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诸罗树蛙 中正大学老师再造生态池营造合适栖地

为了营造适合诸罗树蛙栖息之处,中正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助理教授陆维元在该校后山试掘生态池。(中正大学提供/张亦惠嘉县传真)

因最早在嘉义发现而以古地名「诸罗」命名的诸罗树蛙,是二级保育类的台湾特有种。(中正大学提供/张亦惠嘉县传真)

诸罗树蛙是二级台湾保育类特有种,由于近年农业转型和旱灾频传,诸罗树蛙栖息地大量减少,中正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助理教授陆维元在中正大学后山一处试掘生态池,并向农委会申请成为嘉义合法捕捉诸罗树蛙蝌蚪的采集人员,希望在7、8月繁殖高峰期,让诸罗树蛙有更佳的栖地。

因最早在嘉义发现而以古地名「诸罗」命名的诸罗树蛙,是二级保育类的台湾特有种,喜欢生活在云嘉南低海拔的农村竹林或杂木林低洼积水的地方,但随着竹林大量转作,栖息地逐渐消失,也让诸罗树蛙面临生存危机。

长年观察与记录中正大学校园自然生态的陆维元说,后山原有一片废弃竹林,因此有很多诸罗树蛙,但因为上半年干旱特别严重,几乎不见诸罗树蛙的踪影,且中正后山草原小溪旁的竹林与杂木林,是诸罗树蛙在中正的唯一栖息地,只是这些年诸罗树蛙越来越少出没,因此想再造后山生态池。

陆维元在中正大学后山步道最低点的草原旁,挖了一个长4公尺、宽1公尺的坑洞,底部铺上防水材料之后再以泥土覆盖营造自然环境,四周都栽种了适合诸罗树蛙攀附的植物,如乌壳绿竹、月桃与姑婆芋等。

陆维元说,生态池的深度只要超过一定水位就会溢流出去,必须控制在最适合诸罗树蛙繁殖的10公分以内,生态池附近还装设蓄水桶及出水孔,每次持续滴水约五天后停止供水十天,任由水位下降,借此模拟雨后因渗漏、日晒逐渐降低的积水环境。

中正大学后山生态池一完工注水后,3-4天内就有小雨蛙、泽蛙光顾,甚至产卵孵化成蝌蚪。陆维元每星期都有两三天会到生态池观察,近期除了着手架设摄影机,定时记录周边生态变化,日前也向农委会申请,成为嘉义合法捕捉诸罗树蛙蝌蚪的采集人员,之后更将与清大蛙房合作。

陆维元表示,夏季正好是诸罗树蛙繁殖季节,期盼能成功采集蝌蚪送到清大复育繁衍,最后再将成蛙带回到嘉义野放,一起为保育台湾原生特有蛙类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