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食物链助作物生产 农委会吁营造良好农业栖地

保育类的彩鹬偏好取食耕地昆虫福寿螺。(图/台中场提供)

农业经营为追求作物生产极大化,耕地常种植特定作物,导致地景单一,进而使生物栖地破碎,不利维持多样物种个体数量行政院农业委员会台中区农业改良场为克服以上问题,于是在场区营造友善的栖地环境,采低频度管理来保护鸟类多样性,让50余种鸟类利用耕地中的昆虫及野鼠维生,并协助作物生产。

台中场表示,不同样态的农业场域养育着丰富且多样的动物,并可提供鸟类丰富的食物来源,进而形成良好生态食物链,协助耕地作物生产。引此,台中场为塑造友善鸟类的栖息环境,采取许多措施:像是耕地维持土堤田埂,适度生长杂草、种植矮性植栽灌木果园草生栽培等,提供彩鹬、红冠水鸡八哥及鹡鸰等隐匿或觅食的环境;另农田水圳在不影响灌、排水顺畅的原则,采取低频度的清淤作业,容许水圳适度淤积底泥并形成缓流、滩地浅水环境,让水圳岸边两侧自然生长水生植物,形成多样的微栖地环境,提供鹭科、鹬科及秧鸡科鸟类食物,也让周边耕地于农业操作时,鸟类得以迁移至此隐藏;另外,农田水塘蓄水池岸边保留构树血桐杂木林,提供小白鹭黄头鹭、夜鹭等鹭科鸟类栖息、育雏及越冬的环境。

至于强化鸟类扮演捕食野鼠高手作法,则是在耕地架设鸟类停驻栖架,让黑翅鸢棕背伯劳红尾伯劳等俯视耕地,增加野鼠被捕食的机会;耕地周边树木也避免断头式强剪,形成凤头苍鹰、领角鸮等猛禽栖息、育雏及猎捕野鼠的环境。

台中场调查发现,西部平原耕地经常出没的鸟类包括黑翅鸢等50余种,在农业耕地营造多样化的鸟类栖地环境后,可吸引更多的鸟类前来觅食、繁殖、育雏、越冬或越夏,并捕食耕地的昆虫及野鼠维生,降低作物所遭受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