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林中毒案 检警约谈8名证人

曾赴宝林茶室吃炒粿条而中毒的桃园市民指出,粿仔条气味很重、颜色很黑,吃第1口就觉得酱料很苦,并出示害他中毒的粿仔条料理照片佐证。(桃园市政府提供/蔡依珍桃园传真)

宝林案延烧,但店内粿条、香兰叶和在来米粉3样主要食材检测米酵菌酸全阴性,曾任台大医院副院长的桃园市副市长王明巨透露,第一时间查询医学文献就怀疑应是宝林「独家配方」出包,加上中毒桃园市民描述「酱料很苦」,使他高度怀疑酱料,建议中央彻查酱料。但卫福部指出,取自宝林A13店的35件食材检体,包括酱料等,均未验出米酵菌酸。

台北市长蒋万安指出,料理过程相关食材、酱料等,都溯源供货厂商,从进货、储存等各项环节稽查,确保一切符合规范。据了解,检警3月30日曾约谈厨助、百货公司清洁厂商、餐厅外场人员共8名证人,其中1名外场员工疑似有短暂接触过食材,全案仍待调查厘清。毒物专家也认为,须从外围彻底搜查,才能认定为单一食物中毒事件。

王明巨说,根据2017年医学文献,米酵菌酸在富含20%以上脂肪的环境会迅速增长,该词源自印尼食物「Tempeh Bongkrek」,含大量脂肪的椰渣发酵制成的饼,易让米酵菌酸细菌生长,50到80年代致近万人中毒,使印尼立法禁止制造。

他说,粿条本身油脂少,且非宝林自己产制,若真的出包,供应链应有很多家中镖,他第一时间怀疑是独家酱料惹祸,加上他探视中毒市民时,对方直指上桌的粿仔条气味很重、颜色很黑,第1口吃下去就觉得酱料非常苦,但因为很贵还是只能吃完。

王明巨说,该男子堪称鬼门关前走一遭,一度进加护病房,所幸体质不错,已回到一般病房,是目前曾病重还能清楚交代中毒过程的1例,且习惯「视吃」,能出示当时的粿仔条餐点照片佐证。

王说,从医学文献、中毒男子口述,加上3样主要食材全数未检出米酵菌酸,加深他认为是酱料出包,应彻查酱料的成分、来源、储放方式和厨师调制过程等,尤其有无使用椰子或玉米成分的原料。去年中坜爆发的法国面包中毒事件,也是蛋黄酱惹祸。

台北市卫生局长陈彦元说,卫生局3月26日调查抽验宝林茶室35项食材,追查8家业者供应10项酱料或淀粉制品,正联合相关县市卫生局进一步调查。

台北市食安官李碧慧解释,抽验的35项食材,从外观无法判断是否有独门酱料,但业者声称炒粿条用的是酱油,非独门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