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政协委员马云飞:推动模块化技术在老旧小区拆除重建中应用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 (记者段文平)2025年北京两会期间,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住宅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城市更新研究院总监马云飞提交了四份提案,其中一份为“推动模块化建造技术(MIC、CMC等)在老旧小区拆除重建项目中的应用”。

据了解,模块化建造技术是装配式建筑的高端形式,是在受控的工厂环境中生产建筑模块,然后将其运送到现场进行组装。模块化建造技术包括MIC、CMC等。

马云飞指出,随着城市的发展与人口的增长,老旧小区改造重建成为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的重要任务。然而,当前老旧小区拆除重建面临诸多困境,诸如时间周期长、改造成本高,居民需求差异大。

马云飞表示,“从前期调研规划、拆迁协商到施工建设,环节众多且耗时久。这不仅增加项目资金回笼风险、材料价格波动风险等,还易引发居民对长期安置的不满,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因此,马云飞建议,在老旧小区拆除重建项目中,推动模块化建造技术的应用。“模块化建造技术作为装配式建筑的高端形式,具有多方面显著优势。在建筑工业化层面,将工地作业移至工厂,改善作业环境,提升项目质量并降低安全风险。工厂流水线作业使建设周期大幅缩短。”

同时,马云飞表示,模块化建造结合多种技术,使建筑废弃物排放量降低超75%,建设阶段碳排放减少50%,契合国家双碳战略,减少垃圾处理人力与成本投入。在智能化方面,模块化技术的设计、生产、运输和安装全过程对BIM(建筑信息模型)、MES(生产执行系统)等技术有刚性需求,为智能建造技术提供广阔应用场景,实现建筑智能化管理与运营。

此外,产业链升级方面,模块化建造技术超80%部件工厂内完成生产,促使行业供应链从面向工程转向面向产品,推动下游产业从小规模手工生产迈向大规模集中生产,提升社会生产力水平。

在推动模块化建造技术的应用方面,马云飞建议除了强化宣传推广、重视研发与人才培养外,还要出台政策扶持、完善技术标准规范。

马云飞认为,可以设立专项财政补贴资金,针对采用模块化技术的老旧小区重建项目给予资金支持,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同时,建议在税收方面给予优惠,降低企业应用成本,提高社会资本参与模块化技术应用项目的积极性,促进该技术在建筑业等领域的快速推广,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速城市更新进程。

编辑 杨娟娟

校对 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