄心勃勃”、“脱离现实”,还将其比作庞氏骗局。那个装满钱的游泳池开始看起来更像一个鲨鱼池。
我们应该预见到这一点吗?任何看过《华尔街之狼》的人都知道,并非所有金融兄弟都是可靠、正直的类型。如果你的计划是讨好印度板球超级联赛的各位老板,并希望在不被市场资本主义力量粗暴践踏的情况下获得好处,那么,祝你好运。“百人赛”已经发现自己在并非印度板球超级联赛的 T20 联赛的海洋中脆弱地漂浮着。有莫迪之流这样的朋友,谁还需要敌人?
史蒂文·史密斯就是热爱击球。他不想在更衣室里干坐着,等着别人出局了他才能上场。他想从第一球开始就上场,在一整天的比赛中焦躁不安,然后整夜不睡觉,在脑海中重放比赛,包括击球和嗖嗖的声音。他想为他的球队效力,在大卫·沃纳退役后勇敢地挺身而出,提升击球顺序并填补空缺……哎呀,这是怎么回事?在珀斯对阵贾斯普里特·布姆拉和穆罕默德·西拉杰时开场击球?要知道,上场前稍微休息一下还是不错的。我们可不想削弱自身的优势。卡姆·格林受伤啦,是吗?嗯,也许 4 号位置终究还是挺舒服的... [一直持续到四小时后的网前练习结束]。
在这个曾经引以为傲的板球国家,标准显然已大幅下滑。不然怎么解释巴基斯坦板球委员会针对巴基斯坦在对阵英格兰的第一场测试赛中前所未有的耻辱表现的这种反应呢?当然,有个异想天开的举动,那就是将阿利姆·达尔加入选拔小组——似乎认为裁判的决定仍然不容置疑——而且该部门在三年内有26 次不同的任命,这表明无能的状况已然根深蒂固。放弃巴巴尔·阿扎姆、沙欣·阿夫里迪和纳西姆·沙阿,这一做法够大胆的;选择三名自 1 月份以来就没参加过一流比赛的旋转球手,也是这么大胆。但是,那些不负责任的官员在系列赛中期做出的戏剧性和鲁莽的干预在哪儿呢?威胁要解雇队长的声音到底在哪儿,或者对才上任几个月的教练做出破坏稳定的公开评论的情况又在哪儿?有没有人甚至想过让董事会成员的侄子空降进球队呢?拜托,各位。这些都是基本的。
英格兰在巴基斯坦的成功进一步证明了他们“巴兹球”理念的优点——尤其是把板球当作他们在高尔夫轮次间隔期间所从事的活动的这种态度。在这一方面,他们持续地开拓创新。曾经,四天的比赛结束曾被视作打 18 洞高尔夫的绝好机会,而在木尔坦,他们从一开始就缺少快速投球顾问詹姆斯·安德森,因为他此前与阿尔弗雷德·登喜路林克斯有预约。他最终在第一次测试的第二天到达,而英格兰继续以一局之差获胜——所以显然一切都很顺利。如今,这种特权必定迟早会拓展到球员身上,在漫长且炎热的比赛日里,通过打一点四人球赛或者在果岭上花费一些时间来保持他们的活力。
印度最近主办孟加拉国的测试赛和 T20I 巡回赛时,周围强烈地散发着“停下,他已经死了”这样的气息。仿佛在季风期间,实际板球比赛仅进行了大约 12 分钟就输掉了坎普尔测试赛,这还不够痛苦,在最后的 T20I 比赛中,孟加拉国以 297 分的巨大差距被打得一败涂地。在海得拉巴的那场比赛中,根据 ESPNcricinfo 的预测,印度在第一次击球权期间获胜的机会超过 90%,从第十局开始就一直保持在 98%及以上。在一个印度板球委员会能获得国际板球理事会近 40%收入分配的世界中,因为,嗯,就是这样,这可能就是我们应得的那种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