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打响证券私募主体监管“第一枪”,首批20家头部机构被纳入试点名单

证券私募主体监管来了!

近期,部分头部私募陆续接到通知,北京辖区证券类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主体监管工作试点正式启动。

根据中国证券报报道,为建立监管与市场的有效沟通机制,提升监管部门对行业风险的识别能力,打通监管部门引导、服务行业机构的路径,北京证监局借鉴持牌机构主体监管工作有益经验,启动北京辖区证券类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主体监管工作试点。首批试点名单包含股票多头、量化、债券类等20家证券私募基金管理人,淡水泉、仁桥、汉和、磐泽、九坤、乾象、卓识、聚宽、天算、信弘天禾、乐瑞、明毅等机构在列。

界面新闻记者查询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发现,上述已知的部分首批被纳入试点中的私募管理规模均在50亿元以上。同时,截至6月27日,注册地为北京市且管理规模为100亿元以上的证券私募管理人一共有19家。

具体来看,此次主体监管工作主要包含建立信息报送制度和强化监管激励两个方面。

按照相关方案要求,试点内私募基金管理人应定期向北京证监局指定邮箱报送《管理人档案表》《基金产品情况表》;公司及主要股东、关联方发生负面舆情、重大诉讼或涉众投诉、重大控制权变动等情形,应及时向北京证监局指定邮箱提交书面报告或《重大事项报告书》。

同时,根据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情况,北京证监局将视情况向基金业协会通报主体监管对象相关的正面、负面信息,如建议加快办理管理人登记或产品备案、纳入分类整治列异名单、暂停产品备案等,通过双向激励起到积极引导规范展业的作用。

主体监管工作试点按照以下四点原则开展:一是监管资源与主体监管对象数量相匹配原则,选取少数机构实施主体监管,提高监管效能;二是正向引导与监管警示相结合原则,对试点机构监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以要求整改规范为主,必要时依法采取监管措施,提升私募机构监管配合度,培养私募机构合规意识;三是保密原则,主体监管所获取的业务信息可能涉及商业秘密,相关信息仅供监管工作使用,原则上不与其他单位、个人共享相关信息;四是动态调整原则,主体监管名单内机构可视情况进行调入调出,实现名单动态更新和各类别机构台账的有效衔接。

北京一家被纳入试点名单中的头部私募相关人士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私募行业的监管趋严是大势所趋,公司也会积极配合相关工作,目前已经增设了专门的岗位人员来负责相关工作。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在北京打响证券私募主体监管“第一枪”以后,预计后续上海、深圳等私募主要聚集的城市也会陆续跟进,而且相关地区的头部私募大概率也会率先被纳入试点名单。另外,试点成功之后往往还会走向推广,未来应该也会有越来越多的私募被纳入到主体监管的体系中去。整个私募主体监管体系的建立将有利于加强对相关私募的监管,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将有利于引导整个行业合规意识的进一步提升。

上述业内人士同时指出,头部私募虽然数量相对较少,但是从管理规模上看占比却非常高,从头部私募开始试点,实际上也意味着管理着行业绝大部分资产的私募管理人能够首先被纳入到监管中去,这也是非常合理的选择。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3月末,在协会登记的私募证券基金管理人8300余家,管理私募证券基金9.2万只,规模近5万亿元,已成为资本市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其中,管理规模前400家私募证券机构占行业管理规模比例近80%,管理规模后2000家私募证券机构占行业管理规模比例仅约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