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跌98%,3年烧光百亿!昔日“生鲜一哥”跌落神坛,欠商家16亿

引言:昔日“生鲜一哥”,烧光百亿,夹缝里生存。

不爱出门买菜的年轻人,在前几年捧出了一个“外卖生鲜平台”,出不了门的国人,在那一年也捧红了一个“外卖生鲜平台”。

一时之间,各种“生鲜配送”商家,遍地开花。几乎每个中高档的小区的楼下,附近1公里里,都会出现这类型的商家的配送门店。

但还是那句老话:

当潮水褪去了,才知道谁没穿衣服。

曾经是线上生鲜超市行业领头羊的——每日优鲜,就在这场潮水中,被撕开了遮羞布,跌落神坛。

1人烧光142亿、营收越多越亏钱、全面关停、拖欠工资和货款、线上解散员工、董事长被质疑跑路......

这就是昔日“生鲜一哥”混了10年的成果。

年轻人不去菜市场,捧出一匹“百亿黑马”

结果暴跌98%,董事长被传疑跑路

而说起“线上生鲜”生意的崛起,其实有一部分原因和2020年间的时代背景有很大的联系。

但是这个原因并不是绝对的,2020年的时代背景,不过是为了这场生意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罢了。

图为:网友爆料

因为回忆起这几年关于菜市场的话题,不再是哪个摊位和哪个摊位的老板,又为了抢顾客吵起来了,也不再是菜市场摊主之间为了抢流量最好的地段,而大打出手的了。

不得不说,时代确实是发展了,因为如今的菜市场,整体平静得可怕。

图源:小红书网友@RAIN DUCK

这样的平静,不仅仅是指摊主之间的矛盾平静了,而是指菜市场的经营环境,平静得可怕。

以前的菜市场,经常会看见一群父母带着自己的小孩穿梭于各大菜肉摊位之间,为了几毛几块的价格,和摊主嬉皮笑脸着讨价还价。

直到价格谈合适了,才从口袋摸出零零散散的票子结算,才算正式结束这场交易,紧接着,再拎着大包小包的菜品,继续前往下一个摊位。

周而复始,直到买完这几日所需的伙食。

图源:网友@果不其然

虽然现在的菜市场,看起来仍然充满了人间烟火气的模样。

但是菜市场的“人间烟火”,正在随着“年轻人不爱逛菜市场”的话题,正在慢慢的“熄火”了。

图源:网友@RAIN DUCK

因为很多不再去菜市场买菜的年轻人表示,去菜市场,只要摊主们看到你脸上写满了好骗,那眼睛都开始发亮了。

根本没标明价格的菜品,全凭摊主一张嘴,一样的辣椒,明明上一个摊主还是3.5元/斤给大妈的,换个“看上去就不太聪明的人”问价的时候,就敢叫价4.5元/斤。

图源:网友评论截图

虽然骗来骗去,都是几块几毛的生意,但是这种“被当水鱼看”的感觉,谁都会反感。

因为除了年轻人,不少中年人和老年人,都在不同程度上被称为“水鱼”。

图源:网友评论截图

小钱怕长算,菜市场摊主的流水还是大得惊人的。

就像之前“顾客支付100元,她装进口袋,再用摊档抽屉里的钱找给顾客……”的大妈,一年半,偷了摊主30万元营业款”的奇葩新闻一样。

除去一些真的拿自家的菜出来卖的农民,一些菜摊主能创造的经济价值,可以说不小。

图截取自媒体报道内容

所以说,积少成多。对于这部分“黑心”的摊主而言,他们的经济收入可以说是靠“韭菜”支撑的。

当然,也有明码标价的摊主,但是作为涉世未深的“买菜新人”,没点水平还真找他们不到。

所以,避之不及的年轻人,开始“放弃菜市场”,奔向另一个极端,那就是“网上买菜”。

而每日优鲜,正是诞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的一批黑马,这批黑马,甚至是在该市场还是一片空白的时候,就开始策马奔腾了。

自2014年创立开始,每日优鲜便备受资本青睐,像腾讯资本、联想创投、高盛集团等巨头都蹭对其进行过投资。

成立5年后,就以超1500个配送仓库,增长69%的营收,跑赢了当时同赛道玩家,成为了行业的销冠,

截止2021年上市之前,就已经获得近100亿元的融资。

图截取自每日优鲜的企业年报

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后,便变成为股盘中的一批黑马,用“生鲜第一股”的头衔,证明了自己资本宠儿的地位。

成熟的产业链、品牌知名度、合理的员工薪资待遇......一切都是那么的完美,“钱途无可限量”。

但还是那句,哪一个行业老大跌落神坛之前,不会说故事?故事说得有多好听,打脸的时候就会有响。

因为就在上市2年后,像做资金盘的一样做生意的每日优鲜,把自己的“盘子”给砸了。

在崩盘的时候,市值不到一年的时间,就从200亿跌至3亿,暴跌98%。

图为2022年5月17日,每日鲜优的股市走向

难道做大做强,做跑路才是资本的尽头吗?

因为曾经的“生鲜一哥”。不仅接连被爆财务报表作假,资金链还断裂了,董事长也疑似跑路了。

前员工被拖欠上万元的工资,到现在还没拿到。

大量供应商被欠款共计16.52亿元(截止2021年第三季度),有的人还被拖欠了5.6万元的运费,有的客户被欠400多万。

图源:网友评论截图

每天都烧钱,昔日“生鲜一哥”倒下了

盒马差点栽跟头,美团和京东开始加码

正所谓“瘦田无人耕,耕开有人争”。

所以当这个原本的空白的市场,被慢慢发掘的时候,瞄准这个风口的资本家都开始摩拳擦掌了。

虽然每日优鲜背后有着强大的资本圈在支撑,但是光鲜的背后,其实是“底裤”都是破洞的。

图为:每日优鲜在纳斯达克上市

因为生鲜平台这点玩意儿,看似都是几十块钱的事情,但是每一分每一秒都在烧钱。

没点家底,真的扛不住。所以,每日优鲜的暴雷,其实早有端疑。

虽然时至今日,一些头部商家,仍然在布局自己的市场份额,希望在这个市场进行深耕。

图源:网友@Oy

但都现在还在这个领域的,几乎是一些“家大业大”,钱包里有源源不断的资金流动的行业巨头。

例如淘宝、山姆、盒马等头部商家,在近期又继续加码布局了自己的“闪送”服务。

除此之外,在今年10月,美团也对外宣告,开始落实闪电仓计划,按照这个计划的布局,在未来的3年内,美团将新增7万个闪电仓。

就在美团宣布自己的“闪电仓计划”的前一个月,另一个头部电商平台京东,也在北京开了自己的首个前置仓,目前已经投入运营。

看来,这群曾经靠物流打通天地线的商家,都开始继续在这个赛道上持续加码,希望把“网上买菜”变成自己的二级市场了。

而这样的二级市场,离不开“社区网络销售”的布局。

因为不管是打造“闪电仓”还是“前置仓”,其实本质上都是通过强大的“社区网络”,把产品和顾客链接起来。

这些“社区网络”,可以实现24小时直达、隔天配送、当日达。而“生鲜类”的配送,在这些“社区网络”中,可以说是更讲究销量的品类。

看到这里,是不是就明白了前文说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在烧钱的概念了呢?

毕竟时间就是金钱,想要缩短时间,那钱就必须到位。

曾拥有超1500个“前置仓”

营收60亿,如今全变成了泡沫

因为当初,每日优鲜这批黑马,其实正是瞄准了80后、90后这群消费新势力,不愿意去菜市场,反而喜欢前往超市、商场等地方购物的现象。

所以,每日优鲜创立的初衷,是让人可以像网购一样,下单生鲜后,在家等待货物送货上门就可以了。

为了能让配送的“生鲜”保持最大的新鲜程度,每日优鲜也用了一种名为“前置仓”的模式。

像前文提到的京东“前置仓”、美团的“闪电仓”等,其实都属于这样的运营模式。

所谓的“前置仓”,可以理解为,一个离仓库和下单顾客都近的商品中转站,这样的中转站越多,配送的时间就能约短。

在每日优鲜发展鼎盛的2019年,就拥有超1500个“前置仓”,营业收入高达60.01亿元。

到了2020年,营收也基本保持在60亿元。

图源:企业财报

但是这些前置仓的烧钱程度,相比起仅在20%左右的生鲜毛利率,是恐怖的。

因为保持市场口碑,就需要保证商品的新鲜程度,与时间赛跑。

当不断地在社区建立商品中转站,不断地招募配送员,不断维护商品损耗的同时,房租水电费、配送包装费、仓储费、供应商费、工资等,都在不同的烧钱。

这还不算上一个企业内部的管理、研发、宣传等费用。

图为天风证券为前置仓模式进行的数据分析

当初的另一位生鲜巨头——盒马,就曾尝试过“前置仓”的模式,但是没办法,实在是“烧不起”了,最后只能先用店仓一体的模式,站稳脚跟。

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每日优鲜从它建立的那天起就在烧钱。

越开越大?越赚越多?没有像美团、京东等行业巨头那样的家底和市场优势,如此高成本,低利润的生意,一旦失去绝对的市场份额,那就是越亏越多。

从2018年至2021年,每日优鲜的亏损分别为22.32亿元、29.09亿元、16.49亿元、38.5亿元。

也就是说,卖一笔“烧一笔”。仅仅4年,每日优鲜就把百亿投资烧光了,还倒亏。

这样极端的发展模式,甚至让外界产生了时候当初的辉煌,是否都做数据,堆积泡沫,最终的目的却是为了上市套钱。

图为:网友评论截图

捞不起菜市场,卷不过价格战

“行业一哥”认输了

如今的菜市场,放眼望过去,撰动的人群,几乎都是几近花白的头发。

除了一些乡镇集市的菜市场,尚有家长带着自家的小孩赶集之外,大多数的菜市场都是上面提到的现象,那就是“年轻人都去哪儿了”。

当然,导致这样的现象,不能全怪这些构建了自己“社区网络”的商家,分了市场摊贩的蛋糕。其实有一部分原因很可能是因为,小时候陪父母买菜的这群人,长大了之后没学到买菜的精髓。

导致最后被“看人报价”、“按头加”、“被骗”、“贵又不好吃”、“太尴尬”等,才会对菜市场彻底失去信心。

最终导致,混迹在菜市场的,都是“吃盐比你吃饭还多”的七大姑,“姜还是老的辣”的八大爷。

所以,“菜市场越来越少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去超市买菜”等话题会成为热门话题,倒也不出奇了。

虽然网上买菜的市场,仍然是巨大的,但也是极度内卷的。每日优鲜的产品当初确实是更为优质的,但是在消费降级的当下。

如果想要和要和超市、商超、甚至是美团优选等平台“打价格战”吸引客人的话,每日优鲜的可以说是手无缚鸡之力。

所以越来越少的客单价,面对每天都要烧钱的“前置仓”模式,每日优鲜的雷自然也就越积越多,最后砰的一声,全炸了。

自宣布关闭30分钟极速达业务并转为次日达服务后,每日优鲜的业务似乎已停滞。

截至2022年6月底,每日优鲜在全国的门店数量持续减少,仅在13个城市保留前置仓站点,随后又关闭了近9个城市的业务。

尽管目前缺乏具体数据,但据2021年第三季度末的信息显示,每日优鲜的前置仓数量自2019年以来已减少超过一半,大约为631个,现在可能所剩不多。

希望每日优鲜能找到新的突破口,重新再创辉煌吧。大家觉得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分享自己的看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