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科大砂岩强化技术 护野柳地景
北科大资源所教授余炳盛团队研发「仿自然成因砂岩强化技术」,希望延长野柳美丽奇岩的寿命。图/北科大提供
野柳「女王头」是台湾最出名的海岸地景,因逐年风化面临断颈危机。如何有效减缓风化,延长这些美丽奇岩的寿命,这是北科大资源工程所教授余炳盛近十年来思索的课题,也是他去年初发起「渔村真本事-万里野柳海岸地景保育与渔村文化永续」计划初衷。北科大113年USR成果展近日于校内一大川堂举行,数十位跨域师生以科技导入为出发点,结合自然与人文强项,共同协助当地保存珍贵地景,多方落实永续发展。
计划主持人余炳盛团队研发「仿自然成因砂岩强化技术」,在不影响奇岩外观的前提下,师生到野柳地质公园针对特定蕈状岩持续进行循环补强。团队所研发的强化方式结合地质学与材料科学,使补强的药剂能渗透进岩石内部,真正达到填补强化的作用,希望最大限度维持自然景观的原貌。
为了监测技术的实际效果,同时监控蕈状岩风化侵蚀的速率,土木工程系教授张哲豪团队运用3D雷射扫描仪器建立岩石资料库,搭配运算及分析发现,奇岩的补强施作侧相较于非施作侧,可以有效降低风化速率至十分之一,补强效果获北海岸及观音山国家风景区管理处、野柳地质公园的肯定,本年度已扩大奇岩补强数量至三座。
此外,近年日本海底火山喷发,大量浮石漂流到北海岸渔港,影响渔船航行,打捞后也变成搁置的废弃物。资源所团队思考如何「化浮石为恩典」,经种植实验发现,浮石为效果良好的有机土壤肥力改良剂,有助于植物生长。
同时,资源所团队提出以浮石作为节能建材的构想,协同土木系团队运用浮石、碎石与烧结陶粒作为搭建节能屋的粗骨材,最后由环境工程与管理研究所教授胡宪伦团队,透过生命周期评估(LCA)及碳足迹评估,作为建材的环境效益。
北科大从社会关怀的角度切入,探讨渔村人口老化、文化流失、产业更迭等议题。其中,野柳国小渔事文化馆原为该校教学空间,文化事业发展系副教授陈涵秀以校方既有资源及渔村文化为基底,带领研究生重新构思,更新规划为「永续海洋文化教育体验馆」,今年底正式启用。并运用浮石进行足浴球DIY课程,协助孩子认识环境议题,也让浮石再利用的形式有更多可能。
文发系副教授张怡敏借由课程导入,将野柳店家特色产品带回台北参与文创市集活动,协助提高渔村特产在都会区的能见度;更运用北科大与泰国盟校朱拉隆功大学的文化交流网络,带领盟校师生参访野柳地质公园、合办在地食材体验营、景点与菜单泰文翻译设计等,希望强化野柳地质公园及在地店家的国际链结,为拓展国际观光与地方经济振兴,善尽一份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