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藝術推廣耽誤的作曲家 許博允音樂會重現萬面埋伏

新象创办人许博允辞世一周年,新象艺术为许博允举办纪念音乐会。左为新象艺术总监樊曼侬,中为魏海敏。图/新象艺术提供

「对我来说,许博允就是一个很巨大的大千世界,他的声音是来自于多方面的,他的世界是无穷尽的。」新象创办人许博允辞世一周年,新象艺术为许博允举办纪念音乐会,11月30日与12月1日于台北表演艺术中心演出。新象艺术总监樊曼侬表示,音乐会秉持许博允「突破、创新、实验」的精神,以跨领域多重样貌呈现许博允的音乐创作,以及他所喜爱的表演艺术节目。

1978年,许博允和樊曼侬共同创立了「新象活动推广中心」,实践他在艺术推广方面的理想。然而,比起艺术推展这个理想,许博允更爱音乐创作,尤其热衷作曲。 新象表示,许博允自小喜欢音乐,但在听音乐的经验当中常常感觉不满足。这种「不满足感」让他有一股冲动,希望借由自己之力,创作出让人满足的作品。他毅然放弃参加大学联考,师从许常惠学习作曲。

1962年,许博允开始发表作品,多部作品常为国际各领域艺术家采用进行创作,创作的实验精神发挥在与他广结艺文人脉善缘的交流上,有多次创作发表结合其他领域、创下展演型态首演纪录。他的音乐不仅在亚洲作曲家联盟的邀请下于日本京都演出,还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邀请在巴黎演出。

「琵琶随笔」是许博允作品中演出频率最高的乐曲,曾与戏剧、雕塑等艺术形式结合,琵琶名家亦相继演奏和录制,迄今在国际间演奏次数达数百次。戏曲学家俞大纲与剧场先驱姚一苇曾赞誉这首作品为现代版的「十面埋伏」,古筝大师梁在平称:「喻为千面埋伏,甚至万面埋伏也不为过。」而「中国戏曲的冥想」,是一首钢琴与弦乐四重奏的五重奏,也是许博允自认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旨在探索并表现中国戏曲的音乐元素,日本乐评家以「外太空动漫」形容此曲独特的滑音效果。云门舞集也以此取作为《乌龙院》舞作的配乐。

「心」是一首小提琴与钢琴二重奏,完成于许博允2005年心脏大手术后的沉淀省思。这首作品代表了他对人生与情感的深刻反思,展现出人性的双重性格,以及阴阳柔刚的对比交织情绪。「生.死」是1974 年许博允因阅读奚淞小说《哪吒》而启发演化创作的作品,摆脱栅栏般五线谱的桎梏,用音符呈现小说中哪吒「割肉还母、剔骨还父」的情感意境与生命态度。

魏海敏代表作「楼兰女」,音乐也由许博允创作。她表示,「楼兰女」于1993年首演,许博允引入蒙古的音乐元素,让她惊艳。她则是一边听许博允所编的曲调、一边根据曲调编腔,双方一起完成此一音乐与戏曲上的创举。传统戏曲都是老生与青衣的搭配,「楼兰女」则让魏海敏首次尝试「坏女人」的心机角色,演出后大受好评,被认为开启了台湾戏曲的新篇章。

「许博允睡得很少,因为他舍不得睡,他觉得生命太可贵跟太短暂,他的脑袋要研究太多的东西。」樊曼侬表示,许博允喜欢下围棋,围棋世界里有征战、和平、诱敌,也有陷入的苦恼。围棋反映许博允的内心世界,「他常常在思考我怎么对付自己的局面」,因此许博允特别欣赏改革创新的人如朱宗庆。而许博允的音乐也特别喜欢用打击乐,「有很多沉重与可以绵延的声音」。她希望新世代可以欣赏与体会许博允音乐前卫与创新的价值,「我们很乐意, 在许先生过世一年之后,把他的音乐重新再呈现出来。」