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减量”发展 京津冀协同共获益

本报记者 索寒雪 北京报道

“我们已经知道学校一部分要搬到雄安新区,那边的校区正在建设。”第一批搬迁到雄安新区的北京学院路上一所高校人士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北京和雄安校区两校区要协同发展。”

2023年年底,这所学校的雄安校区已经动工兴建。

2024年2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郭兰峰在国新办举行的发布会上透露,为推动中央单位所属非首都功能疏解,“目前,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这4所高校的雄安校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雄安院区都已经开工建设,中国星网、中国中化、中国华能、中国矿产等央企雄安总部正在加快建设。”记者了解到,这些搬迁到雄安的项目,土建部分已经开工。

在北京向外疏解非首都功能的过程中,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规划使得京津冀得以共同获益。

解决北京“大城市病”

“听说,在雄安新区,从生活区到工作地点只要步行10分钟。”即将搬迁到雄安校区的一位北京高校人士向记者表示,“在北京,去学校上班的单程时间需要1小时。”

人口过度增长已成为北京可持续发展的一大挑战。早在2004年,北京的城市规划中曾设定2020年人口应控制在1800万,然而,到了2009年这一目标就被突破了。多年来,北京人口数量一直稳定在2100多万,尽管已有一定的控制效果,但仍需政府部门的持续努力。

人口膨胀使得交通拥堵问题严峻,北京的上班通勤时间曾高达90多分钟。生态环境压力亦不容忽视,2014年,北京的PM2.5浓度高达85.9微克/立方米,经过几年的努力,2023年已降至32微克/立方米。此外,住房价格高昂,使许多居民承受巨大压力。社会管理的难度也在不断增加,给城市治理带来诸多挑战。

中共中央政治局2015年4月30日审议通过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

京津冀协同发展,不仅可以解决北京的问题,还能促进天津和河北的发展,实现区域共赢。郭兰峰表示:“战略实施以来,中央区域办会同有关方面坚持控增量、疏存量相结合,从激励和约束两方面加快构建疏解政策体系,分批分期推动相关功能疏解,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记者了解到,北京从源头上严控增量,严格审批在北京落户的一般性制造业项目,一批原来准备在北京落户的非首都功能设在京外。另外,北京开始有序推动存量向外疏解。这期间,一批区域性批发市场、一般制造业向京外有条件的地区转移。从2014年战略实施以来,北京市疏解了一般制造业有3000家,疏解提升区域性专业市场和物流中心近1000家。

“为了保障疏解单位和人员的切身利益,我们和有关部门针对疏解单位、人员关心的焦点问题,陆续制定实施了一批政策,特别是去年出台了‘雄安新区28条’政策,保证疏解到雄安的人员有‘三个不低于’。” 郭兰峰表示,三个不低于包括创业条件、居住条件和工资收入,总体不低于在北京时的水平。

“同时,我们也积极鼓励疏解单位以此为契机,从架构和业务等方面大胆探索创新,实现效能提升和结构优化。”郭兰峰说。

加强京津冀协同

北京策略是用减量来倒逼城市发展方式的转变、推动城市深刻转型,目前,北京实现了减量背景下的高质量发展。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式就是腾笼换鸟。疏解腾退空间在优先保障中央政务功能、补齐便民服务短板的同时,也为高精尖产业、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更多更大的承载空间。

北京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夏林茂表示:“大家都很熟悉的动物园批发市场,现在变成了金融科技与专业服务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利用原有的空间,累计引进160余家金融科技的服务企业,这个例子生动体现了在腾笼换鸟方面取得的成绩。”

夏林茂认为,十年间,北京经济总量先后跨越3万亿、4万亿两个大台阶,人均GDP、劳动生产率、万元GDP能耗水耗等多项指标在全国省级地区一直处于最优水平,走出了一条减量刚性约束下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目前,北京城六区实现了常住人口比2014年下降15%的目标,城乡建设用地减量130平方公里。

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牛鼻子”。

“对天津来讲,我们与雄安新区是错位联动承接疏解,主要坚持互惠互利、合作共赢市场化方式来承接北京的非首都功能疏解。中海油、中石化、中铁建、中交建、通用技术、联想、360科技、京东等一批央企和民企以及高科技企业都在天津布局。”天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刘桂平介绍。

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龚六堂认为,北京应鼓励构建新发展格局,布局现代产业,实现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发挥自身优势,释放京津冀改革的内需潜力,推进数字赋能传统产业;鼓励企业进行研发投入,打造人才高地,吸引人才,提高劳动生产力。

目前,天津与北京、河北联合绘制了6条产业链图谱,包括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生物医药、氢能、网络安全和工业互联网、高端工业母机、机器人等。

在物流方面,天津港也在执行北京“出海口”的功能。一位天津港人士表示,天津港要成为促进国家陆海双向开放的桥头堡、促进京津冀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支撑、促进天津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备受关注的雄安新区也建立了高水平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推动筹建空天信息和卫星互联网创新联盟,启动雄安未来之城场景汇,吸引最新科技成果到雄安孵化、转化和产业化,雄安的创新氛围越来越浓。”河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张成中表示,为了吸引人才,2023年年底雄安新区发布了“雄安16条”,“16条政策对人才非常有吸引力,举办了百校百所千企、万名首都大学生‘雄安行’,雄安的人气越来越旺。”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