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球 晶片 都讓世界看見台灣
台湾拿下二○二四年世界十二强棒球赛冠军的下一秒,手机上开始出现许多让人飙泪的画面。
有企业家立马宣传公司明天全体放假一天,同时还在LINE上面撒红包;一○一大楼墙面骄傲的秀出「世界冠军」的讯息;更别提社群媒体上的大洗版了。这场比赛,不仅是一场运动的胜利,更是台湾被全世界看见的一刻。
棒球是国际语言,这次胜利让台湾在全球体育舞台上闪亮,也激发了国人的自信,增强了社会凝聚力,更特别是在台日资源的巨大落差下得胜。
日本有一点二亿人口,基层棒球参与人数众多,棒球文化根深蒂固。相比之下,台湾人口仅二千三百万,基层棒球资源相对稀缺。日本从小学到大学建立了完整的培训与比赛系统,甲子园更是明星选手的摇篮。而台湾的棒球训练体系,仍有许多改进空间。日本职棒联盟成立于一九三六年,历史悠久且竞争激烈,为选手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而台湾的中华职棒开打于一九九○年,历史较短,选手的发展舞台相对有限。
知名作家葛拉威尔(Malcolm Gladwell)在他所写的《以小胜大》这本书里中提到:「我们常常误解了优势和劣势的真正含义。许多看似的优势,实际上可能成为阻碍;而许多看似的劣势,却可能成为成功的契机。」台湾棒球队没有日本那样的庞大的资源,但善用策略、专注于精准技术,并展现了惊人的抗压能力。在比赛中,台湾采用灵活应变的战术,专注于细节如灵活防守、有效进攻,打乱了日本队的节奏,最终赢得胜利。
台湾棒球队的胜利,也让人联想到台湾在全球半导体产业中的领导地位。两者都有着相似的核心精神,反映出不同的优势。台湾棒球在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击败强大的日本队。台湾半导体在地小资源少的台湾崛起,稳居半导体产业领导地位。两者都是「以小胜大」的经典示范。
台湾的棒球与晶片的故事提醒我们,资源的多寡并非成功的唯一决定因素,真正的力量来自于如何将有限资源发挥到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