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东京关系正常化 《中日和约》遭日本片面终止

1952年4月28日,《中日和约》在台北签字,右为日代表河田烈,左为我当时的外交部长叶公超。(本报系资料照片)

这一切到了1971年10月25日,伴随着中华民国退出联合国而出现了改变。日本之所以承认中华民国,除了美国的施压以及东南亚华侨的态度外,还有一个关键的原因就是战后日本的外交政策采取联合国导向。因为发动「九一八事变」而被迫退出国际联盟,饱受西方世界孤立最后铤而走险发动太平洋战争的艰苦过去,日本是不想再承受一次了。

既然已经在东京湾向联合国投降,又在旧金山与联合国签了和约,那么日本的对外政策自然就服膺于联合国的集体意志。1971年以前,中华民国在联合国里代表中国,自然就是日本给予外交承认的对象。然而随着中华民国的席位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取代,那么与中共的「关系正常化」当然也就只是时间上的问题了。

导致日本转向承认中共的另外一大更重要因素,是美国总统尼克森(Richard M. Nixon)在1972年2月对大陆进行了为期1周的访问。日本受到此一「尼克森震撼」刺激,相信美国从联合中共围堵苏联的角度出发松动了反共政策,所以日本必须要抢在美国与中共建交前。于是就有了田中角荣总理大臣在1972年9月访问北京,他与周恩来在1972年9月29日发表《中日联合声明》就,宣告日本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邦交。

按照中共方面的要求,《中日和约》在日本与中共建交后就被废止,就此走入了历史。台湾的中华民国宣布与日本断交,但是却没有跟着一起废止《中日和约》,显见《中日和约》只是被日本单方面废止,并没有完全失去其应有的法律效益。同时《中日联合声明》也不是和平条约,代表从中共的角度来看,中日战争实际上并没有结束。

而从日本的角度来看,被终止的《中日和约》虽然不再具有约束日本政府的效力,但是该条约终究是曾经为日本国会通过的国际条约,也不可能完全否定其法律效益,否则势必将危及到日本政府对《旧金山和约》的解释权。对于是否要再与日本投降后4年才建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另外签和平条约,日本政府同样十分犹豫。六之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