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华盛顿关系正常化 谁的点子?
季辛吉于1971年秘密访问中国后,促成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森1972年访问北京。图为当年2月21日,大陆领导人毛泽东(左三)在中南海会见尼克森(右二),大陆总理周恩来(左一)、白宫国安顾问季辛吉(右一)参加会见。(新华社)
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和中国研究学界都在期待季辛吉的六百页新着《论中国》(On China)上市,亚马逊网路书店已收到一大堆订单。在出任尼克森的国安助理之前,季辛吉的专业是欧洲近代外交史以及西方核武政策,但尼克森一九七一年七月派他秘赴北京后,老季俨然以「中国通」自居。离开官场三十五年来,老季几乎全靠中国吃饭,他的顾问公司的客户九成是和中国做生意的欧美公司。
当年打开中国大陆之门,诚然是尼克森的主意,政界与媒体亦都认为是这个靠白色恐怖起家的反共打手的外交创见。但在詹森时代的副国务卿卡心白(Nicholas de B. Katzenbach)的回忆录里却有不同的说法。今年八十九岁的卡心白,先在甘迺迪时代任司法部副部长,詹森上台后升为部长,一九六六年十月改任副国务卿,国务卿是鲁斯克。卡心白说,詹森的最大心愿是落实他的「大社会」计划,改造并提升美国国力,但越战却使他心力交瘁,完全失去执政意愿。一九六八年一月三十一日,越共在越南各大城市发动猛烈的「春节攻势」,两个月后,詹森宣布不再竞选连任。
詹森陷入越战泥淖的心理因素是,他一直牢记一九四九年中国大陆变色后,共和党一天到晚痛批民主党「失去中国」,詹森很担心越南会像当年中国一样。詹森认为国民党政府会失掉大陆,乃因杜鲁门政府没给蒋介石足够援助去对付共产党,结果就被毛泽东打败了。然而,詹森是从错误的历史中得到错误的教训,五万八千美国子弟丧生中南半岛,仍旧无法挽救越南。
一九六八年年底,詹森任期已近尾声,国务院秘密设计了一套改善美中关系的方案,卡心白认为这些步骤,不仅值得尝试,而且极富想像力。但詹森告诉他,大选结束后(尼克森已当选),他不愿对美中关系采取任何崭新的动作。卡心白并不死心,他游说意兴阑珊的詹森,就让国务院去试试与中国接触,说不定共和党会喜欢这些创意。如果不成,就让共和党责备我们亦无所谓。万一北京有了正面反应,未来的共和党政府就可在这个基础上,继续营造与中国的关系。
詹森对卡心白说,你就把你的点子告诉尼克森的人马。卡心白即把国务院秘密拟定的改善美中关系方案交给季辛吉,他很有信心老季会欣赏这个方案。等了几天,老季嘱咐卡心白等人不要采取任何行动,卡氏失望极了,但心里很纳闷老季怎么不会欣赏这个创意。
卡心白说,一九七一年中旬季辛吉借道巴基斯坦(假装肚子痛)秘访北京,敲开竹幕以及后来的一些动作,跟他当时向老季提出的剧本完全一样!卡心白强调几乎是「原文照抄」!卡心白说他看到尼、季「一字不改」地上演他提出的剧本,心里很高兴。遗憾的是,卡心白并没进一步说明他的剧本内容和情节,当时主管东亚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威廉.彭岱和鲁斯克的回忆录,都没提到卡心白所透露的改善美中关系方案。尼克森和季辛吉更不会亦不愿少算自己的开路之功。
鲁斯克说,他在一九六一年五月曾和甘迺迪总统有过一次面对面密谈,他们都同意不妨试探承认两个中国(台北和北京)的可行性及其影响。讨论的结果是海峡两岸都反对两个中国,而甘迺迪在一九六○年大选仅险胜尼克森,缺乏改变中国政策的政治资本,要做也只能在第二任任期内做。甘迺迪大选辩论时表示美国不应协防金门、马祖,他上台后亦未强迫国府放弃金马。美台之间的一些敏感问题(如外蒙加入联合国),则由中情局台北站站长克莱恩直接与蒋经国联系,蒋介石日记皆有记载。
韩战以后,如何处理中国问题,一直困扰历届美国政府,即使像以支持台湾著称的国务卿杜勒斯,亦不能不正视中共的存在,而同意与中共举行上百次的华沙会谈。周恩来说,华沙会谈要回来一个钱学森,「也是值得的」。毛泽东当时曾指示中共谈判代表、驻波兰大使王炳南用「劝说」方式与美国会谈:「你们美国是一个大国,我们中国也不小,你们何必为了仅仅不到一千万人口的台湾岛屿与六亿中国人民为敌呢?」
老毛在一九五八年说这句话。五十三年过去了,中美台三边关系变化极大,大家不再「为敌」,美中之间从敌对变成对手,但双方的价值观念和战略利益相差太远,冷战时代的阴影仍然存在。欧巴马政府,主管中国事务的几个高层官员即将异动,对华政策也许会跟着改变。从种种迹象可以看出,未来的美中关系不会很顺畅,即将出任驻华大使的骆家辉,北京的日子可能远不如西雅图那样平静。(摘自2011/4/13中国时报记者林博文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